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节又删减一篇

情绪这东西对于某个空间的灵魂来说是奢侈品,因为他们没有这些痛感,就拿梦境中的那个自己来说,她能感受到也能看到其他空间的自己受的苦难,

不满意了就会发动灾难,世界的灾难他们能够左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于他们这类人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情感,所有的灾难不过就是这个世界的人给她的而已,

通过我们这些灵体,她能够接收到情绪,尤其是经历生死大难的时候,所以灾难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这个世界的人给的,在原有灾难上又会平添很多无谓的灾难,

所以人如果善良,哪会有那么多的灾难,不管有情的高维生命还是我们这类生命或者下层生命都崇尚善良而不崇尚邪恶,一切不过是人的念也就是人的心造下的恶业。

人们在受苦受难的时候,最常说的就是,如果我有钱,我会怎么怎么怎么样……我要是他我会怎么怎么样……等等这些话,但是始终人想不通一件事。

那就是如果你的命格如此,无论你站在哪个位置,你都痛快不了。就像下面故事里三个人物一样。

这是华语乐坛难以逾越的巅峰之作,通过一个茶馆的兴衰为我们道尽了人间沧桑与世态炎凉。

事情发生在戊戌年间,满清王朝日渐衰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王掌柜的裕泰茶馆却是异常火爆,因为王掌柜为人精明,对待客人也是毕恭毕敬,笑脸相迎,所以大伙都喜欢到他的茶馆喝茶聊天。

在这里可以肆意胡侃吹牛,但唯独不可以讨论国家大事。因为这里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脑袋搬家。但耿直的常四爷就不信这个邪,

看见衙门当差的二德子拽的跟个二五八万似的。常四爷忍不住的嘲讽了几句,二徳子平日里横行惯了,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二德子一手拍在桌上:“我说,你冲谁拽列子呢?”

常四爷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老鹰老发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陷阵。”

“你先甭管我敢不敢打洋人,我先管教管教你!”说着就要教训常四爷。

常四爷也挺不好惹,据说在少林寺练过铁腿功,一脚就将他踹了个狗吃屎。

二德子不甘示弱的爬起来继续打,突然有人叫住了他,定睛一看,原来是马五爷。

马五爷帮洋人做事,二德子自然不敢得罪,赶紧上前请安。常四爷也想感谢一下他,不料马五爷却没给他好脸色,转身离开了茶馆。

王掌柜过来告诉他,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以后说话要注意点,可常四爷却根本不在乎,说:“哼,我呀,就是不佩服那些吃洋饭的。”

殊不知他的话正巧被两个当差的听见了,两人看了他一眼,然后霸道的占用了别人的位置。

这时门外又来了一个叫刘麻子的人贩子,后面还跟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原来是老者一家活不下去了,找刘麻子卖女儿来的。

可是两人谈了很久却始终谈不拢,刘麻子只愿意出十两银子。老者说:“一个大姑娘就只值十两银子?”人贩子说:“那要卖到窑子里去,也兴许能多卖个两儿八钱的,可你又不肯。”

老者说:“那是我的亲生女儿!”

人贩子又说:“亲生女儿你养活不起怨谁呢?”老者被怼的哑口无言。人贩子趁机劝导他,说给她女儿找了个宫里当差的大户人家,嫁过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当听见是大太监庞总管时,老者心头一阵,说:“这孩子给太监当老婆,那我怎么对得起女儿啊?”人贩子又说:“卖女儿无论怎么卖都对不起女儿。”

老者考虑半天,为了一家不被饿死只能无奈答应,不料老者刚走,买家庞总管就来到这里,刘麻子赶紧上前请安,随即便谈起了女孩价格。

庞老头子说:“一个乡下丫头要我两百两银子?”人贩子说:“乡下丫头模样可俊了!”

老头子说:“别蒙我,我还要看人呐!”

人贩子说:“我跟您这么说吧,给您办这点事,比我亲爸爸办事都得操心。”不一会,老者就把女儿拉了过来。人贩子迫不及待的拽着老者按了手印。

可当女孩子看见庞老头子的模样后,竟被当场吓晕过去,刘麻子赶紧喷了一口水在她脸上,看着女孩苏醒过来,庞总管开怀大笑。

没过多久,财主亲二爷走了进来,王掌柜急忙上前迎接,他是茶馆的房东,是来谈涨房租的事情的。王掌柜小心翼翼的伺候着,接着就疯狂的拍马屁。

秦二爷被拍的心花怒放,也不好意思再谈涨房租的事儿。不料这时,一个小女孩儿伸手拿他桌上的点心,秦二爷本想施舍一点,可转念一想,又让掌柜把母女二人赶走。

母亲见状,直接跪在地上,说:“哪位行行好,买下这个孩子,二两银子,只当是买个小猫小狗吧!”一旁的常四爷看不下去了,直接让伙计弄两碗红烧肉面给她们吃,王掌柜知道秦二爷会生气,急忙过来打圆场。

“四爷!您这可是积德行善呐!赏饭给他们吃,了我告诉您呐,眼下这路事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咱们管也管不过来,你说是不二爷?”掌柜左右逢源的问。

常四爷说:“我看呐,这大清国是要完喽,此话一出,茶馆内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怕惹火上身。但秦二爷却对他肃然起敬,向他抱拳示好,亲二爷表示,这种小的施舍救不了多少人。

他要将所有家产变卖,用这些钱去开办工厂,只有发展实业,才能抵制洋货救国救命。常四爷听闻也不禁对他心生敬佩。秦二爷走后,常四爷也起身想要离开。

不料被两个官差拦住,“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说:“我爱大清国,我怕它完了!”

官差说:“走!”

四爷说:“上哪去?事情得交代明白了!”

“怎么?你还想拒捕吗?”

四爷说:“告诉你们,我可是旗人。”

“旗人你当汉奸,罪加一等!”

就这样常四爷被抓进了大牢。多年以后,腐败透顶的大清终于灭亡,民国期间军阀混战,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此时茶馆也没有了往日繁华。

王掌柜顺势而为,将茶馆改成了学生公寓,但墙上还是贴着莫谈国事几个大字。不曾想还没开张,一个穿制服的巡警就上门征收大米。王掌柜拿不出,于是便塞了几张钞票打点一番。

不料巡警还没走,又来了几个当兵的,张口就要现大洋,王掌柜开口解释道,说还没开张,可他们却不管那么多,上来就要教训他,王掌柜没有办法,只好掏出家底息事宁人。

正当他郁闷之时,常四爷突然带着两只鸡过来,王掌柜高兴的上前迎接,两人一番寒暄后才知道,原来当年常四爷被抓去坐了一年牢,出来后就卖起了青菜。

就在几人闲聊之时,当初抓他进大牢的两个官差也来到了这里,虽然大清亡了,但是两人过得风生水起,现如今他们在为洋人效力。

常四爷一直痛恨崇洋媚外的狗腿子,根本不给两人好脸色,将他们嘲讽后离开。他们来这里可没好事,以抓革命党为由,想要搜查后院。

王掌柜赶紧上前劝阻,那俩人说:“王掌柜不想给我们看,那是必定能给咱们想办法!”“哦,那要给王掌柜留点面子要不然咱们就这么办,干脆咱就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意思意思?”

“奥,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那我们也省事!”

“那您那点意思是多少?”

“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弄成不好意思?”

王掌柜无奈答应,不料刚想送走俩狗腿子,许久未见的刘麻子也急匆匆跑过来。他还是干着那贩卖人口的勾当,这次他是给两个逃兵物色媳妇儿。两人是穿了一条裤子的拜把子兄弟,

感情非常好,想合买一个媳妇儿共同过日子,刘麻子有些为难,但为了钱还是答应了下来。

就在他询问两人有多少大洋时,刚走的两个狗腿子又折返回来,他们早就盯上了这两个逃兵,想要抓他们回去领赏。逃兵想要和平解决,就在两人商量着给多少钱时,门外突然来了一群官兵。

狗腿子眼疾手快,一把抢过两个逃兵手里的大洋,得到了好处,两人竟然把逃兵的罪名安在了刘麻子身上,刘麻子百口莫辩,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被士兵绑了起来。

就这样坏事做尽了的刘麻子就被砍了脑袋,转眼又过了二十年,百姓的日子依旧苦不堪言。王掌柜还在苦苦支撑着茶馆,为了生计,王掌柜又在改良。

这天一个打扮时尚的年轻姑娘走了进来,姑娘名叫小丁宝,是小刘麻子介绍来做女招待的,王掌柜热情招待了她。小丁宝告诉他,原本她也是位富家小姐,抗战胜利后,

资产被当作逆产全部没收,迫不得已才当了女招待,只是她到现在我不明白什么是逆产,就在这时,小刘麻子走了进来,他继承了父亲的皮肉生意,但他比父亲更加精明。

拉拢了沈处长为他撑腰,准备将所有北京城的明娼暗妓全部承包,而茶馆正是他招揽客人的最佳场所,王掌柜听出了他的意思,就是要霸占他的茶馆。

为了不连累妻儿老小,他拿出所有积蓄,让儿媳妇带着孙女出去躲躲,果然没过几天,小刘麻子就带人找上门,他已经得到上面的批准,限王掌柜三日之内搬走。

看着小刘麻子离开的背影,王掌柜绝望的趴在墙角哭泣,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回头一看,竟是多年未见的常四爷。

王掌柜赶紧上前握着他的手,要跟他好好叙叙旧,这时门外又来了一位老友,正是当年决心实业报国的秦二爷。曾经气宇轩昂的精神小伙,如今却变成了步履蹒跚的孤寡老人。

老友见面感慨万千,纷纷聊起了往日的辛酸。亲二爷倾尽所有开办了工厂,却被当成逆产全部没收,亲二爷说:“我势力小,我干不过他们,可你倒是好好的办呐,那是救国裕民的事业,拆啦,那机器都当成破铜烂铁卖了!”

王掌柜听了暗自悲伤,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见了谁都卑躬屈膝,只求吃饱穿暖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到头来还是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

常四爷也不好过,为了救国还参加过义和团,勤勤恳恳一辈子,到头来却连个棺材都买不起。说着便从篮子里拿出一些纸钱,这是他跟在送殡的队伍后面捡来的。

常四爷说:“干了一辈子,一事无成,哼哼哼,七十多了,只落得个卖花生仁,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呀!”王掌柜走了过来,说:“我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没干过缺德的事啊!

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啊,我得罪了谁了,就那帮狗男女,他们可是过的有滋有味儿,干嘛就不准我吃窝窝头哇,谁出的主意?”秦二爷也感慨万千的说:“以后应当劝告大家,

有钱就得吃喝嫖赌抽,胡作非为,可就是千万别做好事……”

三人按照老年间的规矩,放声高歌,提前给自己置办了葬礼,结束后,秦二爷和常四爷告别了王掌柜,这一别或许就是永别了。王掌柜落默的站在房间里,沉默许久后,他拿起腰带缓缓走进房间。

结束了自己凄凉的一生!

这段故事讲述出了多少人的一生,残酷,但却是事实,哎,感慨万千呐,谁何曾不是这故事里的三个主角之一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