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调研供应商5
李晓阳见王玉松被李总的话问得陷入僵局,思索片刻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开口说道:“李总、王经理,我觉得你们二位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李总和王玉松听闻,同时将目光投向李晓阳,眼中满是疑惑,不明白他为何会这么说。
李晓阳耐心解释道:“我刚才仔细琢磨了一下,咱们一直提到的运费,指的是从西山县运往全国各地的费用。但当下咱们讨论的核心问题,是西山县本地的商品在县内进行运输。这种情况,其实没必要走邮政小包,利用咱们自己在本地构建的配送体系就足够了,费用肯定不会像发往全国那么高昂。”
王玉松听李晓阳这么一说,猛地一拍自己的脑门,懊悔地长叹一声:“哎呀,对呀!我怎么就想岔了呢。咱们这啤酒又不是卖到全国各地,只是从县城送到村子里,这说白了,就是在做‘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工作,本质上和咱们邮递员投递快递没啥两样,根本用不了那么多钱。”
李总听了,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哈哈,瞧我这脑子,也给想差了。不过,就算不走邮政小包,用咱们自己的配送体系,肯定也不会免费往下送,只要涉及配送,就必然会产生运费。我琢磨着,哪怕一箱啤酒只收1块钱运费,对我们来说,还不如自己送呢。毕竟我们手下这些工人,都跟着我干了很长时间了,要是把配送业务都交出去,他们可咋办,我还得想着养活他们呢。”
李晓阳心里清楚,运费问题在县域电子商务发展中,始终是个关键且棘手的话题。运费的高低,如同天平的砝码,将直接左右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然而,目前关于运费具体该定多少,整个行业仍处于摸索阶段。虽说邮政已实现电子商务全覆盖的“最后一公里”配送,但这些配送费用已包含在客户下单的运费里,无需单独核算。可现在他们计划打造县内小循环物流体系,那就不得不重新构建一套全新的运费计算体系了。
想到这儿,李晓阳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看向李总说道:“李总啊,关于县内物流的运费,不瞒您说,我们目前确实还没有确定下来。不过,我心里有个底,这个费用肯定在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一旦咱们这个项目正式启动,使用我们的系统和物流,您这边的经营将会轻松许多。往后您只需安排一两个人守着仓库就行,赚的钱绝对比现在的经营模式更多,成本却更低,利润率自然就上去了。”
李总听后,微微点头,说道:“我还以为你们早就把这些都筹备完善了,原来还处在筹划阶段。你们这么急着拉我加入平台,到底图啥呢?依我看,还是等你们平台正式运营,有了明确的运费价格,咱们再谈合作吧。现在连个运费标准都没有,谈其他的都为时尚早。”
王玉松在一旁听着,心里满是无奈。经过今天这番交流,他才终于明白,为何自己的业务推进如此艰难,原来是关键的核心逻辑没把握好,这才清楚自己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他站起身来,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好吧,李总。我们这就回去抓紧商量运费方案,我相信这个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也盼着咱们下次见面,一定能顺利达成合作。”
李总应道:“行吧行吧,你们赶紧回去好好琢磨运费的事儿。我这儿还有一堆账目要处理,就不送你们了。”
三人就此别过,李晓阳和王玉松带着尚未解决的难题,踏上了返程之路,为完善运费方案,推动合作继续努力。
从崂山啤酒总代理处出来后,李晓阳、王玉松和刘一平三人回到车上,沿着街道继续前行。没一会儿,他们便瞧见一家名为“蒙牛新时代”的店铺。王玉松回想起今天上午在大疆奶粉总店洽谈颇为顺利,莫名地对经营奶制品的商家多了几分好感。他转头对李晓阳说道:“李主任,咱们去瞧瞧这家蒙牛新时代吧,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呢。”李晓阳觉得看看也无妨,便点头同意。于是,三人下车走进了蒙牛新时代的店铺。
一番交流后得知,这家店的老板也姓李。可李老板却道出了自己面临的难处,原来蒙牛公司有规定,不允许旗下产品在网上销售。并且,整个西山县的蒙牛产品货源都集中在他这儿,邮政若想从其他地方获取蒙牛产品,就会触犯品牌区域保护规则。如此一来,这次合作谈判还没深入,便直接宣告失败。
碰了钉子的三人并未气馁,继续寻觅合作目标,很快发现了一家“树林手工水饺批发部”。深入了解后,他们得知这家不仅有销售门店,背后还有一家专门生产速冻手工水饺的工厂,老板姓张。可当他们尝试沟通合作事宜时,张老板直言:“我们这就是小本经营,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没精力搞什么网购,你们还是另找别家吧。”三人无奈,只能再次离开。
走在街道上,他们又注意到一家生意异常火爆的面条店,招牌上写着“重庆面条店”。李晓阳和王玉松进店与面条店的李总沟通合作意向,李总听后,苦笑着说道:“我们这面条利润实在太低了,每斤面条也就挣几分钱。要是跟你们合作,根本没法操作。卖贵了,消费者不买账;卖便宜了,连本都赚不回来。还不如就像现在这样,慢慢经营,挣多挣少随缘吧。”
从面条店出来,对面挂着“南关豆腐坊”的招牌,店内也是人来人往,生意火爆。李晓阳和王玉松抱着一丝希望找到豆腐坊的杜总。杜总听闻来意后,摆摆手说道:“嗨,我现在干得挺好,也不想扩大规模。卖得太多,我也做不出来。反正我每天就做几百斤豆腐,卖完就收工。什么电子商务不电子商务的,我也不想掺和。”
三个人无奈地摇了摇头,脚步不停,继续向前探寻。没走出多远,便瞧见一家规模颇为庞大的店铺,店外挂着“西山城馒头店”的招牌。这家店铺面积着实不小,光是销售大厅就足有200多平米。走进店内,只见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馒头整齐排列,五六个工人正忙忙碌碌地将馒头往塑料袋子里装。经过一番打听,原来这家店主要做的是批发业务,不少来县城采购的店铺老板都会专程来这儿买馒头,再带回各自的地方贩卖。李晓阳一听,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觉得这家很有潜力发展成为邮政的供应商,便赶忙上前与老板攀谈。
这家店的老板姓杜,杜总听了李晓阳的来意后,面露难色地说道:“我们也挺想跟你们合作的,可你看看,我们就这么大点儿规模,人手也不够,资金方面也不宽裕,实在没能力扩大规模再与你们合作了。”
碰了钉子的李晓阳、王玉松和刘一平只能再次无奈地离开,继续前行。没一会儿,他们又发现了一家名为“老槐树熏鸡店”的店铺,店内售卖各类熟食卤制品。三人走进店内,尝试与店老板蔺总沟通合作事宜。蔺总听闻后,摆了摆手说道:“我的产品根本不愁卖,每天我就营业半天,早上6点开门,卖到上午10点就关门歇业了,因为东西都卖光了。我可不想跟邮政搞什么合作,太麻烦了,我现在这样悠然自得的,挺好。”
李晓阳失望地摇了摇头,与王玉松、刘一平继续踏上寻找合适店铺的征程。走着走着,他们又看到一个规模不小的休闲食品批发店,招牌上写着“小飞百货批发部”。一番了解后,李晓阳的心情愈发沉重。批发店的马总直言:“虽说现在生意不好做,又辛苦,但要把市场交给邮政来运作,我实在不放心,就怕把好不容易打拼下来的市场给搞丢了,还是自己干着心里踏实。”
就这样,三人一路寻找,却接连碰壁,李晓阳也真正体会到了王玉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