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变化

那边临近沿海大城市,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不怕没工作赚不到钱。

但老家这偏远山区,打工都没人要,找不到工作机会。

但罗青秀忘了,她眼中的老家偏远山区现状还停留在20,30年前,她还在家当姑娘,没离家出走时的状态。

社会在发展,老家早已变了模样。

也不怪罗青秀刚回来第一天没发现娘家的变化。

罗文家那楼房还是10多年前的房子,那小青瓦房也还是罗青秀在家时的小青瓦房。

罗明家也是,依然是小青瓦房,只是家里装修了下,添置了些家具。

就连走在村里,远远看向罗国贵他家房子,外观上也是以前的小青瓦房,没变化呀。

试问谁家有钱了,不得先在老家修个大别墅呀,结果他们倒是好,一个个的这么离谱,居然还住小青瓦房。

村里其他人家有钱了,都修了新楼房,也不知道罗文和罗国贵两家人怎么想的。

罗文、罗国贵:怎么想?

市里、省城、就连京城都有房子,

咳,尽管是合伙买的,但也是有房,谁还在意老家的房子呀。

再说老家的房子也就外观上看上去旧了些,是小青瓦房,实际上内部装修的并不差。

比村里那些外表是光鲜亮丽的楼房,实际上里面就简单装修装修,

更有甚者直接没钱装修,直接就是水泥砂浆地面的,好多了。

其实罗国贵也不是没想过修楼房,但想想还是算了。

有那钱不如在市里买一套旧的,等拆迁,岂不是更香。

没看就连罗月华和张礼珍两口子在农村还住的瓦房吗?

人家年轻人都不在意老家的房子是小青瓦房还是楼房,干脆直接在市里买了房,去市里住。

现在张礼珍带着罗莉住市里,平时根本没回老家。

罗莉要在市里读书,张礼珍要摆摊卖盒饭,忙得很。

就连罗月华都在省城工地上。

这样算下来,罗国贵和罗月华家这两家人,晚上就剩下吴淑芬一个人在家看家了。

白天吴淑芬还要上班,也不在家。

其实吴友芳也问过吴淑芬,反正家里没人要不要跟自己住,搬到城里来,也有个伴。

吴友芳家里虽然罗国军不在家,罗月云在家,但罗月云经常应酬,都是半夜才回家。

有时候都见不到人。

经常也是吴友芳一个人。

这提议,吴淑芬拒绝了,家里还是需要有人回去守着的,尽管家里没放着现金,但也安了监控,也怕小偷呀。

“二妹,你这以后不准备回去了,要不要再找一个?”王婶开始试探罗青秀的想法。

毕竟罗青秀才40多,还没满50岁呢,人家60多岁的都可以找老伴,50不到的凭什么不可以找呢。

“还是不了吧?”罗青秀摇头,内心里,罗青秀还是想在娘家这边待几年,再回去的。

好歹那边还有自己的三个孩子。

但这话,罗青秀没告诉任何人,包括杨素素。

对外说的都是不回去了,以后就在娘家了。

目前罗青秀住的罗明家里。

自从搞那个嘉味食品厂,罗明家赚了点钱后,罗明就把家里的小青瓦房装修了下。

当然外墙上没怎么装修,主要是装修了室内各个房间。

想着两个孩子大了,怕家里卧室不够住(实际上原本就有4个卧室还是够住的)。

为此,还专门在屋旁边用砖和石棉瓦,搭建了一排棚子,用作厨房、厕所和猪圈。

这样的话,原来的厨房就没什么用了,干脆拆了,把原来的厨房用砖墙隔成了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当饭厅,一个房间当卧室。

因为原来的厨房面积比较大。

农村的厨房,烧的是柴火灶。

厨房里除了操作区以外,还要堆放柴禾,

一般情况下厨房里面还留出了一半的区域作为就餐区,所以面积都比较大。

当然现在大部分人家改修楼房以后,在楼房里面预留的厨房面积就没这么大了。

当然很多人家家里楼房里面是没设置烧柴的柴火灶的,大家会选择保留老房子,在老房子那边烧柴火灶。

毕竟烧柴产生的烟很大,熏人。

“这不回去了,年纪轻轻的,不找一个,一个人过?”

“这如果生病了,或者遇到个什么事,也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关心你,你说是不是?”

“大冬天的,有个人暖被窝也好呀。”

见罗青秀没吭声,王婶继续说道:“你这回娘家,住的时间短还没什么,住的时间长呢?”

“虽然你老娘不会说什么,但兄弟,弟媳妇呢?”

“谁都有个家庭,还要养孩子,也都不容易,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婶想给罗青秀说媒,其实罗青秀回来后,好些媒婆都盯上了罗青秀。

只是这时间还短,还没出手而已。

毕竟帮忙说媒,如果成了,新人是要给媒婆谢媒钱的。

“再看吧,我现在还不想考虑这事。”话虽这么说,但罗青秀心里还是有点不平静。

王婶说的也不无道理。

这回娘家,住的时间短了,倒是没什么,时间长了,谁说得准。

王婶也没管罗青秀什么态度,继续自顾自说着:“我跟你说,你知道咱们那隔壁村吧?”

“咋了?”罗青秀好奇。

“嗐,我接到消息,那边要搞开发了,说的是什么规划上划分的范围,上头要征地,修什么工业集中区。”

“不只是隔壁村要拆迁,连我们村也会被拆迁,当然还有周边其他几个村也在规划范围内,范围广的很。”

“当然咯,上头说,这个拆迁也说不好,也许拆了隔壁村后,建了厂房后看情况。”

“如果条件好,说不定过个三五年我们村就拆迁了。”

“如果发展不好,也许要过个十年八年才拆的到我们村。”

“当然如果经济不行,上头没钱,估计时间会更久,说不好。”

王婶说着自己知道的事情。

其实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听说前些日子隔壁村的村干部去了镇上开会。

上头就说了这事。

当然现在也没什么动静,只是说要开发了,但没说具体什么时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