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竹制拉杆箱
“秦烨媳妇,这箱子真能拉着走?”村民们好奇地围观,有人试着拉了拉,发出惊叹声。
柳雨柔在地上试了试:“没错,以后大家出远门就不用背着包袱了,拉着走多轻松。”
她心里已经在盘算,这批拉杆箱一定能在坊市上卖个好价钱。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野果酿成酒,要是能成功,那可就真是双喜临门了。
回家的路上,她遇到了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看着他们弯腰驼背的身影,柳雨柔心中一动,或许这竹制拉杆箱不仅能赚钱,还能让乡亲们的生活更轻松一些。
夕阳西下,她站在自家门前,望着远处的山峦,心中思绪万千。新宅子即将完工,竹器生意也要开拾,未来的日子,似乎充满了无限可能。
柳雨柔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厉害,她不过是借鉴了后世的智慧,装高手而已。
芳华阁内,柳雨柔将那精巧的拉杆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橱窗洒在箱子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周围还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小样品,一个写着“幸运抽奖”的木箱格外醒目。
“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一位穿着绸缎的妇人驻足观望,眼中满是好奇。
柳雨柔微笑着上前介绍:“这是我们店新进的拉杆箱,特别适合外出携带。凡是购买满五两银子,即可参与抽奖。”她顿了顿,补充道,“有满减券,还有精美小礼品,最大奖就是这个拉杆箱哦。”
“真的假的?”妇人将信将疑地看着她。
柳雨柔没有多说,而是示意店员小蓉进行演示。只见小蓉将几件衣物放入箱中,轻轻一合,拉着把手在店内转了一圈,动作轻松自如。
“哎呦!”妇人惊呼一声,“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出门带这个,可省不少力气。”
话音未落,店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都对这新奇的物件充满了好奇。
江雅挤过人群,一双明亮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拉杆箱。作为大户人家的小姐,她从未亲自拿过行李,对这东西颇为新奇。
“要不要试试?”柳雨柔笑着问道。
江雅迫不及待地点头,先是提起箱子,感受到沉重后微微蹙眉。但当换成拉着走时,她的眉头立刻舒展开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真是个有趣的东西!”
“这可是限量的。”柳雨柔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一个,这次拿出来做抽奖,就是想让大家都见识见识。”
这话一出,原本还在犹豫的顾客纷纷掏钱购物,就为了能参与抽奖。店内很快热闹非凡,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
不久,一个年轻姑娘抽中了拉杆箱。她欢天喜地地把新买的化妆品都放进去,在街上招摇过市,引得无数羡慕的目光。
这位幸运儿还特意办了场宴会,借机展示她独一无二的宝贝。宴会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个精致的拉杆箱吸引,纷纷打听从何处购得。
一时间,整个青柳镇都疯狂地寻找类似的箱子,却是一无所获。
“东家,咱们仓库里不是还有存货吗?”小荷看着络绎不绝的询问者,忍不住问道。
柳雨柔轻轻摇头,嘴角挂着神秘的笑意:“欲速则不达,让大家再等等。”
几天后,她突然宣布限量发售五只拉杆箱。消息一出,还未到开售时间,店外就排起了长队。有些富家小姐甚至让丫鬟提前一天就去排队。
这批箱子转眼就被抢购一空。江雅来晚了一步,站在柜台前可怜巴巴地看着柳雨柔:“下次能不能给我留一个?”
“一个还行,多了可不成。”柳雨柔笑着应允,“不过得等下一批。”
后来,柳雨柔又推出了精美的竹制手提袋。每一件都是匠心之作,既实用又美观,很快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抢购热潮。
她在村里建了个简单的作坊,让村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就连曾经对她心存芥蒂的孙芳菲,现在见了她也会笑脸相迎。“雨柔啊,多亏了你。”孙芳菲拉着她的手感慨,“要不是你,我家那口子还在外头瞎混呢。现在在作坊干活,一个月能挣好几两银子。”
柳雨柔还特意规定了工作时间,让大家在农忙时以种地为重。她自己的田地则交给了陶婶子一家打理。
“雨柔丫头,这活计给我们,是不是不太合适?”陶婶子有些忐忑地问。
柳雨柔笑着摆摆手:“婶子你们种地有经验,我放心。再说了,我现在忙着打理店铺,哪有时间照看田地?”
陶婶子开开心心地接下了这份差事。
在她的带动下,东林村焕然一新。村里修了路,装了灯,夜晚再也不会伸手不见五指。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家家户户都添置了新物件。
秦莲难得回家一趟,听到的全是村民们对柳雨柔的赞美之词。
“雨柔那丫头,真是个有本事的。”
“可不是嘛,要不是她,咱们村哪能有今天这光景?”
“听说她又要推出新产品了,也不知道这回又是什么稀罕物件。”
夜幕降临,柳雨柔站在作坊门口,看着村民们有说有笑地收工回家。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心中涌起一丝满足。这一切来之不易,但看着村民们的笑脸,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韩氏最近总在夸赞柳雨柔,这让村里人都觉得新鲜。毕竟在此之前,韩氏可是对这个儿媳妇百般挑剔,动辄就是一顿数落。
“雨柔这孩子,真是越来越懂事了。”韩氏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边编着藤筐,一边和周围的妇人们闲聊,“上个月给的家用都翻倍了,还说要给我添置几身新衣裳。”
“是啊是啊,”秦嫂接话道,“自打柳家那丫头开了竹造坊,咱们村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
原来柳雨柔给了韩氏双倍的家用,难怪她对柳雨柔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村里人私下议论纷纷,都说韩氏这是见钱眼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