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又是一年

到了年底,虽说铺子已经歇业,但孟昭却一点都没闲着,只因人情往来,一直都是件极麻烦的事,

明德书院的院长顾崇山,时不时的会送来一些书籍,孟昭知道是从前见面,自己显露出的文墨不足让这位院长的夫子瘾犯了,所以特意送来些典籍要她好生研读,她虽觉得有些好笑,却也感念老人家一番好意,闲暇时也会翻看一二,权当增长见闻。

还是后来沈青和瞧见,孟昭这才知道,顾院长送来的这些书籍,好些都是存世孤本,即便有些是手抄本,也都是顾院长亲手抄写,上面还附带着他的心得批注,无论是书籍本身的价值,还是顾院长的身份给予的附加价值,这些书籍放在市面上,怕是比等重的黄金还要珍贵。

孟昭这才知道自己随手收下的东西价值竟然这么高,心中一直想着要如何回礼,可顾院长清名在外,金银之物反倒显得俗气,她便一直没有选好。

还是那日见到乔宴荷,忽然想起此事,托她选了一支上好的辽东野山参,她原以为要年后才能收到,结果第二日乔宴荷便让人送了过来,孟昭又加上了些从曲阳送来的蔬菜蘑菇,一道送去了明德书院。

那些菜蔬虽是寻常食材,却胜在是冬日难得的时令鲜品,送起来也显得关系亲近,再加上那支品相极佳的野山参,也不会显得过于廉价。

后来孟昭朝乔宴荷道谢,告诉她顾院长对这只山参十分满意,这也让孟昭和乔宴荷的关系更进了一步,不再是仅仅通过萧宥之相识的泛泛之交。

等宋婉音跟汪衔安置好,孟昭特意抽空去了趟汪府,一是为了感谢汪衔在肥料一事上的帮忙,二也是惦记着宋婉音近况,上次见面,瞧见她眉宇间的忧愁,她这心里总是有些放不下。

果然一见孟昭,宋婉音眼中顿时有了光彩,两人说了好一阵子体己话,临走时,蔓蔓因为太长时间没有母亲抱,开始哭闹起来,她就让汪衔代她送送孟昭,等出了内院,这位平日里沉着内敛的汪大人,此刻却显得有些踌躇:"孟娘子,今日真是多谢你能来。"

孟昭关切道:"汪大人,婉音姐姐这是怎么了?回京后见她,总觉得她眉宇间带着几分愁绪。"

汪衔闻言长叹一声,眉宇间尽是自责:"这事说来都怪我,我升任郡守后公务繁忙,能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起初她还能写写话本排遣,后来怀蔓蔓时害喜得厉害,实在没精力动笔,等生下蔓蔓后,又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说到这里,汪衔的声音更低了:"等我发觉时,她已经默默郁郁寡欢许久了,所以我才这么着急回京任职,盼着她重见故友,心情能开朗些,可这些年过去,物是人非,她当年的闺中密友都已嫁到各处,再难聚齐,如今也唯有孟娘子你来时,才能见她放下蔓蔓,畅快的聊聊天。"

孟昭心下了然,这倒与她猜的基本一样,宋婉音应当是产后生活变化过大,情绪没有及时得到抚慰,所以有些产后抑郁,先前她还暗自揣测,莫不是汪衔变心负了她,可今日一见,汪衔对宋婉音还是和从前一样的体贴入微,孟昭与宋婉音交谈时他也愿意主动接过蔓蔓给她们留出空间,倒不像是负心的样子。

其实只要他这里不出问题,宋婉音那边的事情就不难解决,孟昭说道:“汪大人不必太过忧心,如今婉音姐姐既然回京,我就会时常邀她出来走动,等过了年,茗香楼重新开张,届时楼中会有不少闺阁夫人相聚,其中也有婉音姐姐的几位故交,大家品茶闲谈,说说笑笑,自然能让她舒心解郁。”

汪衔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那就多谢孟娘子了,听说城西的梅林开得正好,这几日我也会带她们母女去赏赏梅。”

孟昭抿了抿唇,犹豫片刻还是开口道:“汪大人,其实你们不必一直带着蔓蔓的,这种时候,夫妻二人独处,反而更有利于婉音姐姐的心情。”

汪衔眉头微蹙:“可婉音若是离开蔓蔓片刻,便会心神不宁,总担心蔓蔓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受了委屈。”

孟昭轻轻摇头,循循善诱道:"我听婉音姐姐提起,宋大人与宋夫人,都很欢喜见到蔓蔓,每次见到都不撒手,你们若是出门,不妨将蔓蔓送去宋府,有自己爹娘照看着,婉音姐姐总该放心了吧?"

汪衔闻言一怔,随即恍然大悟:"这...这倒是个好主意!"见他肯听,孟昭就又多提点了他几句,这才离开宋府。

***

除夕这日,沈家一大家子又照例来孟府团聚,孟昭虽不情愿,却也不好单独将沈青和拒之门外,只得由着他一同进了门。

还未开席,沈青泽和沈青瑜两兄妹就抱着金灿灿的橘子吃得欢快,顾氏见了,惊讶地拿起一个橘子细细端详:"这寒冬腊月的,竟还有这般新鲜的橘子?昭昭,又是你那暖棚里种出来的稀罕物?"

孟昭笑着摇头:“橘树从栽种到结果,少说也要三五年,若是在暖棚里种着,光是炭火钱就不知要耗费多少,况且这橘子最讲究水土,换个地方种,就结不出这般好吃的果子了。"

顾氏追问道:“那这橘子是哪里来的。”

孟昭抿了抿唇没有作答,倒是许韵蓉笑着接过话茬:"今儿个一早,萧家特意差人送来的,听说是采摘时特意留了果蒂,再用蜜蜡封住切口,储存在特制的地窖里,这才能存放这么久。"

"萧家?"顾氏眉梢微挑,目光转向孟昭,"莫不是那位春风楼的萧公子?"

孟昭点了点头,顾氏见状,意味深长地笑道:“这橘子保存之法如此讲究,想来那位萧公子定是费了不少心思。”

话音未落,却见坐在一旁的沈青和突然将刚吃了一瓣的橘子放到桌上,顾氏疑惑道:"青和怎么不吃了?"

沈青和神色淡淡:"太酸了。"

"酸?"顾氏诧异地又尝了一瓣,"这橘子清甜多汁,哪里酸了?"沈青和沉默不语,只是神色越发冷峻。

待到晚间守岁时分,趁着众人围炉说笑的间隙,沈青和终于寻到机会,修长的身影挡在正要回房更衣的孟昭身前。

"我与你说的话,你到底是没有听进去。"他低沉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带着几分压抑的怒意。

孟昭本就是多饮了几杯,想着回去换身衣服去去酒味,此时被他这么质问,还有些晕乎乎的:"你说的...什么话?"

"自然是那个姓萧的事。"沈青和又逼近一步,身上清冽的沉香气扑面而来,解了孟昭的几分酒意,"我提醒过你,萧家远不像表面那般平和。你若对他无意,就不该收他的东西。"

孟昭翻了个白眼,"临近年底,各家都在送礼走动,来我家送礼的,不知道有多少,你不也送了许多年货过来么?”

“他跟我怎么能一样?"沈青和突然打断。

“有什么不一样的,我跟萧宥之认识的时间,不比你短多少,况且他与我还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淀粉生意、卤料生意,还有如今的大棚生意,都与他有牵扯,他来送礼,难不成我要拒之门外?"

沈青和眸色一沉,“你若对他无意,就该尽早说清楚。"他的声音沙哑了几分,"就像你拒绝我一样。"

孟昭不想多说,侧身想绕过他回房,沈青和却跟在后面不依不饶,"你拒绝他好不好?"素来清冷自持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恳求。

孟昭被他缠得心烦,直接将人关在门外,这才清静了半刻,等她换好衣服出去的时候,沈青和还等在门口,她长叹一口气,知道不能再拖了。

于是过完年,孟昭就立马联系牙行,一面寻找转让的酒楼,一面物色合适的院落,谁知牙行还未回信,萧宥之竟亲自登门。

"听说你想搬家?"

孟昭满脸呆滞:“你这是从哪听说的!”

“你找的那家安顺牙行,背后的东家是萧氏。”说到此处,他眸色渐冷,他也是刚知道,当初孟昭来京买院子,有人暗地里买通牙人,自掏腰包补差价,引诱孟昭买下了现在的这个院子,至于那人是谁,萧宥之此时已经猜到,所以这次,他听到消息,便亲自过来了。

孟昭揉了揉太阳穴,无奈道:"你们萧氏到底还有什么产业,能不能一口气说完?"

萧宥之闻言闷笑两声,眼角眉梢都染上几分愉悦:“怎么,这是要开始查账了?"他故意凑近一步,"若是如此,我现在就能领你挨个去各处铺面瞧瞧。"

"我是想弄清楚后以后避开,"孟昭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你们这叫泄露顾客隐私,是严重的违规行为知道么?"

虽说有些听不太懂,但大体意思萧宥之是明白的,于是说道:“好了,这事是我的错,不过我这确实有个铺面,十分适合你,你确定不去瞧瞧?”

孟昭对萧宥之的商业眼光向来信服,见他如此推荐,不禁起了兴致,于是便驱车随他过去,待到了地方,只见那铺面格局方正,前后通透,只是位置略显偏僻,门前行人稀少,

孟昭在铺子里转了一圈,若有所思地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内情没告诉我?"她可不相信萧宥之会无缘无故推荐这么个看似冷清的铺面。

萧宥之闻言轻笑,引着她登上三楼的窗边,朝着远处指了指,“如今朝廷安稳,商旅往来日益频繁,西城门每日进出城的车马都要排起长队,朝廷预计会在那里开道新城门,这铺面现在看着偏僻,等城门一开,便是连接城西与主街的必经之路。”

孟昭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眼中渐渐泛起光彩,若真如萧宥之所说,那这铺面很快就会成为一个绝佳的位置,不,不止这个铺面,整条街都将成为黄金地段!

她当机立断:"这条街上可还有别的铺面出售?"

萧宥之自然是知道她心中所想的,于是说道:“自然是有的,不过此事经由内阁提出,陛下已经通过,等开朝之后,就会交由礼部审查城门方位、形制,所以这消息瞒不了多久,你若想要,动手就要快。”于是孟昭回去后,一边想法子打探萧宥之说的是否是真,一边开始筹集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