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壤小小亦木之

第694章采集与行业调整

不得不说,大力投资勘探局,尤其是采集部门,真的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其余产业,都是将部落内部的资源进行消化。

地下洞穴,放在那里,不会有别的人和你竞争,环境也相对稳定,资源也相对固定。

种田冶炼,则是投入周期太长,从投资到收入,要过很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

可采集不一样。

外面的丰富复杂,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只要你让采集的队伍硬起来,那么从外面“抢”回来、“争”回来的,就会立刻有明显的提升。

相关队伍,刚开始走新路线,带回来的东西,立马就引起了部落三个方面的大变。

第一个方面,便是养殖业。

因为,采集队,从外面带回来了一种獠牙长,体型小的猪猡。

这种猪猡成年体重只有100斤不到,速度却是奇快无比,非常擅长打洞、翻滚和丛林穿梭。

弱小的存在遇到它基本跑不掉、躲不掉,强大的存在遇上它也不容易抓。

它有个缺点,同时也是优点。

那就是短命。

其一集个体的寿命,比起部落内那种大体型能够骑乘的猪猡,要短了许多,大约只有7~10个地球年,也就一纪年多一点。

而部落的一集大型猪猡,却能活到40年往上。

但这同样也是个优点。

因为它们一年十季,都在发情期,且交配成功率还很高,一胎十几个崽子都是常态。

为什么有些哥布林喜欢找一些野兽结合。

一来就是野兽的特性,二来就是野兽的繁殖速度。

而如果将“獠牙猪”与“大型母猪”进行杂交,它们则会诞下不可生育的后代“小牙猪”。

小牙猪的体型介于二者之间,成年体重可达200斤往上,且性格也相对獠牙猪温顺了许多。

而且,因为“大型母猪”体质强大、优势杂交的原因,其孕期更短,一胎小猪的数量也更多,夭折率也更低,普遍可达每胎20~30只。

若是喂养充足的灵膳饲料,甚至可以超过30只,并夹杂几只更加优质的“小牙灵猪”。

再加上其堪比獠牙猪的成熟速度,普通个体用不了四个月就可以出栏,小牙灵猪也只需要8个月左右。

虽然“小牙猪”不能自交。

但却可以通过“獠牙猪”和“大型猪”的杂交,来生产同时期远超各自族群自交的猪仔数量、出肉率、成长速率,提高同阶段的猪肉产量。

而有了大量的“小牙猪”,肉类市场得到大大充实,獠牙猪和大型猪就不用宰杀太多,给与了它们更好的扩大种群的空间,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个方面,便是药业。

以往,医药局都是白胡子一个人主导进行。

这次采集范围的扩大,涉及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植物、矿物。

庞大的新品类药材、矿物,光靠白胡子一个人肯定处理不过来。

再加上,第一批医药学徒差不多都有了独当一面的实力,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进行“分家”。

又恰好吱吱的农业局正值高速发展期,拥有部落最多的耕地。

黎木便牵线搭桥,开展“药田”政策。

让实力、品德得到认可的医师,获得自己自己的药田、土地、医馆,获得雇佣“药童”“护士”的权利。

同时又受限于管理局、医药局等,多项高权分管又互相监督。在承担诸多责任时,也享受增项权益。

这样既方便医师、药师更好的理解药材,甚至根据自己的理解培育药材,也减缓了农业局的压力。

同时,因为牵扯土地、雇佣关系,让其绑定于部落、绑定于医馆和当地,也方便了部落进行宏观调控,维持并承认适当的竞争、互利的上下波动。以防出现现代医药企养蛊壮大至“超然世外”的情况发生,也防止出现近代“别行别业”过度插手打压本土医药的情况。

第三个方面,是锻造业。

采集队从外面带回了一堆奇异的岩石、矿石。

这些矿石质地坚硬,蕴含着神秘的能量。

不仅冲击着材料业的革命,也冲击着各个锻造师。

《千锤百炼法》自黎木演化到现在,也过了一段时间了。

不少匠人,都凭此得到了突破。

可部落如今的冶炼业,趋向于流水线生产。

大规模的方面,直接从流水线里成批次的产出成品,然后再进行组装、再分发。

所以,随着部落的发展,反而不是特别有利于这些锻造师的发展。

但大量奇特矿物的涌入,品种繁多,却又单个数量较少。

这便给了这些匠人机会,也给了黎木灵感。

类似于“医师”“药师”那般,黎木也觉得给这些工人、匠人,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

如果他们的锻造技术达标,并取得职业技术证书,便可以缩减“车间工作”时间,且获得一定的“技术指导地位”,减轻重体力劳动。

而在他们空闲出的大把时间里,他们可以凭借职业证书,自主开展“锻造作坊”。

这样可以促进民间经济的流通,也能促进建筑的设施的进步,最主要的,还是让这些锻造师,有了属于自己的修行时间和可能。

他们可以接私活,亦可以与别的正规部门搞合作。

......

总的来说。

以上三个方面的变化,都是黎木在稍微放权、放利给民间。

因为,部落目前的阶段,光靠少数人指导的结构,无法消化这庞大的信息、资源,也无法真正顺应发展需要的活力。

以前部落族民“开智”不足,“条件”不足。

可现在,就算是最新的族人,也加入部落几个月了。最老的族人,甚至有了两年往上的经验积累。各类资源、小技术的出现,也如雨后春笋般发芽。

而且,历史上,不是所有朝代都像“封建巅峰”那般闭塞。

不少帝王的远视能力,让伟人都为之叹服。

他们很清楚人民的重要性。

远洋贸易、民生福利、教育普及...数百年前便已是家常便饭。

过去或许知识丰富度、生产力不及现在,可能爬到万万人之上,并引领国度成为星球霸主的那一批人,又怎可能没有可取之处?

黎木随着层次的提升,长时间的思考,让他也逐渐适应了这个位置。

不再自怨自艾,开始放下心态,去认识、思考、借鉴。

所以,这次三方面的调整,也是为了乘风顺心而行,为底层、为根基施肥。

黎木有预感,如果不趁着这个机会适当的调整,很可能会错过一些很重要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