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逼婚

而此刻的玄都街道上,一对男女正漫步而行。

男子一身玄衣,手持折扇,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气,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几分慵懒,却又隐隐藏着不可捉摸的锐利。女子则是一袭素裙,清丽脱俗,行走间裙摆轻摆,宛如清风拂过。

这男子正是玄都之主钟煜,身旁的女子是铁木玉儿。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一个卖糖人的老者正在摊位前专注地拉丝,金黄的糖浆在他手中化作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不远处,几个孩童围着卖风车的小贩,七嘴八舌地讨价还价。

“这玄都,比我想象中还要热闹几分。”钟煜看着街边熙熙攘攘的人群,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轻轻摇动折扇,感受着这座城市蓬勃的生机。

自从他下令大开城门以来,各地商贾纷至沓来,使得这座城池愈发繁华。街边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各色小吃飘香四溢,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混合着茶铺飘来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铁木玉儿的目光被路边的糖人摊吸引,她指着不远处的摊位,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大王,那边的糖人看起来好精致。”

钟煜看着她那副天真烂漫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走,给你买。”

两人正要往那边走去,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骚动。行人纷纷惊呼着让开,只见十数道黑影从屋顶飞掠而过,手中寒光闪烁,显然都是带着兵刃的,他们身形矫健,动作整齐划一,显然经过严格训练。

“有意思。”钟煜眯起眼睛,折扇轻轻敲击掌心。这些人身手不凡,显然都是江湖中人。自从玄都开放以来,确实吸引了不少武林人士前来落脚。

铁木玉儿有些担忧地拉了拉钟煜的衣袖,声音轻柔:“大王,要不我们”

钟煜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抚道:“不急,看看热闹。”说着,他已经迈步跟了上去。

那群黑衣人很快在一处偏僻的巷子里停了下来。巷子深处,一个中年男子正跪在地上,浑身颤抖,为首的黑衣人手持长刀,刀锋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

“张堂主,我知错了,求您给我一条生路!”那中年男子声音颤抖,额头上的冷汗不断滑落。

“生路?”为首的黑衣人冷笑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杀意,“当初你出卖堂口,害得三百多兄弟流离失所,现在求饶,不觉得太晚了吗?”

钟煜听到这里,不由得来了兴趣。三百多人的帮派,规模不小,若是能为己所用,对玄都的掌控必然更上一层楼。他靠在巷口的墙边,继续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动手!”黑衣首领一声令下。

刀光闪过,鲜血飞溅,那中年男子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已经断了气。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收拾干净,别留下痕迹。”首领吩咐道,声音冷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其他黑衣人立刻行动起来,动作麻利地处理现场。这些人显然对玄都的规矩很清楚——可以江湖仇杀,但不能影响城中秩序,他们的行事作风,令钟煜越发感兴趣。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起钟煜的衣袂。他主动上前几步,折扇轻摇:“诸位好手段。”

黑衣首领警惕地看着他,手中长刀微微调整了角度:“阁下是?”

“在下不过是个闲人,见诸位身手不凡,想结个善缘。”钟煜笑道,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玄都地界上,我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

“多谢好意。”黑衣首领拱了拱手,语气中带着几分疏离,“不过我们只是来办点私事,已经办完了。兄弟们,走!”

话音未落,众人已经纷纷掠上房顶,转眼消失不见,他们的身影融入阳光中,似乎从未出现过。

“大王被拒绝了呢。”铁木玉儿从巷口走来,掩嘴轻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钟煜摇头失笑:“无妨,日后有的是机会。”这些人的身手和纪律性,正是他想要的。玄都虽然繁华,但还缺少一支能够暗中行事的力量,这事不急,慢慢来便是。

就在玄都一片祥和之时,千里之外的星辰国却是风雨欲来。

星辰国皇宫大殿之上,气氛凝重。华丽的殿柱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却衬得殿内的气氛更加压抑。

晋国使臣身着锦袍,腰间玉佩叮当作响。他站在殿中,目光傲慢地扫视四周:“我晋国君王卓绝非凡,配我星辰国女帝,那是再合适不过。况且我家丞相信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待诞下龙子,自可继承星辰国皇位。”

“荒谬!”御史大夫宁冬怒喝,胡须都气得颤抖起来,“我星辰国岂是任人摆布之地?”

“万大人此言差矣。”礼部尚书韩煜站了出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此等大事,还是该由陛下定夺。”

大殿之上顿时分成两派,争执不下。朝臣们或愤怒,或担忧,或冷眼旁观。端坐龙椅上的宁如月面色冰冷,一言不发,只是那紧握的手指泄露了她内心的波动。

老丞相看着这一幕,眉头紧锁。他重重地用拐杖敲击地面,声音洪亮:“够了!使臣远道而来,先请下去歇息。婚事容后再议。”

“也好。”晋国使臣冷笑,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不过还请早做决断,若是拖得太久,恐怕会有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说完,他傲然离去。

晋国使臣离开大殿后,殿内一片死寂。老丞相的目光如刀般扫过刚才争吵的众人,眼中怒火翻涌。

“一群蠢货!”他猛地一拍案几,茶盏震得跳动,“在外人面前争得面红耳赤,真是把我星辰国的脸都丢尽了!”

众臣纷纷低头,不敢言语。方才他们为了晋国提出的联姻之事争论不休,甚至当着使臣的面吵得不可开交。有人主张接受联姻以求自保,有人则坚决反对向强国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