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风向变了

第517章 风向变了

每年,国内都有大批的电影人奔赴各种国际电影节。求书帮 醉芯章结哽新筷

戛纳,柏林,威尼斯是首选。

三大的套路其实一样,他们圈定一批导演,然后给这些导演颁奖,相当于培养成自己人。

然后这些导演有了新作品后又反哺电影节,就形成了正向循环。

不过这两年威尼斯有点掉队了,因为他的电影交易市场出了问题。

主要是和多伦多电影节离得太近了,就差着几天,而多伦多电影节是靠电影交易成名的。

很多参加威尼斯的电影人反而在多伦多成交了生意,久而久之,威尼斯就不行了。

电影即是艺术,又是生意。

一次电影节,能拿奖的才有几个,大部分的电影人过去都是为了卖片或者买片。

电影节有个好处,很多电影都是第一次亮相。

也就是说,在这里可以捡到漏,这也是很多小片商热衷于电影节的原因。

维恩斯坦兄弟就是靠捡漏起家的。

釜山电影节属于次一级的电影节,它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就是服务亚洲市场。

不像上影节,一上来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国际电影节。

然后呢~

尴尬的一批~

张辰到达釜山,郑长盛亲自接机,还带了一个女人过来——少女时代的林允儿。

“这位是允儿小姐,他是张导你的粉丝,听说你要来参加电影节,非缠着我想要见一面……”

“你好,张辰导演,我是林允儿,多多指教~”

“你好,允儿小姐不要客气~”

一番介绍之后,林允儿很乖巧的抱住了张辰的胳膊。

郑长盛则在一旁挤眼睛,那意思:“兄弟,我给力吧。”

给力给力!

来之前,郑长盛问他,有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女明星。

张辰直接报了安吉丽娜朱莉的名字。

郑长盛:“我让你说名字,没让你许愿,重新说~”

“是整个韩国吗?”

这一次郑长盛长心眼了,怕张辰再给他搞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干脆限定范围:“少女时代内部~”

这次张辰说了林允儿的名字。

别说你没意淫过啊~

少女时代这种团体,定位就是性幻想对象。

别不承认。

欧美其实也有差不多的,比如《变形金刚》里的梅根·福克斯,走的都是性感风。

亚洲地区文化内敛,所以包装的时候就改成了可爱少女,但其实本质是一样的。.1-8?6,t¢x,t′.\c?o¨www.

张辰也曾经是个屌丝,当然也关注过少女时代。

很多人喜欢徐贤,但他觉得林允儿才是他的菜。

果然,一下飞机,菜就上桌了。

一行人上了加长林肯,郑长盛安排林允儿坐了副驾驶,他自己则和张辰坐在后面。

车子启动之后,中间的隔板升起。

“现在我们说什么她都听不到了~”

郑长盛笑的很得意。

“你在韩国的这几天,都由她来陪你,你可以对她提任何要求……”

“任何?”

“任何。如果你对她腻了,也可以跟我说,我给你安排其他人。”

张辰嘴角沁出笑意:“早听说你们韩国女演员地位低,这也太低了吧~”

郑长盛笑意更盛:“sm公司没什么演艺圈的人脉,又想要进军演艺圈,哪有那么容易?

这次就当是对他们的面试了,如果好的话,接下来的韩国版《极限职业》我就给他们个刷脸的机会,如果不好,那演艺圈的大门将向他们关闭。”

别看韩流偶像在国内如火如荼,但sm公司在韩国根本不入流。

他们没什么人脉,也拿不到什么像样的资源,想要进入演艺圈,就只能用女团开道。

更何况是在希杰娱乐这种巨无霸面前,没有任何议价能力。

“明天的红毯环节,你跟着《新世界》剧组一起走红毯,如果没有女伴的话,允儿小姐是个不错的选择……”

张辰点点头,这大概算是给对方一点甜头了吧。

到达酒店,将张辰安顿好,郑长盛准备离开:“允儿小姐,张导这两天的生活就交给你了,对了,张导已经答应明天的红毯环节由你来担当女伴……”

果然,林允儿一脸欣喜,不住的鞠躬致谢。

“那好,张导,我还有事,就先离开了,明天开幕式前,我会派车来接你。”

郑长盛的热情让他想起了过呢,其实也都差不多。

鹰皇请他吃过海鲜,这次郑长盛请他吃的是紫菜包饭,就是不知道紫菜新不新鲜。

娱乐圈说起来是个圈子,其实相当封闭。

一个女演员,

无依无靠,想进入这个圈子,没人带,很难的。

没有一定的门路,你连潜规则都找不到门路。

张辰想起王景跟他说过的那些,一个新人女演员进组,肯定有人会有想法。

一般都是先试探,动之以情,晓之以利,看你什么态度。

你要是有那方面的意思,那就简单了。

稍微暗示你两句,就自己送货上门了。*天~禧?小¢说/网` ,首¢发*

完事还不用负任何责任。

……

张辰刚来釜山的当晚,吃了整晚的紫菜包饭。

晚上劳动,白天补觉。

然后他是被郑长盛的电话吵醒的。

“兄弟,可还满意否?”

“五星好评!”

“哈哈,谢谢兄弟的点赞,不过现在时间不早了,收拾一下,等一会去接你们的车就到了。”

一小时后,张辰抵达电影节现场。

釜山电影节以前在南浦洞,2004年的时候改到了海云台的电影中心举办,张辰到的时候门口铺了一条长约50米的红毯。

电影节什么环节最吸引人?

除了颁奖礼外,就是走红毯环节了。

电影节可以凭此增加关注度,媒体和记者得了素材,明星们有了曝光量,赞助商家也推广了产品。

多赢!

张辰是跟着《新世界》剧组一起走红毯的,他是编剧兼投资人。

剧组刚一出场周围就发了疯:

“啊~欧巴!欧巴!”

“李政宰!李政宰~”

“黄政民我爱你~”

“崔岷植,崔欧巴~”

《新世界》团队一登场,红毯两侧就有影迷发出呐喊,甚至有人想要冲破封锁。

张辰有些惊讶,他在国内也参加过红毯仪式,但没见过这么疯狂,不禁偷偷撇向旁边的郑长盛:“你安排的?”

后者微笑着摇摇头:“当然不是,政民他们的人气很高的,你是外国人,不了解,让允儿给你好好说说~”

林允儿巴拉巴拉解释一番,张辰总算明白过来。韩国和国内其实差不多,演艺圈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电影演员地位是最高的,下来是电视演员,歌手,爱豆,最后是搞笑艺人。

但和国内不同的是,跨界发展的很少。

演员就是演员,歌手就是歌手,大家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奔跑,很少跨界的。

究其原因,人家在自己的赛道就足够吃饱。

国内跨界则是因为歌手很多时候根本不挣钱,想要挣钱,只能向更高级的演员方面转变。

韩国演员行当虽然不用跨界,但要想混的长久,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演技。

所以他们的好演员特别多。

这个模式其实和好莱坞是一样的,算是成熟的商业模式。

张辰挺羡慕这边的男演员。

韩国的男演员是真的票房号召力。

《新世界》韩国票房高达1100万观影人次,接近1000亿韩元,换算成人民币是6.1亿,还入围了釜山电影节的新浪潮环节。

最终很可能票房奖项双丰收,难怪郑长盛志得意满,还专程邀请他过来。

恐怕这次希杰娱乐赚翻了,所以才会想继续合作《极限职业》。

一行人走完红毯,后面的欢呼声更加热烈。

是李秉宪,崔始源,文根英这些韩国本土明星出场,拥趸众多。

一路上倒是没什么人和张辰打招呼,林允儿更是个小透明。

但即便如此,也把她兴奋的够呛。

红毯之后接受采访,终于有人问他问题了。

“张辰导演对釜山电影节的印象如何?”

提问的是一家韩国媒体。

张辰当然要说好话了:“朝气蓬勃。”

“张导这次来是有作品入围吗?”

“对,《新世界》我是编剧,也是投资方之一,提名了新浪潮,同时,我的新作《环太平洋》也是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很快大家就会看到了……”

他今天就是过来宣传电影的,当然要提《环太平洋》。

“《新世界》的故事,您是怎么想到的?”

《新世界》刚刚下映没多久,在韩国的影响力非常大。

主演黄政民和李政宰直接靠这部电影提升了一个咖位。

“我一直对韩国的黑帮文化很着迷,那段时间又刚好看了《无间道》,就萌生了这个想法……”

张辰一通胡说八道。

“《新世界》是中韩合拍,您对合拍片有什么看法?”

“韩国与中国同属于亚洲,在文化方面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这是优势,我觉得中韩合拍,可能比中美合拍更加容易找到契合点……”

反正是说好话,张辰就挑好听的说。

人家把你

列为开幕影片,总要有所表示的。

几个问题,张辰给与的全部是肯定,这让韩国媒体非常高兴。

别看张辰不是韩国人,但他的地位摆在那呢。

华夏第一导演,还是导出过《飓风营救》这种神级作品的导演。

《飓风营救》在韩国的排放也不低,影响力巨大。

红毯之后就是开幕式,开幕式其中的一个环节就是播放开幕影片。

有些电影节规定,开幕影片只能放一次,比如戛纳;

有些电影节则不限制,展映环节依旧可以放,但大多数因为资源限制的问题,播放的次数也不会太多。

釜山电影节和戛纳一样,开幕影片只能播一次。

一次也够了。

张辰相信以《环太平洋》的火爆程度,一定可以吸引媒体的注意。

……

国内

一大早,董建强的办公室就被敲响,接着一道声音响起:“董经理,最近关于《爆裂鼓手》的市场反应有些不对……”

“《爆裂鼓手》的反应不对?拿来我看看~”

董建强接过报表,这才发现,不对的不是票房,而是舆论。

花一分钟看完报告,董建强的脸色愈发沉重。

“报告留给我,我回头发给张导,让他定夺,你这边密切关注……”

没多久,张辰就收到了报告的电子邮件。

都是关于《爆裂鼓手》的。

总体来说,国内观众对这部电影是呈肯定态度的,他们觉得这是一部励志片。

但国外的媒体普遍认为这是一部悲剧,理由是,剧中的男主失去了自我。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

主要是观念的问题。

亚洲,大家普遍相信严师出高徒。

80后,90后的孩子上学的时候,男孩子的家长一般都会和老师说一句,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往死里打。

老师也是这么做的。

体罚根本不是个事。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打就是亲,骂就是爱。

那年代有句顺口溜就是这么说的,打是亲,骂是爱,爱不过来用脚踹。

老师体罚学生,大家能接受。

电影里那种老师对学生也就是言语挤兑,给了一些压力。

这种在他们看来根本不算个事。

可欧美不是这样的。

你一个老师敢这样对待学生,那就是标准的反派,分分钟让你进监狱。

当然,在有些学校,可能直接就被学生突突了。

张辰觉得这最多算观念冲突,不算什么大事。

星辰娱乐的舆情小组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们真正觉得严重的是另一点——国内文艺界对《爆裂鼓手》的评价。

很多文艺杂志居然在讨论《爆裂鼓手》。

有一些学院派电影人甚至撰稿——《宁昊终于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张辰纳闷,接着往下看,就发现是一大堆关于《爆裂鼓手》的分析。

《爆裂鼓手》小故事却承载了大命题。

是不疯魔不成活也好;

突破自我也好;

为了艺术的自我献祭也好;

其实都是在展示成功光环下的黑暗面,为了成功而渐渐失去的人性。

说的对不对,也对!

从艺术的方向分析没有错。

但张辰怎么总有一种闻到了阴谋的感觉呢,这些人表面上似乎在为宁昊重新回到艺术电影而由衷的高兴,但话里话外却有点把宁昊架起来的意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