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科举复查之新的危机
第322章科举复查之新的危机
林诗雅在公布科举复查结果后,敏锐地察觉到朝堂之上微妙的变化。
往日里那些对她笑脸相迎的官员,此刻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与疏离。
空气中仿佛凝结着一层看不见的薄冰,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她知道,这平静之下,是汹涌的暗流在涌动,一场新的危机,已然悄然而至。
早朝时分,金銮殿庄严肃穆。
林诗雅立于文官之首,挺拔的身姿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
她感受到周围投来的目光,带着不怀好意的探究和隐隐的敌意。
“林大人,科举复查一事,虽有结果,但其中疑点重重,需再次详查。”王大人率先发难,他那张肥硕的脸上堆满了虚伪的笑容,眼神中却闪烁着阴冷的光芒。
“据老臣所知,有人暗中操作,使得复查结果有失公允,需彻查此事。”
他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几位官员站出来附和,言辞凿凿地指责林诗雅在复查中徇私舞弊,包庇作弊考生。
那些原本支持她的人,此刻却选择了沉默,甚至有些人还隐晦地投来不信任的目光。
林诗雅环顾四周,眼前的景象,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正将她牢牢困住。
王大人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联合了朝中许多对她不满的官员,企图以此来扳倒她。
她清楚,这些人并非真的关心科举公正,而是想借机铲除异己。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林诗雅不慌不忙,她清冷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诸位大人,林某所做的一切皆以证据为准,岂容尔等信口雌黄?若各位对复查结果有所质疑,可提出确凿的证据,而非在此空口白牙地污蔑。”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然而,在场的大部分官员,似乎早已被王大人的利益捆绑,纷纷指责她狡辩。
林诗雅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无援,此刻的她,仿佛置身于狂风暴雨之中,四周尽是尖锐的利刃,随时可能将她撕裂。
“林大人,你如此狡辩,莫不是心中有鬼?”王大人冷笑着,眼神像一条毒蛇般紧紧地盯着她,语气更加咄咄逼人,“我等朝臣,怎能容忍你如此玩弄朝纲!”
面对王大人咄咄逼人的质问,林诗雅心中凛然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诸位大人,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那声音沉稳而威严,如同一道惊雷划破了金銮殿的喧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袭明黄色龙袍映入眼帘,来者正是微服出访的北燕国皇帝慕容复。
他面色沉静,步伐稳健,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压得那些喧闹的弹劾之声戛然而止。
慕容复走到林诗雅身侧,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官员。
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那笑容中带着一丝玩味,又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朕方才在殿外,听得诸位大人争执不休,不知所为何事?”
王大人见皇帝驾到,连忙收敛了嚣张的气焰,堆起满脸谄媚的笑容。
“陛下,臣等正在讨论科举复查一事,其中多有疑点,需要再次详查。”
慕容复冷笑一声,眼神如利剑般直射王大人,“哦?朕倒不知,复查一事,还有如此多波折。林大人,你来说说,这复查结果,可有半分不妥之处?”
林诗雅感受到慕容复投来的信任目光,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抬头,与慕容复对视,眼中的坚定与感激,不言而喻。
她不卑不亢地将复查的经过和证据详细禀报,语气掷地有声,让那些原本指责她徇私舞弊的官员哑口无言。
慕容复听完,转头看向那些弹劾的官员,眼神带着一丝凌厉和嘲讽,“林大人所言句句属实,证据确凿。朕看你们是贼喊捉贼,别有用心!”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林大人为科举复查一事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为朝廷选拔人才,功不可没。你们不思感恩,反倒在此污蔑构陷,朕岂能容你们如此放肆!”
皇帝的支持如同一道定海神针,让那些原本嚣张的官员顿时偃旗息鼓,他们脸色苍白,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再也不敢轻易造次。
林诗雅看着那些落荒而逃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激。
下朝后,慕容复屏退左右,只留下林诗雅一人。
他走到林诗雅面前,目光温柔如水,轻轻抚摸着她乌黑的发丝,感受着那丝绸般的触感,“今日,你做得很好。”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
林诗雅感受到慕容复指尖的温度,一股电流瞬间传遍全身。
她仰头看着他,眼眸中盈满了柔情,“多谢陛下信任。”
慕容复低下头,看着她精致的眉眼,语气温柔,“朕信你,一直都信。”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继续说道,“只是......”
“只是什么?”林诗雅看着他,心中有些疑惑。
慕容复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只是,朕担心,此事背后,定还有更大的阴谋。王大人,绝不会轻易罢休。”
林诗雅心头一凛,她知道慕容复所言非虚。
王大人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绝不会因为皇帝的几句话就彻底放弃。
她正欲开口,却见李护卫匆匆赶来,面色凝重。
“大人,不好了!城中茶馆有人煽动民众闹事,他们正往刑部这边来了!”李护卫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
林诗雅眉头紧锁,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她知道,这是王大人的阴谋,他试图利用不明真相的百姓来制造混乱,逼迫她妥协。
果然,不过片刻,刑部大门外便被一群愤怒的民众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手持棍棒,高声呼喊着,要求林诗雅给个说法,指责她徇私舞弊,陷害无辜考生。
人群中,孙某的身影格外显眼,他站在高处,卖力地煽动着民众的情绪,一张丑陋的脸上充满了得意。
林诗雅看着眼前愤怒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她明明为了科举的公正奔波劳累,却反被这些人误解,这种感觉,就像是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
她紧紧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一股强烈的怒火在胸腔内燃烧。
她知道,此刻,不能退缩,必须站出来,向这些被蒙蔽的民众解释清楚。
“李护卫,带我去!”林诗雅的语气坚定,
她缓缓走到刑部门口,目光平静地扫过人群。
她清了清嗓子,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各位乡亲父老,请听我说!我林诗雅,自问行事坦荡,绝不会做出任何违背良心之事。科举复查,皆以证据为准,绝无半分徇私舞弊!”
人群中,议论纷纷,但还是有人高声质疑:“证据?证据在哪?你分明就是想掩盖真相!”
林诗雅早有准备,她示意周师爷上前,将复查的证据一一展示给众人。
周师爷口齿伶俐,条理清晰地向民众解释了复查的经过,以及证据的来源。
他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引得不少人开始认真思考。
林诗雅继续说道:“各位乡亲,我能理解你们的担忧,毕竟科举关系到你们的未来,但是请相信朝廷的公正,也请相信我林诗雅的为人!若我真的有半分徇私舞弊,天理不容!”她的话掷地有声,语气中带着一丝悲愤,让在场的民众为之动容。
随着林诗雅和周师爷的解释,人群的喧嚣声逐渐减弱,质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沉思和愧疚。
一些人开始放下手中的棍棒,脸上露出了迷茫的神色。
李护卫站在一旁,看着林诗雅镇定自若地化解危机,心中暗暗称赞。
他不得不承认,这位大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胆识过人,临危不乱,实在让人敬佩。
看到民众的态度逐渐转变,孙某有些慌乱,他试图再次煽动人群,却无人响应。
最终,民众渐渐散去,只留下满地的狼藉和空气中还未消散的紧张气氛。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语气中带着一丝阴冷,“林大人真是好手段,三言两语,就让这些愚民相信了你。”
林诗雅循声望去,只见钱村长缓缓走来,他的手中,似乎还拿着什么东西。
钱村长阴恻恻地笑着,从袖中掏出一叠纸,高举过头,“林大人,你口口声声说证据确凿,那看看这个!”纸张在空中哗啦啦地作响,如同钱村长此刻得意的心情。
他走到林诗雅面前,将那叠纸重重地摔在她脚下,“这是几位落榜考生的联名证词,他们都指证你徇私舞弊,包庇真正的作弊者!”
钱村长的嗓音尖锐刺耳,在刑部衙门前回荡。
围观百姓虽已散去大半,但留下来的,以及闻声赶来的,很快又聚集成一小群,好奇地伸长脖子张望。
林诗雅弯腰捡起那些纸张,粗略地扫了一眼,脸色骤然一沉。
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控诉着她莫须有的罪名,一股浓烈的墨臭味扑鼻而来,让她感到一阵恶心。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迅速传到金銮殿上。
早朝才散不久,不少官员又匆匆赶回,窃窃私语,眼神闪烁。
王大人抚着胡须,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看向林诗雅,眼神中充满了挑衅和得意,仿佛在说:“你以为你赢了吗?好戏才刚刚开始!”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迅速蔓延开来。
原本逐渐平息的舆论再次沸腾,人们议论纷纷,对林诗雅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一些原本相信她的人,也开始动摇,怀疑的目光像针一样刺痛着林诗雅的心。
金銮殿上,慕容复听到这个消息,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奏折,骨节泛白,发出咯咯的响声。
他犀利的目光扫过殿下众人,语气冰冷,“钱村长何在?”
钱村长被带到殿上,他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说法,“陛下,草民句句属实,绝不敢欺瞒圣上!”他将那叠“证词”呈上,慕容复接过,仔细翻阅,脸色越来越难看。
林诗雅站在殿中,感受着周围投来的质疑目光,心中如同压着一块巨石,让她喘不过气来。
但她依然保持着镇定,目光坚定,没有丝毫的退缩。
她知道,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她必须找出真相,才能洗清自己的冤屈。
慕容复看完“证词”,将它扔在地上,怒斥道:“一派胡言!这些所谓的证词,漏洞百出,分明就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他看向林诗雅,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支持,“林爱卿,朕相信你,你一定要查清楚此事,还自己一个清白!”
林诗雅躬身行礼,“臣定不负圣望!”她拿起地上的“证词”,转身离去,留下一个坚定的背影。
她知道,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战胜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走出金銮殿,林诗雅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
她将手中的“证词”紧紧攥在手中,指节泛白。
她转头看向周师爷,“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