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地方事务

孟学文继续对曹风道:““这第二件事则是安抚百姓,恢复耕种。”

“辽西一直局势动荡,百姓不得安宁。”

“特别是这一次胡人的入侵,更是耽误了百姓春耕。”

孟学文忧心忡忡地说:“若不能尽快地安抚百姓,恢复耕种。”

“到时候辽西就有陷入饥荒的风险。”

“百姓一旦沦为流民,四处乞活讨饭,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演变成流寇,到时候局面就不可收拾。”

“纵使他们不会变成流寇,也有可能落草成为马贼山匪,辽西到时候情况就会更加糟糕。”

曹风知道,孟学文的担忧不无道理。

辽西原本就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百姓生活困顿。

自己率领大军到了辽西后,快刀斩乱麻镇压了叛军。

又收拾了一些地方豪强,打开了局面。

这宇文部的胡人又趁机入侵,马贼山匪趁机作乱。

面对如此混乱动荡的局势,百姓自然也无法安心耕种。

当务之急就是抢种一些粮食。

避免到时候百姓断粮。

“辽西局势动荡,三天两头打仗,朝廷也没有官员愿意到此处来任职。”

曹风叹了一口气说:“现在地方上的一摊子事儿,恐怕还得我们自己先管起来。”

曹风是辽西军的中郎将,这只是一个军职。

他并没有管辖地方民政的权力。

可是辽西是他的防区。

他要想在当地站稳脚跟,百姓是重中之重。

百姓既能供军需之资,又可充兵员之备。

若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无法安定下来。

那辽西的局势就不可能好转。

“孟先生,你以前担任过朝廷官员。”

曹风对孟学文道:“现在还请你代行辽西知府一职,将地方上的这一摊子事儿挑起来。”

“不不不。”

面对曹风的邀请,孟学文连忙摆手。

“我如今只不过是一介白身,怎能代行知府之职呢。”

“这事犯忌讳的”

孟学文知道,知府那可是地方大员。

自己若是代行知府之职,那就不是僭越那么简单。

这绕过朝廷,自任为知府,那可是大罪。

曹风自然知晓孟学文心里的顾虑。

他曹风事实上也没权力让人去担任知府。

可很多事儿是可以灵活处理的。

“辽西百姓如今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朝廷又没有委派官员到此将这一摊子事儿管起来。”

曹风劝说道:“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受苦受难,坐视不管。”

“孟先生你放心。”

“你只不过是代行知府的职权而已。”

“这公文都以我曹风或者辽西军的名义下发各县。”

“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做事,出了什么岔子,一切由我担着。”

孟学文听了曹风的话后,心里稍安。

若是如此行事,那倒不怕被人抓住把柄。

到时候朝廷若问罪下来,曹风还可以辩解一二。

可要他以代行知府的名义干事儿,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毕竟他孟学文名不正言不顺。

擅自以知府之名管辖辽西地方事务,无异于谋逆。

“若是一切以辽西军名义出面的话,那倒是可行。”

孟学文思索一番后,觉得曹风的这个办法不错。

这一切公文都以辽西军或者曹风这个中郎将名义下发。

那就可以规避许多的风险。

“那辽西地方上的事务拜托给孟先生了。”

曹风对孟学文道:“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办差,要尽快地让辽西百姓安定下来,恢复耕种。”

孟学文躬身道:“我定当竭尽全力!”

辽西虽只不过是辽州节度府下辖的一个府,仅有六个县。

可实际上各个县管理的范围,远比大乾内地各县要宽广得多。

这地方靠近草原。

地广人稀,有时候一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得走上大半天。

“小侯爷!”

“我独自一人难以支撑大局,想要将辽西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事务都揽入怀中,实在是力不从心。”

“还请小侯爷另择一些得力之人,协助我管理辽西地方事务。”

面对孟学文提出的要求,曹风当即应允。

“我辽西军或者地方豪帅中,只要你看中的人,我都可以给你。”

“除此之外!”

“孟先生你所认识的那些有才学的人,也可以举荐给我,我会量才使用。”

曹风如此不遗余力地支持孟学文。

这让孟学文也感动不已。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

曹风对孟学文道:“半年内,我要辽西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地种,不再有百姓再冻饿而死。”

辽西的百姓本就过得穷苦。

曹风希望他的到来,能让辽西焕然一新,百姓的生活有所改观。

“当然了!”

“我也会向朝廷上折子,举荐孟先生出任辽西知府一职。”

曹风对孟学文说:“只不过朝廷是否应允,我不敢打包票。”

面对曹风的画大饼,孟学文微微一笑,并不在意。

“小侯爷,我并非贪恋权位之人。”

“当不当辽西知府,我都无所谓。”

孟学文对曹风说:“先前我所求只不过让一家人住有所居,家有余粮而已。”

“如今小侯爷委以重任,我当竭尽所能,为家乡父老做一些事情。”

“让他们也能安居乐业,有房有粮,不为饥寒所困。”

曹风决定让孟学文代行辽西知府的职权,将地方事务管起来。

孟学文也深知自己一个人精力有限。

辽西这么一大摊子事儿,自己就算是累死,估计也无法干好。

当务之急就是需要一批得力的人帮衬。

好在他这些年蜗居在辽西之地,认识不少辽西当地读书人。

他哪怕被罢官免职。

可作为辽西当地的名人,还是颇有一些声望的。

不少读书人和他往来密切。

其中不乏才学之辈。

与此同时。

他这些年以教书为业,也教出了不少的学生。

这些学生多是地方殷实之家出身。

他们读书原本是想求得一官半职,光耀门楣的。

可大乾如今当官,大多数的高级职位都是世袭罔替的。

中低层的职位一部分是留给地方豪族的。

另外的一部分则是留给那些所谓的名动四方的贤才。

他的学生出身寒微,既没有通天的关系,也没有很高的名望。

运气好的能进入衙门,成为一名书吏,做一些刀笔吏的差事。

运气不好的,则是去了各家店铺,成为账房先生。

总而言之,能出人头地的,一个都没有。

曹风这位小侯爷让他代行辽西知府之职。

他现在急需信得过的人助力。

孟学文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那些曾经受他悉心教导、才华还不错的学生们。

当夜。

孟学文就写了数十封书信给那些他自认为品行不错,有才干的学生。

他邀请他们到自己这边来,替自己做一些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