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盖棺定论-无字丰碑

大唐神龙元年,十一月的洛阳城,寒风凛冽,阴霾密布,整座城市都被一层压抑的氛围所笼罩。曾经繁华喧嚣的街头,如今行人匆匆,神色凝重。一场震动朝野的大丧,即将上演。

出殡之日,破晓的曙光尚未完全驱散黑夜的残幕,洛阳城便已万人空巷。长安街头,早早挤满了前来送葬的百姓,男女老少,无不身着素缟,神情悲戚。长长的送葬队伍宛如一条白色的巨龙,从洛阳宫城缓缓蜿蜒而出。队伍最前方,是身着黑衣的宫廷仪仗队,他们手持旌旗、斧钺,步伐沉重而整齐,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却又仿佛带着无尽的哀思。

紧随其后的,是一辆装饰华丽却尽显肃穆的灵车,由六匹毛色纯黑的骏马拉着。灵车之上,棺椁沉稳而庄重,棺椁之上覆盖着绣有金龙的锦衾,金龙栩栩如生,似欲腾空而起,却又在这哀伤的氛围中,收敛了往日的威严。众多精壮的士兵身着白色孝服,分列两旁,小心翼翼地抬着棺椁,一步一步,缓缓前行,每一步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又像是生怕惊扰了棺中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

送葬的队伍中,哭声震天。有宫廷妃嫔们压抑而悲恸的抽泣,有朝中大臣们佯装或真心的号啕,更有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哀哭。这哭声,在寒风中回荡,仿佛要将整个洛阳城淹没。

沿着送葬队伍前行,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来到了乾陵之前。乾陵,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家陵寝,依山而建,雄伟壮观。在乾陵的神道尽头,一座高大的石碑早已矗立,这便是武则天为自己留下的无字丰碑。

石碑由一整块巨石雕琢而成,高达数丈,碑身方正,线条刚硬笔直,彰显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威严。碑首雕刻着九条蜿蜒盘旋的螭龙,龙身矫健,龙鳞清晰可见,龙口大张,似在仰天长啸,却又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敛去了几分霸气。碑座则是由精美的瑞兽图案环绕,瑞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神秘而庄重的石碑。

当葬礼的仪式进行到尾声,众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这座无字碑上。碑身高大雄伟,却不着一字,光滑的碑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清冷的光芒,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众人心中的疑惑与揣测。

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手拄拐杖,目光凝视着无字碑,缓缓开口道:“武皇一生,功高盖世,世间文字,又怎能描述她的功绩?想当年,武皇称帝,推行新政,重视农桑,轻徭薄赋,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她开创殿试,选拔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多少寒门子弟因此得以施展抱负。这等功绩,岂是区区文字能够道尽?此碑无字,实乃武皇自知功绩非凡,不屑于用文字自夸啊。”

旁边一位年轻的书生却摇了摇头,反驳道:“老先生此言差矣。武皇一生,虽有诸多功绩,却也充满争议。她以女子之身称帝,违背祖制,搅乱了朝堂纲纪。为了巩固皇位,重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致使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她晚年生活奢靡,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如此种种,是非功过,难以评说。武皇留下这无字碑,恐怕是深知自己一生争议太多,不知该如何书写,所以才将这评判之权,留给后人吧。”

一位身着华服的官员听闻,微微皱眉,说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武皇之功绩,不可磨灭。她在位期间,大唐版图得以拓展,边疆稳固,四海来朝。至于她的手段,身处皇位,为了江山社稷,有时也不得不为之。这无字碑,或许是武皇对自己一生的一种超脱,她不屑于当下之人的评判,相信后世自有公论。”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然而这座无字碑却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在寒风中,承载着无数人的目光与猜测,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位女帝那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武则天的棺椁缓缓落入土中,乾陵的黄土如同一层厚重的帷幕,逐渐掩盖了她那波澜壮阔的一生。然而,尘世的喧嚣并未随着她的入土而平息,反而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朝堂之上,宛如两个阵营的大臣们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一方是深受武则天重用的旧臣,他们对武则天的统治心怀感激,认为她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功绩不可磨灭;另一方则是对武则天心怀不满的新贵,他们指责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是个不忠不义之人。

争论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旧臣们列举出武则天在位时的种种政绩,如推行科举制度、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强调她对国家的贡献;而新贵们则抓住武则天晚年的一些过失,如重用酷吏、大兴佛道等,对她进行猛烈抨击。

双方争执不下,互不相让,整个朝堂都被这激烈的争论所笼罩。则天知遇之恩的官员,每当谈及她,眼中便闪烁着敬仰与感激的光芒。中书侍郎王大人,每每在朝会之上,都会激昂陈词:“诸位同僚,武皇在位之时,不拘一格降人才。我本出身寒门,若非武皇开创殿试,广纳贤才,又怎会有我今日之地位?殿试让无数如我这般出身平凡之人,得以凭借自身才学,为国家效力。且武皇重视农桑,推行轻徭薄赋之策,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仓廪充实,四方来朝,此等功绩,怎能视而不见?” 他言辞恳切,双手挥舞,试图让众人都能体会到武则天统治下国家的蓬勃发展。

然而,以礼部尚书李大人为首的一众大臣却对此嗤之以鼻。李大人轻抚胡须,神色严肃地反驳道:“王大人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武皇以女子之身,篡夺李唐江山,此乃大逆不道之举。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纲常伦理不可废。她为巩固皇位,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多少皇亲国戚含冤而死。重用酷吏,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如此行径,岂是明君所为?” 说罢,他微微摇头,满脸的痛心疾首。

在民间,百姓们的看法亦是天差地别。洛阳城郊的一个小村落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这位已逝的女皇帝。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抽着旱烟,缓缓说道:“武皇在位那会,咱庄稼人可得了不少好处。税赋轻了,还有各种鼓励耕种的法子,咱这日子啊,是越过越好咯。要我说,武皇就是咱的大恩人呐!” 周围的一些村民纷纷点头称是。

然而就在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男子,他突然冷哼一声,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和愤懑。

“哼,你们这些人啊,只看到了事情好的一面!”中年男子的话语中带着明显的责备意味,“你们可知道当年我的邻居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众人听到他的话,都纷纷转过头来,注视着这个面色阴沉的男子,想要听听他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中年男子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当年我的邻居,仅仅因为一句无心之言,就被人告发了!结果呢?他们全家都被抓进了大牢,至今生死未卜啊!”

他的声音略微颤抖着,显然对这件事情仍然耿耿于怀,“这告密之风如此猖獗,都是武皇重用那些酷吏给闹的!她这样做,可真是害苦了不少人呐!”

中年男子的这番话,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他的话,一时间,气氛变得异常压抑。

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就像夜空中的繁星一样,在大唐的每一个角落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芒。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城长安,还是在偏远的乡村,人们对于武则天这位传奇女性的功过得失,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在都城长安的街头巷尾,人们热烈地讨论着武则天的统治。一些人认为她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她的智慧和才能使得大唐在她的统治下繁荣昌盛;而另一些人则批评她的专断和残酷,认为她的统治给国家带来了不稳定和动荡。

在偏远的乡村,农民们在田间地头也会谈论起武则天。他们或许对政治不太了解,但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武则天的影响。有些人感激她推行的一些政策,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而另一些人则抱怨她的苛捐杂税,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让人不禁感叹,即使是在武则天已经离世之后,她的功过得失依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正所谓“盖棺却难以定论”,人们对于她的评价似乎永远也无法达成一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斗转星移之间,千年的光阴转瞬即逝,犹如白驹过隙一般短暂。然而,武则天的故事却并未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淹没,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显得熠熠生辉,成为了后世代代传颂的传奇篇章。

在那古色古香的茶馆酒肆里,说书人一拍惊堂木,“啪”的一声脆响,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面带微笑,轻摇折扇,不紧不慢地开始讲述那段跌宕起伏的往昔。

众人围坐在一起,或手持茶杯,或浅酌美酒,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当听到武则天的传奇经历时,有的人不禁唏嘘感叹,为她的坎坷人生而惋惜;有的人则击节称奇,对她的智慧和果敢赞叹不已。。

在历史的学术殿堂里,学者们围绕武则天的研究,犹如一场永不停歇的思想盛宴。那些赞誉她的学者,视其为打破封建桎梏的先驱。张教授在学术研讨会上慷慨激昂地阐述:“武则天以女子之姿,登上权力巅峰,打破了延续千年的性别枷锁,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智慧!她推行的政治改革,如发展科举,选拔贤能,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为大唐官场注入了新鲜血液,让无数人才得以施展抱负。在经济上,她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使得百姓富足,国力强盛。她的统治为大唐盛世的延续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其功绩不容小觑。”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穿越时空,为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正名。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对她的统治提出尖锐批判。张教授话音刚落,李教授便起身反驳:“武则天虽有一定政治手腕,但她上位之路充斥着权谋与血腥。她为称帝,不惜残害李唐宗室,动摇李唐王朝的根基。在其统治期间,重用酷吏,制造了无数冤假错案,整个朝廷笼罩在恐怖氛围之中。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径,严重破坏了李唐王朝的正统传承,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伤痛,实难称其为贤明君主。” 李教授神情严肃,言辞犀利,字字句句皆表达着对武则天统治手段的不满。

然而,无论后世对她的评价是褒是贬,武则天都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独一无二的璀璨星辰。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卷,引人入胜,让人不禁想要去深入探究和解读其中的奥秘。

武则天的独特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她卓越的政治成就上,更体现在她所处的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受到诸多限制和束缚。然而,武则天却以其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打破了传统的禁锢,以女子之身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书写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传奇人生。

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人们明白,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应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而应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挑战自我,突破常规。在历史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机会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