187.第187章 大塘的希望

第187章 大塘的希望

听陈文斌的话,看他的动作,陈渊脸上浮现出灿烂笑容。

不管陈文斌以前怎样,规避风险也好,看不上也罢,亦或者两袖清风也无所谓,总之现在这句自己人是没假了。

以后在村里,陈文斌就是他的靠山。

“老塘那边建设的如何了?”

陈文斌自然的转移话题。

“工程进度过半,大概还有十天左右就能投入运营。”

陈渊重新打开办公室门,顺路给自己接了杯水,“花海果林栽植的差不多了,不过果林需要生长。”

果树需要周期,不可能移植过来就硕果累累,最早也是稳定生长后开花结果,现目前是没有果实的。

“花海那边除假花风景区外,还移植了不少夏季花,这两天会沿着村马路种植,确保乡村路上常年都有风景,剩下需要等待花季,但四季皆有。”

陈渊喝口水,放下纸杯说着。

“打造的不错。”

陈文斌很满意。

禹城村是他的地盘,村里任何风吹草动他都知晓,陈渊如此大刀阔斧的工程,他怎么可能没了解。

“火车跑的快不快,全靠车头带。”

陈渊嘿嘿一笑。

“少给我拍马屁~”

陈文斌瞪了眼陈渊,哪会听不出马屁的味道,这是夸禹城村的打造,都是他带的好,他带个屁。

“诺,最后几份合同了,外面的人我都问完了,有些要价太高我没同意,村里的也没动,你要有想法就说。”

懒得理会陈渊这些马屁,从另一个抽屉里拿出几份文件递给陈渊。

“嘿嘿,我没啥想法,斌叔都帮我考虑周全了,我听斌叔安排就好,省心又省事。”

陈渊麻溜的拿起办公桌上的笔签字,然后按照合同金额转到村委账户,这些流程早就熟悉了。

“我觉得差不多了,村里大部分田地都被你承包了,想要全部吃下也不现实。”

陈文斌很欣赏陈渊这种性子,给的就拿着,没给的不会问你要,分寸感拿捏的很到位。

“嗯,村里人的田地肯定不动,种粮也好,以后想跟着效仿也罢,总得给他们留点可操作的空间。”

陈渊也满足了,就陈文斌给他争取到的这些田地,足够他施展。

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

花海世界,水果之乡的标签一旦打上,效果绝对值得期待。

“还有件事,伱最关心的大塘。”

陈文斌把陈渊签好的合同,属于村委留存那份丢尽抽屉里,然后拿着桌上的烟。

“大塘有希望了?”

陈渊眼疾手快,陈文斌刚把手放烟盒他,一根华子就递到面前了。

“算是吧。”

陈文斌接过烟点着,深吸一口吐出长长烟雾,

“土地承包费你给的挺高,算是让一些人尝到甜头,有些人得寸进尺胃口大,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错。”

现在谁村没有闲置的鱼塘,大塘放在那也是放,能拿一点是一点。

特别是那些在外安家,甚至户口都迁走的最好说话,毕竟按照市场承包价,再加上十年期限,一户也能分几千。

白得的钱,不要白不要。

“按我现在统计,大概有两百户同意承包大塘。”

陈文斌给出一个数字。

“两百户么?”

陈渊按着打火机没有点烟,脑海快速思索。

按照斌叔说需要三分之二村民赞成,村委才能决定大塘的使用权,两百户,连一半都不到。

更别说三分之二。

“这里面有周建明的功劳,之前村里传出你要承包大塘的风,周建明还鼓吹着阻拦,可周林结婚后,他又帮着说话,不少外姓村民没再卡着了。”

禹城村并非全部姓陈,还有一些外姓,是老村长那个时代,因为逃荒或者洪水天灾等原因,政府安置了一批。

周建明的爷辈就属于安置的。

禹城村接纳的不少,所以有五百多户,正因如此,老村长才会修建大塘,毕竟人口太多,一口老塘不够用。

“看样子周建明帮了不少。”

陈渊点燃烟抽一口。

村里就这样,和你不对付的时候见不得你好,可一旦冰释前嫌,又会让你见识到什么叫做村民的质朴。

“可两百户还不够吧?”

陈渊抽着烟看着陈文斌,等待斌叔下文,既然斌叔说有希望,肯定还有其他情况。

“知道禹城村现在登记在册的有多少户吗?”

陈文斌笑着反问。

陈渊眼眸微亮。

禹城村以前有五百多户,可随着时代发展,进城热潮高涨,许多人都离开了乡村,在城里安了家。

而且有些为了工作发展,亦或者孩子读书等种种因素,迁移了户口,现在禹城村绝对

没有那么多。

“登记在册只有四百户了,常住已经不足百户,逢年过节还会回村走动的,只有两百多户咯。”

陈文斌摇头轻叹。

他接手禹城村的时候,禹城村还是当年那个禹城村,逢年过节热闹无比,时常有戏班子来唱戏,还有放电影的。农忙的时候一起忙,农闲的时候唠唠家常,特别是夏天晚上,吃完饭邻居们乘凉唠嗑,或者串串门挺热闹。

孩童们一起玩耍,童声笑音弥漫整个村落。

可现在串门的少了,孩童都进城读书了,乡村连个学校都没有,变得越来越冷清,不复以往的热闹。

他是想发展好禹城村,回到曾经那个质朴热闹,村民们串串门聊天,孩童们围着满院子跑。

可惜,挡不住时代的洪流。

“按照四百户来算,还需几十户就可以使用大塘了?”

陈渊眼眸更亮,这算是好消息,距离拿下大塘越来越近了。

“刚才说的两百户里面,并没有包含在村的。”

陈文斌点着头笑道。

这让陈渊更加欣喜。

本村还有百八十户在住,先抛开其他不说,就他家和大伯家,再算上二姑家和早就表过态的员工。

这就有十几户了。

再走动走动周建明他们这些在村的,大塘似乎真正已经在招手了。

“老塘那边的工程可不小,应该还要招人吧?”

陈文斌弹弹烟灰,一个笑容陈渊就明白斌叔的意思。

招聘员工,得到支持,一举两得。

实在不够,还能着手大塘安排。

“确实需要些人手。”

不仅是老塘,民宿也需要人打理,随着花海果林和温泉乐园,还有室内儿童乐园开放,民宿也会正式营业。

还是老规矩,人员这事拜托陈文斌走动。

“对了斌叔,既然禹城村迁走那么多户,以前那些宅基地是不是收回到村委了?”

陈渊想布局民宿。

就政策而言,村民是作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成员,依法是可以享有集体土地的权利,可当你户口迁出这个集体后,之前所享有的宅基地,理所应当会被村集体收回。

户口迁走,不再属于这个集体,自然不能再享有这个集体的权利。

这些被收回的宅基地,村委是有权处置的。

“还没收完。”

陈文斌摇摇头,看陈渊疑惑,简单解释了现在的政策。

现在的政策讲究地随房走。

正常来说,全家迁走户口后,宅基地自然就归村集体所有,可地随房走,宅基地上面的房屋依旧属于村民私有财产,村委是没权利动的。

但如果房屋因为自然因素倒塌消亡,村委就能直接收回宅基地。

陈文斌说还没收完,就是宅基地上面还有村民私有房屋。

但这事好办。

“斌叔,我想租赁这些宅基地。”

陈渊直接说出想法,和陈文斌没必要弯弯绕绕。

甚至给出了两种方案。

由他租赁这些宅基地修建民宿,就像承包鱼塘那样一次性付清租金。

还有一种就是和村委合作。

村委提供宅基地,一起打造民宿,然后村委可以在民宿上占据一定股份,年底享受分红。

第一种简单干脆。

但陈渊希望是第二种。

回村以来,陈文斌给他一路开绿灯,他是很想表示感谢的,但陈文斌不知是规避风险,还是两袖清风,并没有接受。

就补齐陈国借用小塘的租金,陈文斌都没有接受。

直到刚才算是真正成了‘自家人’。

那么,他愿意和陈文斌绑的更深。

陈文斌听完两种方案面露思索,偶尔还皱皱眉,陈渊也没催促,给陈文斌添满茶水,然后坐在旁边抽烟等待。

“村委占据股份,融资公司那边愿意吗?”

几分钟后,陈文斌问道。

一听这话陈渊就知道斌叔的想法了。

“肯定没问题,钓场我有绝对的决策权,而且只是就民宿这块签订合同,影响不大。”

陈渊说着递根烟。

刚才陈文斌思索的入神,手上的烟几乎是自己燃完,这会都熄灭了。

本以为陈文斌会做出决定。

可陈文斌点燃烟猛吸两口却说,

“宅基地的事不着急,等你那边营业了,看看民宿经营效果再说吧,否则又是一大笔投入。”

“好的,我听斌叔安排。”

陈渊理解陈文斌的顾虑。

如果只是租赁,多半只是提醒陈渊考虑清楚,如果陈渊执意要建民宿,他肯定会开绿灯。

但这次显然是有村委入股的想法,得看看民宿效果再做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