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微服私访

许平安又盘问了几句,随后朝黑曜军吩咐道:

“你们留在这艘趸船上,调转船头跟上大部队,继续朝崤山府码头。把人犯都给我盯紧了。”

转头对宋乘风道:“带上这大胡子,咱们先回官床。。”

宋乘风点了点头。

两人很快来到甲板,双腿发力,气机鼓荡,两人瞬间抓着大胡子的衣领掠过几十米的水面,稳稳落在永安侯面前。

奶奶的,高等级武夫就是方便,早知道当初面对那丰满的俏妇人,就把持着点了。

许平安和宋乘风一跃而走将一旁的赵勇羡慕的不行。

虽未黑曜军亲卫,但他只有炼精巅峰的实力。

而且因为破过身子,已不可能晋升炼气静。

没有充裕的气机,强行凌空只会掉河里了,想了半天,赵勇还是选择沿着绳索怕会了军船。

军穿上,看着许平安和宋乘风二人,永安侯询问道:

“出什么事了?为什么拦截官府的趸船?。”

“确实摊上大事了…………”

许平安比了个请的手势:

“侯爷,咱么移步舱内说话。”

此时,虞书欣也睡醒走了出来。

昨晚折腾的太久,这然初为人妻的她既享受,又疲惫。

将自己夫君和永安侯一脸凝重,她也一起跟进了船舱。

许平安将自己的发现以及大胡子郑方明的供词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当着永安侯和虞书欣的面,又把郑方明提来再审了遍。

听完供词,永安侯眉头拧成了疙瘩,朝大胡子询问道:

“除了纲运使,还有哪些官员掺和这事儿?”

“小的真不知道…………”

永安侯冲刚爬上船,走进船舱的赵勇和宋乘风摆了摆手:

“先把人带下去,回来咱们合计合计。”

这话里话外,分明是把许平安当自家人看待了。

许平安把郑方明押给宋乘风他们,再三叮嘱看牢实了。折返时特意带上门,屋里就剩他和永安侯还有新老婆虞书欣。

永安侯见他回来,敲着桌面问:

“说说看,你两怎么想?”

“属下有件事想不通。”

许平安刚要说话,却见永安后摆了摆手道:

“平安,你既已经娶了欣儿,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没有外人在的时候,不必多礼。”

见永安侯这样说,许平安也是笑了笑,随后继续道:

“侯爷,能吃下这么大量铁矿的,整个卫北府也就只有卫北府将军陈友宽和卫北府布政使。”

“之前在北石山的时候,侯爷您鼓手的赤水河西南防线莫名其妙失守,我当时就觉得有些奇怪。”

“是啊,侯爷!”

这事,虞书欣也插话道:

“之前听说你帅营被围时,许郎率军要杀回去就您,我就发现那卫北府将军陈友宽出工不出力。”“此时再想想,还真是细思极恐。”

永安侯闭着眼,指节一下下叩着桌案:“之前赤水河防线离奇崩溃的事,确实奇怪……”

“但卫北府亲兵加兵户,也就看看两万多的军士。”

“就卫北府高级长官图谋不轨,他们也没那个军力啊?”

话说到一半,永安侯喉头突然卡住,整个人猛地一激灵,睁眼时脸色煞白,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他们要联手妖蛮族造反!?”

想到这里,永安侯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时而看看虞书欣,时而看看许平安。

“许校尉啊,你给本侯出了个难题……途中遇到这事,必定耽误回京复命。”

她嘴上这么说,表情和语气却没有半点责怪,反而有着担忧和振奋交杂的古怪表情。

跟许平安对了个眼神,虞书欣在一旁劝说道:“侯爷,将此事回禀京城,可谓大功一件。”

“这其中少不得你的功劳。”

永安侯抬起头,略带笑意的看向许平安。

先不提这事后续怎么样,单凭他发现了这件案,就是大功一件。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许平安‘嗅觉’敏锐的功劳。

片刻后,永安侯冷静下来,重新坐回椅子,思考着目前的状况,摆在他面前的是三条路:

一,假装这事没有发生,继续回上京复命,免得节外生枝。

二,派黑曜军伪装成护船的漕运衙门卫队,胁迫郑方明冲锋陷阵,去会一会在卫北府接头的人。

三,前往崤山府漕运衙门,处理此案,缉拿幕后主使。

第一个选择直接排除,第二个选择太耗费时间,走水路去卫北府,得先绕过延庆府和仁惠府,没十天半月到不了。

这和他们的行程安排不符。而崤山纲运使是近在眼前的线索。

永安侯说出自己的选择后,得到了虞书欣和许平安一致认同。

…………

晌午头,官船晃晃悠悠停在了崤山府最大的漕运码头。

船刚搭上跳板,码头上扛活的脚夫们呼啦啦围了上来。

可一瞅见全副武装的黑姚君押着漕运衙门的护船卫,又吓得直往后缩。

留下大部分黑曜军在船上,永安侯带着许平安等人和五百黑曜军亲兵,乌泱泱杀向漕运衙门。

这漕运衙门分排岸司和纲运司两摊子,顶头的是正四品转运使,手底下管着千把号人。

“要说油水最肥的衙门,那还得数漕运。”

永安侯边走边说,“宣德18年那会儿,朝廷卖官鬻爵,卖的全是漕运的差事。

等到了宣德22年,监察御史张让和首辅王文正这对死对头联手才把这破事给掐了。

就这么两年光景,衙门里混吃等死的废物都能拿簸箕撮了,如今还有不少尸位素餐的主儿。”

许平安倒没在意永安侯的愤慨,反而咂摸出话里有话——这得是什么级别的大佬才需要这两位联手压制啊?

答案明摆着:宣德帝呗。

史书上这种卖官捞钱的皇帝一抓一大把,宣德帝也不是独一份。

这些个皇帝还有个通病:花钱跟泼水似的。

而且史官们对这类主儿的评价可都不咋地,逮着机会就得损两句。

眼瞅着漕运衙门到了,当差的衙役瞧见这阵仗——打前的是穿金色黄袍的大官,后头跟着身穿黑甲手持刀枪的军队。

见了这阵仗,差役们吓得连问都不敢问,扭头就往衙门里窜。

过了几分钟,崤山府漕运衙门的转运使,正四品大员,步履匆匆迎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