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祥瑞?李世民为自己封禅而做的准备!
渭水南岸。
苏定方身边的一名讲武堂学员指着远处,压低声音开口。
闻言。
苏定方先是一愣。
随后立刻从自己怀中取出一个长筒状的东西,放在眼前,凝神朝远处望去!
这是东宫新制的单筒望远镜。
具体的制作方法在《天工开物》中有所记载。
至于镜片,则是东宫最新研究出来的,只不过这望远镜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并没有大规模开始生产。
苏定方盯着远处的人影。
借着那一盏微弱的灯光,他似乎看到了个熟悉的身影,好一会后苏定方才不确定的说道:“嘶…这人怎么这么像张总管?!”
苏定方眉头紧紧皱起来。
“看样子太子殿下猜的不错,陛下似乎真的有别的安排……”
“走,咱们悄悄去瞧一眼!”
“他们的小船已经顺流而下,离开那里了,咱们去看看他们刚才究竟在干什么!”
言罢。
苏定方与众人弃马匹,留下一人在此看管,剩下的重任则匍匐着身子,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往渭水河畔走去。
不久之后。
两名通水性的讲武堂学员从水中探出脑袋,对着岸上的苏定方轻声道:“将军,他们往水里丢的是一块石头!”
“嗯?!”
苏定方一愣。
大晚上的鬼鬼祟祟跑到这荒郊野岭,费这么大周章,难不成就为了丢一块石头?!
“捞上来,我带回去给太子殿下看看!”
二人连忙点头,再度吸了一口气之后,朝着水下沉去。
……
残月高悬,繁星点点。
李承乾的太子营帐当中,灯火通明。
看着被放在托盘上的那块长的奇形怪状的玉石,李承乾的嘴角微微抽搐了几下。
将玉石翻到底面。
清晰的八个上古篆书大字,就出现在营帐中众人的眼前!
“圣主临世,四海归一”!
祥瑞!
这块由张阿难带人丢进渭水里边的玉石,竟然是一个彻头彻尾人造的祥瑞!
圣主是谁?!
毫无疑问,说的正是李世民!
李承乾在看见这八个字的那一刹那,立刻就想明白了这其中的一切!
李世民之所以一反常态的大搞这次重阳节。
之所以把已经旧番的诸多皇子全部叫回来,甚至还把在京所有公主及其驸马,以及大批的勋贵大臣叫出来秋狩,目的只有一个!
当众展现祥瑞!
李承乾完全可以肯定。只要机会成熟,李世民就会让人不经意间把这祥瑞从渭水里边捞出来,然后大肆宣扬!
“啧啧……”
“孤就说嘛,陛下一反常态,必然就要有大动作了!”
“都说说看。”
“陛下整这么一场大戏,让人弄出来这么一块象征着大唐四海归一的祥瑞,究竟想要干什么?!”
李承乾笑眯眯的看着众人。
赵节听后,当即不假思索的说道:“炫耀武功?!”
“亦或者是想要向天下人展示辉煌的政绩?!”
李承乾摇摇头。
“这只是他附带的目的罢了,究其根本,如果孤所料不错的话,陛下这是在为他去泰山封禅提前铺路!”
封禅!
凡事帝王,都以泰山封禅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李世民也不例外。
他想用风扇的方式,把自己煌煌的文治武功彪炳于史册,让天地日月共同见证他的伟大!
而这渭水当中的祥瑞。
就是他为了实现封禅目的的铺垫!
“原来如此!”
众人恍然大悟。
当朝皇帝想要封禅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
在前些年,李世民也好几次动过封禅的念头,可最终都被魏征以国力尚未回复为由,直接给挡了回去!
“看样,陛下还不死心啊!”
“不过想来也是,陛下的文治武功不弱于始皇、武帝,想要泰山封禅,其实也是人之常情罢了!”
杜荷在一边说了句公道话。
事实的确如此。
可以质疑李世民的人品,但不能质疑他的文治武功!
“殿下,这个祥瑞该如何处置?!”
“是不是需要臣带人把它放回去,然后立刻封锁消息,就当咱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东西!”
李承乾微微摇头。
“既然知道了陛下的目的,孤不借此干些什么,岂不是亏大了!”
“呵……”
“杜荷,你连夜回一趟长安,按照这块玉石的形制重新雕刻一个,天亮之前送回渭水里边!”
“至于这块新的祥瑞上边的内容,就这么写吧……”
……
次日,清晨。
李世民召集众人,在例行的说了一番话后,便带上弓箭,骑上战马开始狩猎!
李承乾自然也跟着去了。
但他全程不曾射过一箭,也从始至终遥遥的跟在后边,周围三丈之内,全是一心会中对他极为忠诚的成员!
李泰见状,有些泄气。
他发现李承乾真是怂的要命!从昨天到现在,他就从来没有一个人单独独处过,几乎无时无刻,他身边都杵着好些人高马大的一心会成员!
这让李泰非常难受!
“该死!”
“这家伙,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小心了?!”
“他不一个人呆着,崔家等派来的杀手死士如果摸到他身边,一刀把他给宰了!”
李泰心中焦急不安。
今天已经是九月初七了,后天便是重阳节。
就算再晚,大队人马起码也会在明天下午就返回长安城了!
也就是说留给世家大族们刺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旦返回长安,入了东宫,本王就拿他没办法了!”
“真是可恨!”
“若不是他整出来个什么讲武堂,东宫也不至于水泼不进!”
李泰在心中咒骂。
李承乾骑着马跟在后边,远远的看过来,冲他微微一笑。
“这小子,一幅不怀好意的模样!”
而李治虽然跟在李世民身边。
但同时也瞪大着眼四处观望着,似乎是想找到那个令他魂不守舍的倩影!
一时之间。
兄弟三人各怀心事!
许久之后。
李世民带人来到渭水河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渭水,皇帝仰天长叹一声,感慨道:“朝夕之间,日月更替。”
“诸卿,你们说千百年后,还会有人记得朕,记得朕在这十八年来,所做的一切吗?!”
“陛下勿忧,陛下的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没错!”
“臣等辅佐陛下,说不得也能沾沾光,被后世之人记住!”
一众臣子好言劝慰。
可李世民却还是一副意兴阑珊的表情。
见状。
众人心中都是有些疑惑。
按理来说,皇帝也不是什么多愁善感的性子啊,怎么今天看上去却如此的心事重重。
正疑惑间。
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嘈杂声!
“陛下,陛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这滚滚渭水之中,似乎有一块散发着莹莹光辉的玉石,这必然是上天给我大唐赐下来的祥瑞啊!”
此言一出。
渭水河畔,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