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调研报告

李晓阳听完毕茉莉的阐述,眼中满是钦佩之色,由衷地赞叹道:“毕局长,您能提炼出如此独到的经验和理论,肯定跑了不少地方,实实在在深入到基层一线,对实际情况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了解,才总结出来的吧?这背后得付出多少心血啊。”

毕茉莉脸上露出一丝自得的神情,说道:“那是自然。我们想要干成一件事,谈何容易?若不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岂不是都付诸东流了?就拿我们推进电子商务全覆盖项目来说,要是不了解各地的市场需求、物流状况、群众消费习惯,怎么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让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呢?”

李晓阳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不住地点头,应和道:“是啊是啊。说到调查研究,我们政府办有明确要求,像我这样的副科级干部,每年撰写的调研报告不得少于六篇。我刚到这儿不久,还特意找李平原主任商量,看能不能鉴于我刚来,适当减少几篇。结果李主任说我年轻有能力,撰写调研报告的篇数不能打折扣。我现在正为这事儿发愁呢,没想到在您这儿听到了这么成功的调研成果,真是让我深受启发。”

毕茉莉微微皱眉,带着些许鄙夷的目光看向李晓阳,说道:“你们这些纯粹的行政单位啊,繁琐的事务就是多。像我们邮政局,虽说名义上是行政单位,可实际上更侧重于业务工作,把业务做好才是关键。像这类看似务虚的工作,能少些就少些吧。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都耗费在写报告上,哪还有功夫去实实在在地做事呢?”

李晓阳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没办法呀,毛老人家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咱们县里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力,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怎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要是制定的政策脱离实际,那就是假政策,不仅劳民伤财、浪费时间,更无法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所以,调研报告看似务虚,实则对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毕茉莉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你说的这话,倒也在理。确实,不经过充分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依我看,你也别在这儿唉声叹气、发愁调研报告怎么写了。与其空想,不如老老实实抽时间到乡下、到基层多转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报告。光坐在办公室里,是憋不出好文章的。”

李晓阳诚恳地说道:“是啊,毕局长,我最近正琢磨这事儿呢。您瞧,我在县政府这边分管电子商务工作,而您邮政局在电子商务领域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想着,我撰写的一部分调研报告,大概率得聚焦在电子商务这个领域。所以啊,特意跟您打个商量,您看我找个时间,到你们邮政局的分拨中心、农村网点等地,实地看看你们是如何洽谈业务、安排配送流程的,您觉得方便吗?”

毕茉莉听后,爽朗地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当是什么天大的事儿呢,就这点小事儿呀,这当然没问题!你尽管来,我们邮政局别的不说,服务绝对周到,包吃包住包接送。你想去哪儿,跟我们工作人员说一声,他们马上带你去,绝对安排得妥妥当当。”

李晓阳连忙摆手,客气地说道:“不用,不用这么麻烦,我就是提前跟您打个招呼。您知道,咱们搞调研报告,讲究的是真实、客观,得采取‘四不两直’的方法,这样才能掌握最真实、最一手的材料。”

毕茉莉却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丝鄙夷的神色,说道:“什么‘四不两直’呀,那方法主要是针对基层干部的。像我们这种中层单位,要是不提前给下面打个招呼,你以为你能顺利见到群众,能随便进出各个工作区域?人家会接待你吗?肯定还是得去提前打招呼,给大家一点准备时间,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晓阳思索片刻,觉得毕茉莉说得确实在理,便点头说道:“那倒也是。行,那就这么说定了,这事儿就拜托您了。您跟下面的工作人员通个气,我这两天就跟李平原主任汇报一下,争取每个星期至少抽出两三天时间,跟着你们的业务流程走一走,深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毕茉莉笑着说道:“那敢情好啊,我求之不得呢。你们多来看看,正好也帮我们发现发现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然后跟县领导好好反映反映,也给我们这些基层人员争取争取,提高提高待遇,你说对吧?”

李晓阳听后,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这个没问题。只要我们发现了实际问题,肯定如实向县领导汇报。不过,要是发现你们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您可千万别怪我啊。”

毕茉莉满不在乎地大手一挥,十分大气地说道:“这有什么呀!哪个工作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存在一点不足呢?发现不足,咱们及时改正就是了。毛伟人他老人家不也说过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还巴不得你能多发现我们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呢,到时候我也好好好调教调教他们,让我们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高效。”

李晓阳和毕茉莉又闲聊了一阵子,话题从工作拓展到生活中的琐碎趣事,办公室里时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待交谈告一段落,李晓阳礼貌地将毕茉莉送出办公室,随后转身,脚步匆匆地朝着李平原的办公室走去。

一进门,李晓阳便恭敬地站在李平原办公桌前,有条不紊地汇报起来:“李主任,我想着抽些时间下乡去做些调查研究,主要针对咱们县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您也知道,我刚分管这一块工作不久,很多实际情况还不太了解,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后续开展工作也更有方向。”

李平原听闻,大气地挥了挥手,满不在乎地说道:“就这点事儿啊,还特意跑来跟我说?你自己拿主意去做就行,不用事事汇报。”李晓阳依旧保持着拘谨的态度,诚恳地回应道:“李主任,那可不行。您是咱们单位的一把手,我的行动动向要是不向您汇报,万一您找我时联系不上,更糟糕的是,要是县领导临时找我有急事却找不到人,那可就误了大事,我担待不起呀。”

李平原听后,微微点头,说道:“好吧,你考虑得也对。你要是下乡,提前跟县领导的秘书们通通气,让他们清楚你哪天不在县里,这样他们安排活动时,能不安排你就不安排,以免耽误工作。至于咱们办公室的常规工作,你下面有好几个科室长,把任务合理分配给他们,让工作照常顺利开展就行,其他方面我倒没什么特别要求。”

李晓阳见李平原答应得如此爽快,心里十分高兴,连忙说道:“太感谢您了,李主任。这两天我就着手安排手头工作,我计划每周不用全部时间下乡,每周抽出两天或者三天去下面转转,这样既能兼顾办公室事务,又能深入调研。”

李平原脸上带着一丝笑意,说道:“行,你想什么时候下去调研都可以。不过,我给你个建议,下去的时候最好带上一名同志,而且最好带个会开车的女同志。你想想,下乡免不了应酬,喝点酒啥的,你总不能酒驾吧,有个会开车的在身边,安全有保障。”

李晓阳听后,微微一愣,面露难色地说道:“这……这我一个未婚男青年,带上个女同志下去,会不会不太合适啊?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李平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道:“你呀你,要是带个男同志下去,你瞧瞧那些基层工作人员会怎么招待你们?肯定想方设法把你们俩都灌醉。但你要是带个女同志,人家看在女同志的份上,说不定还能手下留情,让你有个清醒的人开车把你安全送回来。”

李晓阳仍不死心,问道:“我不喝酒不行吗?我就以工作为重,不参与酒局。”李平原一听,眼睛一瞪,认真地说道:“你不喝酒怎么行?在咱们体制内工作,很多时候工作开展离不开应酬,说白了,就是借工作的机会多结交些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以后的人生路还长,谁知道会碰上什么事儿,多认识些人,总归是有好处的。”

李晓阳听出李平原这话确实是在为自己考虑,语重心长,于是连忙点头说道:“好的好的,李主任,我记下了。这次我也放开了,只要基层工作人员邀请我喝酒,我一定来者不拒,保证不丢咱们政府办的脸。”李平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好的好的,就该这样。行了,你去忙吧,安排好下乡调研的事儿,记得找杨国辉报销差旅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