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再建凌烟阁,都准备排队

  见魏征不吭声,杨广索性自己接着往下说了起来,只见他兴致勃勃地说道:

  “往昔,汉武帝为了彰显功臣们的卓越功绩,特地建造了麒麟阁。

  而后汉宣帝更是将十一位功勋卓著的功臣画像置于阁中,让后世之人都能铭记他们为大汉所做出的贡献。

  还有那汉明帝,为了追忆其父汉光武帝一统天下、重兴汉室的丰功伟绩,特意命人精心绘下二十八位宿将的画像,放置在云台之上。

  这些功臣们的事迹,那可都是流传千古,为后人所传颂。”

  说到这儿,杨广微微一顿,目光中满是憧憬与期待,提高了声调接着道:

  “如今大隋也是天下太平,各位爱卿也都为再兴大隋立下了诸多功绩。

  朕寻思着,也要效仿前人,兴建一座高阁,将诸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的画像置于其中,也好让后世之人都知晓各位的英勇事迹,让大隋的这份荣耀永远传承下去。”

  这话一说完,整个朝堂不仅是那些文臣武将们一个个兴奋至极,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期待的神情。

  就连本来是因病告假、这次被迫前来朝会的武信,心中也不禁掀起了一丝丝的波澜。

  武信心里暗自想着,行啊广哥,真让你给玩起来了,这连李世民的凌烟阁也要抢着效仿是吧。

  不过转念一想,之前都已经把天策上将、天可汗这些名头都给抢过来了。

  这会儿也就不差这一个凌烟阁了,还真是够有想法的。

  “姐夫,听到了吗!

  麒麟阁,云台阁,那可都是了不起的地方,能进去的可都是有着极大名声的人,那事迹能为后人传颂好几辈子。

  我也要进,我一定要进!”

  裴元庆激动得脸都有些泛红了,他这人平日里对那些个功勋啥的其实倒不是特别在乎。

  可一听到这建高阁、入画像的事儿,心里就特别向往,一门心思就想着自己能跻身其中。

  程咬金赶忙朝裴元庆使了个眼色,压低声音说道:

  “小声,小声点!”

  其实他心里又何尝不想入阁?

  只是杨广这会儿并没有说这阁里到底能有多少人,万一这人数少了,那肯定是轮不到他们这些人的。

  毕竟朝堂之上,上边还有武信这样功勋赫赫的人物。

  而且还有像杨林、杨义臣、麦铁杖,以及邱瑞等等这些为大隋立过功的老将。

  这些人的资历那可都是相当深厚,远远要比他们厉害许多,论起功劳来,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程咬金心里又琢磨着。

  要是这入阁的人数能够放开一些,说不定他们还能趁着机会,跑到那末尾的位置上,兴许就能蹭着机会进去了。

  这么一想,他心里也燃起了一丝期待,只是这会儿在朝堂上,可不敢表现得太过于急切了。

  武信站在殿上,看着底下程咬金和裴元庆那副既期待又紧张的模样,便开口帮着他俩问道:“敢问陛下,您要将此阁命名为何?”

  这一问,可还真就把杨广给问住了。

  他刚才满脑子都想着要建阁表彰功臣这事,确实只是有了这么个想法,还压根儿没顾得上想这阁该起个什么名字。

  不过杨广那也是反应极快,眼珠子一转,便说道:

  “朕已经想好了名字,不过,还是想先听听少诚你有什么好名字。”

  说着,就把这难题又给抛回给了武信。

  那意思仿佛在说,就你小子爱发问是吧。

  行,既然你问了,那你就得说出个所以然来,谁问谁说呗。

  武信一听,心里越发觉得,这广哥的无赖本性这会儿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明明就是没想好名字嘛,还非要说什么想好不说,这不是故意为难人。

  但既然问都问了,也不能不回答,武信脑子一转,随口说道:

  “陛下,不如就叫凌烟阁吧。”

  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啥要叫凌烟阁,只是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名字。

  杨广最好也别问为啥叫这个名儿,反正自己也是瞎说的,根本就回答不上来。

  杨广听了武信这话后,先是微微一愣,随后仔细琢磨了一下,点点头说道:

  “凌烟阁?

  嗯,这名字十分不错,听起来倒是挺有意境的。”说着,他又接着问道:

  “麒麟阁有十一功臣,云台阁有二十八将。

  那你说说,这凌烟阁,咱们要让多少人入阁为好?”

  程咬金在底下一听这话,下意识地就把双拳攥紧了。

  心里一个劲儿地念叨着,多一点,一定要多一点,可千万别人数太少了。

  要是就十来个人能入阁,那自己肯定是连尾巴都进不去。

  要是能整三十六个就好了,说不准自己还能跑到中间去,那可就太有面子了,以后也算是能名垂青史了。

  武信略作思忖后,开口说道:“陛下,不如就定为二十四人吧。”

  杨广听了,心里暗自琢磨着,这二十四人会不会有点少了?

  毕竟咱大隋最不缺的就是将领了,而且一个个那都是武德充沛,能征善战的,立下功劳的人可着实不少。

  不过转念一想,似乎也不算少了。

  要是人太多了的话,说不定就会混进去几个功绩不怎么显著的人。

  到时候反而拉低了这凌烟阁的含金量,那可就违背了自己建阁表彰功臣的初衷了。

  这么一想,他又觉得武信说的这个数字好像还挺合适的。

  当即,杨广神色庄重,语气坚定地便表态道:

  “朕即刻便命人修建凌烟阁,一切都要按照最高的规格来办。

  这凌烟阁,就定下可供二十四人入阁。

  此次不光是将领们有机会入阁,那些为大隋出谋划策、鞠躬尽瘁的文臣们,只要功绩足够卓著,也可进入到阁内。”

  杨广这话一出,朝堂上文臣们的心思也都活络起来了。

  虽说这他们文臣也有了入阁的机会,可大家心里也都明白,相比较这些即将出征东突厥的武将们来说,他们入阁的机会,那可就没有那么大了。

  毕竟武将们可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凭借实打实的战功来证明自己。

  可文臣们想要立下让人瞩目的功绩,那可得花费更多的心思,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不过,即便机会相对小些,但总归是有了个盼头。

  不少文臣心里想着,可得赶紧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在剩下的日子里努力一把。

  要是能在临死之前入得阁去,那可不光是自己这辈子的荣耀了,后世子孙们脸上那也都有面子,走到哪儿都能被人高看一眼。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