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从哪里开始

既然要查失踪案,那就少不得要排查着这些失踪人员最后出现的地方。

好在这些都是长安县和万年县调查过的。

这些失踪的人,要么是要出长安去往南方,要么就只是出门做生意,或者出门去买东西。

而根据这些线索,柴晏清将目光放在了离官驿最近的一个镇子上。

那个镇子叫桃花镇。

桃花镇之所以叫桃花镇,纯粹就是因为附近桃花多。

据说春日的时候,十里桃花,粉若云霞。

能吸引不少的骚人墨客前去游览。

而桃花镇离长安城,有差不多一日的路程。

基本上就是这条官道上,最后一个商旅落脚的镇子。

因为这个,也很繁荣。

桃花镇离官驿,也就五六里路。

祝宁和柴晏清就打算去桃花镇看看。

只可惜这个季节,估摸着桃花也开过了,看不到那十里桃花的盛景了。

同去的,还有万年县那位县令夫人。

这个案子,就是她翻出来,把这些失踪的人整合到一起的。

只冲这一点,祝宁对她还蛮有好感的。认真,仔细,关键是还负责。

一般来说,这种陈年的失踪案,只要家属不一个劲儿的来找来问,官府找上几日,没有更好地手段,也就不管了。

最后甚至就这么遗忘了。

毕竟,哪有那么多人手和精力?

这位县令夫人虽然也没多好吧,至少还记得,还能整合起来,看出相同之处。

一说要去桃花镇,江许卿无论如何都要跟着一起去。

用他的话说:老师出门,做学生的,哪能不跟着呢?

于是,他们浩浩荡荡出发,在城门口又和万年县那位夫人汇合,人就更多了。

那位夫人姓韩。

韩夫人今年大概三十,生了一双儿女,瞧着人很精神。

因要说案情,所以韩夫人就干脆也上来祝宁她们这边的马车。

原本还算宽松的马车,一下就有点拥挤。

祝宁也和韩夫人离得很近。

韩夫人身上干干净净的,有一点奶香味,没有脂粉味。她对着柴晏清行礼过后,也同江许卿与祝宁打招呼。

不过,很明显,她对祝宁很感兴趣,笑道:“早就听闻祝娘子,今日总算见到了。”

祝宁也笑:“那有没有让你失望?”

韩夫人爽朗大笑:“是与想象中的不一样!没想到这样年轻貌美!”

“韩夫人这样夸我,我就要不好意思了。”祝宁笑眯眯做害羞状,然后就把话题转回来:“我看卷宗上的日子,这些人失踪,最早的,都有五六年了。”

韩夫人点头:“是。就因为时间这样长,所以才一直没人留意。”

要是一下子失踪十几个人,还真不难注意到。

可五六年十几个人,就容易被人忽略了。

韩夫人说话时候还有些自责:“也是我们万年县的失职。我们这边失踪了八个人。我竟到这次翻看卷宗,才发现他们之间有关联。”

柴晏清道:“一年一两个,的确不容易叫人注意到。加上长安县那边六个,一共失踪了十四人。假如凶手是同一个的话……这次所有人都要小心。”

这么多人,这么多年都没找到。

再乐观,都不会觉得这些人还活着。

能杀这么多人,那凶手又该是如何穷凶极恶?

所以,柴晏清才会如此叮嘱。

祝宁点头。

韩夫人也道:“是得小心。就算有什么发现,也千万不可独自查探。”

随后,韩夫人又道:“我已让人通知万年县那几家丢了人的人家画了像出来。另外,最近丢的那一家,我也让他们去桃花镇了。”

“到时候,他们也跟着我们一起找。”

韩夫人叹一口气:“若是这次再找不到,那就不好办了。”

祝宁轻声道:“这么多人在,肯定能找到的。”

但韩夫人看上去还是没什么信心。

柴晏清没说话,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信心。

不过,江许卿这个时候说了句:“这么多人,假设都死了,凶手怎么处理尸体?难不成……”

又是那种碎尸,或者吃了?

一想到这个,江许卿就满心都是抗拒。

小吉也是一脸不可置信,喃喃道:“不能吧。”

祝宁也是立刻跟上:“不能,那不能,世上哪有那么多碎尸案——”

江许卿幽幽道:“都杀了十几个人了,碎尸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最主要的是,他觉得自从跟着祝宁后,看见的尸体,就越来越零碎了了……

祝宁:……有道理,我好像反驳不了。

韩夫人看看祝宁,又看了看江许卿,面上表情更沉重了。

柴晏清这个时候开口:“不管如何,雁过留声,总会有蛛丝马迹。都养养神,到了桃花镇,仔细找!”

韩夫人点点头。

其实她了解的案情,也都已经写下来了。

说,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

所以,很快韩夫人就回了自己的马车,闭目养神。

因桃花镇离长安城只有一日路程,所以他们晚上是不打算歇的。这样后半夜时候,应该就能赶到桃花镇。

到时候,直接就在驿站安顿。

因路上不打算歇,所以除了停了几次大家方便之外,中间是都没停的。

就连吃饭,也都只是吃的准备好的胡饼和肉干。

胡饼干了之后硬邦邦的,甚至有点像饼干。

就是比饼干厚,也没有酥脆的口感。

肉干倒是好一点,是祝宁让陶三做的蜜汁肉脯。

江许卿是个不挑嘴的,小吉都更不挑了,两人都吃得很香。

祝宁就着两人的吃相,勉强吃了半个胡饼。

而柴晏清——他面无表情吃了半个的半个,就无论如何不肯动一口了。

祝宁看着他那样,都有些怀疑他之前到处跑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不过,偶尔一顿不吃也没事,半夜到了驿站,可以煮点干面条吃。

就这么地,一路颠簸着,祝宁感觉骨头都快散架的时候,终于到了桃花驿站。

桃花驿站门口,就有一株桃树。还挺大,说是当年驿站选址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一棵大桃树才选定的这里。

柴晏清一亮身份,给驿站的人看过了腰牌后,整个桃花驿站都热闹了起来。

原本睡觉的人也被喊起来,烧水的烧水,牵马的牵马,领众人去房间的去房间。厨房的灶膛里,也烧上了火。

这次月儿也没跟着,所以祝宁就自己去了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