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落户

“去石桥村,就是给咱们刻碑的那个村。

那个村里全是干白事生意的,不怎么跟外人来往,也没怎么受流民暴乱影响。

他们本来是不肯卖的,是姚大娘她们跑了好几趟,说了又说,人家才答应分咱们一点。”

杜映梅说的眉飞色舞,十分开心,

“嫂嫂说等回头再想办法买几只小鸭小鹅,咱们这儿有河,鸭子和鹅不用喂,放出去它们就会自己去河边找吃的。

到时候咱们腌咸鸭蛋咸鹅蛋吃,嫂嫂说咸鹅蛋腌的好了可好吃了,那么大一个鹅蛋黄,流油的香。”

杜映梅把自己给说馋了,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高娇娇看的好笑不已,打趣道,

“你可把嘴巴闭紧了,要不口水该流到我筐里了。”

杜映梅脸红跺脚,跟杜衡撒娇,

“二哥,你看嫂嫂,又笑话我。”

杜衡也笑,三人正其乐融融,凌十三嚷嚷着跑了过来,

“杜衡你小子真不地道,把我一个人扔下跑了,来者是客知不知道?”

杜映梅见不得别人欺负她二哥,立马怼了回去,

“客随主便知不知道?你这人岁数比我们都大,怎么还一点都不稳重呢?”

凌十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指着自己鼻尖问杜映梅,

“我岁数大,我不稳重?

你这小丫头说话要不要这么难听啊?”

“我说的可都是实话,哪句不对了?难听你别听啊!”

“你,你懂不懂什么叫尊老爱幼?”

“你既不老,也不幼,我为啥要让着你?就凭你脸皮厚?”

“杜衡,你管管——

哎,你们别走啊,等等我,等等我”

高娇娇和杜衡并肩走在前头,杜映梅紧跟在他们身后,凌十三跟在最后头,快走两步跟杜映梅并排,就又忍不住开始互怼。

俩人跟冤家对头一样,怼起来就没完,高娇娇和杜衡被吵的受不了,就加快脚步,跟他们拉开距离。

然后杜映梅发现,就小跑着追上来,凌十三也跟着追。

再然后就又变成之前的样子,无限循环,哪怕到了红条藤所在的山坡也停不下来,弄的杜衡郁闷不已。

好不容易回趟家,他竟然连跟嫂嫂单独说会儿话的机会都没有,下次再带凌十三回家,他就是狗!

另一边,罗子按照高长天的吩咐,带着常铁柱一家去了之前坍塌,后又重建加固过的窑洞。

罗子媳妇正在窑洞门口等着,见他们过来,忙笑着招呼道,

“屋里都收拾好了,你们看看还有啥缺的少的,就跟我说,我再想办法。

我平日里不是在家就是在绣坊,我看你家这个小姑娘也有八九岁了吧,正是学绣活的年纪。

你们要是愿意,可以送到绣坊让坊主看看。

要是能被选中,不光能学手艺将来绣花赚钱,绣坊还管饭,也能替家里省些口粮。”

铁柱老娘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等好事,赶忙问道,

“您说的可是真的?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去学手艺?

我家穷,可出不起拜师费啊。”

罗子媳妇握住铁柱老娘的手,笑着拍了拍道,

“您老放心吧,您一家子愿意入户咱们村,以后就是咱们村的人了。

咱们村的女娃只要想,都能去学,不要拜师费。

将来学成了,卖绣品的钱,绣坊跟咱们也是五五分。”

铁柱老娘高兴坏了,激动地老泪纵横,连声道,

“哎呦,真是菩萨保佑,祖宗显灵了,这样的好事也能让我们遇上。

不怕你们笑话,我现在还跟做梦一样,走路都是轻飘飘的呢。”

常铁柱等人也觉得是在做梦,昨晚他们吃了馒头喝了粥,还吃了肉。

那么大片的咸肉炖蘑菇,香的他们差点吞掉自己舌头。

吃饱喝足后,好心的罗子兄弟还跟媳妇烧了两大锅水,让他们一家好好洗了个澡。

罗子他娘还找出几件洗的很干净的旧衣服,让他们换上。

罗子媳妇还给了他侄女两条绣了粉色桃花的发带,帮他侄女梳了个非常好看的双螺髻。

说是这是现在城里最时兴的发式,村里的小姑娘都这么梳,可把他侄女高兴坏了。

洗了澡换了衣服,罗子兄弟就带他们去见了里正。

里正也是个大好人,知道他们一家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很是同情他们的遭遇。

跟村里几个管事的商量了一下,帮他们想了个办法,给他们认了个远方老姑,让他们落户。

昨晚他们一家就是住在隔壁村老姑家,老姑是个老寡妇,儿子媳妇都在寒潮时冻死了。

现在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全靠村里人接济过活。

他承诺会给老姑养老送终,老姑便在里正的见证下,认下了他们一家。

再过几日,里正就会去衙门办两村合并的事,到时候会把他们一家上到老姑的户籍下,他们就能在这里落户了。

里正说,按照以前的落户办法,他们一家应该能接管老姑家原本的田地。

但是老姑家的窑洞太小,住不下他们一家,为了以后做工方便,就把村里没人住的窑洞给他家了。

不仅如此,里正还让人送来了被褥锅碗,和二十斤粮食。

里正说这些算是村里赊给他家的,以后会从他的工钱里扣除,只要他把身体养好了,好好干活,要不了两个月就能还清。

常铁柱问了罗子才知道,石楼村的人不光靠种地过活,还能做工。

村里修路挖水渠堆肥砍柴巡逻什么的,都是集体出工,里正会按每个人出工多少,给大家伙算工钱。

除了做工外,村里还鼓励个人开办作坊。

自己有手艺但是没钱的,可以先从里正那儿借钱,等到作坊开起来,赚了钱再连本带息还回去就行。

村里现在已经有医馆和绣坊了,有人正在申请开磨坊和榨油坊以及豆腐坊,罗子劝他趁着现在村里公中还富裕,赶紧申请开个铁匠坊。

只要开起来,以后给大家伙修修农具,打个铁锅菜刀什么的,就足够他们一家的日常花销了。

常铁柱很是心动,他从小跟着老爹学打铁,除了这门手艺也没别的擅长的了,要是能在这里继续开铁匠铺子,那真是再好不过。

不过铁匠铺子不比磨坊那些,得建烘炉,买模具,砧子,风箱,还有很重很贵的大铁锤,以及需得跟衙门报备才能采买的矿石。

需得不少银子呢,他初来乍到,还没给村里干过任何事,就贸然问里正借这么一大笔钱,实在张不开嘴。

还是再等等,看看情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