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典史传破虏将军

第153章 黄金白银动人心

按照本朝官制,一省巡抚为从二品,按察使为正三品,从道理上讲都是孔承道的上司,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_齐,盛!暁/说\徃_ !醉-薪¨蟑,結¨庚·歆/筷`

孔承道不仅是正西品的知府,而且凭借孔家后嗣的身份,获得了一个云骑尉的爵位,位阶同正三品,而无论是巡抚胡宪,还是按察使张汤都还没有爵位。

也就是说,孔承道享有正三品的待遇,与张汤平级,比起巡抚也只低了一级,这就导致了彼此之间的上下级界限并没有那么明显。

因此,当胡宪、张汤两人听到孔承道如此谦卑的言辞,再看到留守大人毫无波澜,便知道金匮府和孔承道身上的事情小不了。

张汤主掌按察司多年,在这方面比起胡宪更为敏感,他马上联想到了最近出事的白胜、天理会,也猜到了能让平日里高傲的孔承道低头,必然是涉及谋逆的大罪。

胡宪虽然比不上张汤对于刑狱之事的了解,但深明为官之道,因此两人都紧闭双唇,一言不发。

“孔大人,有什么事进来说吧!”

赵无咎沉吟了片刻,才从嘴里吐出了这句话,容色却依旧严峻。

按照他的性子,像这样枉读圣贤书的贪渎之人,不管他是不是天理会的同谋,都该重重追究,以儆效尤。!狐?恋~文*血? ,埂!歆¢蕞?哙?

他甚至可以首接让张汤将其押入按察司的大牢之中,严加审讯,不死也要脱层皮。

但他还是忍住了,既是为了江南的大局,也是顾虑到孔承道的出身、身后的旧党,以及高氏与太后的关系。

别人不清楚,他却是明白就连高越能得到重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妹高氏有关。

就像陈寻所预料的那样,无论朝廷还是赵无咎,需要的都是一个稳定的江南,这才是重中之重。

因此,赵无咎在权衡之后,才缓缓说出了这句话,表达了某种接纳的态度。

孔承道则是因为收到了高氏的家书,被金匮府突变的局势所震惊,一夜都没有睡好。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富庶之地隐藏了这么多惊天秘密,而表面上谦词卑躬的天理会竟然有如此之大的野心,手中所掌握的力量也远超其想象。

若是这一切都公诸于众,光凭他屡次袒护谋逆组织,就算不死也得流配三千里,更会成为天下士林的笑柄,这是比杀了他更难堪的结果。~s,h!u·b`x!s`.?c.o-m?

所幸的是,夫人高氏替他找到了一条退路,简单来说,便是向赵无咎承认疏忽之责、受贿之罪,并且以钱换命!

高氏在信中再三提醒,一定要摆出痛改前非的姿态,尽可能博得赵无咎的同情,务必要在正式报告抵达建康之前做好这件事!

对于高氏的聪慧和果决,孔承道向来是佩服的,尤其她一手出色的剑术更让他有些畏惧,让他一回到内宅,便从威风八面的知府变成了言笑晏然的好丈夫。

因此他特意做了些准备,并没有穿官袍,而是换了一身素衣,赤足而行,背上还象征性的绑了一根荆条,以示“负荆请罪”之意!

听到赵无咎平和的声音,孔承道心中稍定,手捧着官袍、乌纱,缓缓走进了议事厅。

他的这副做派倒是让三人大开眼界,赵无咎不禁皱眉凝视,而胡宪、张汤二人则各自在心中盘算,这个老家伙精乖得很,这是演给我们看呢。

孔承道走到议事厅正中,扑通一声跪倒,涕泪横流,语音哽咽:“孔承道枉为朝廷命官、一府之长,却因年老失德,受天理会、万达商队等蒙蔽,受其贿赂,忽视其谋逆之行,以致于铸成大错!”

“昨夜辗转反侧,良心不安,深为痛悔!每每想到先帝当年的殷殷嘱托,太后屡次温言嘉勉,还有天子、诸位相公、留守大人的信任,心如刀绞,恨不得当场一头撞死!”

“因此今日罪官不敢再着官服,赤足负荆而来,请留守大人、巡抚、按察使依律治罪,罪官甘心承受!”

说到此处,不管是赵无咎,还是胡宪、张汤,都明白了他的意思,认下贪渎、失察、昏聩之罪,但否认与其勾结,更是将太后、朝中重臣搬出来,表明其身后的靠山依仗,作为某种交换的筹码。

但他真以为就这样轻飘飘的几句话就能脱罪,那也太不拿巡抚、按察司当一回事了?

胡宪与张汤交换了一下眼色,彼此便明白对方的心思,若孔承道没有拿出干货来,绝不能轻易让其过关。

赵无咎也是同样的心思,若是每个犯事的官员都照方抓药,他这个建康留守岂不是太好糊弄了,权威何存?

“孔大人,您是堂堂金匮知府,除了天子没人可以治你的罪,何必如此呢?还是起来说话吧,什么事都好商量!”

“是啊,赵大人宽厚大度,平常咱们几个关系都很好,老孔你无需忧虑,慢慢说嘛!”

赵无咎说的和颜悦色,脸上甚至还带着微笑,却让孔承道浑身一颤,心生寒意,知道赵无咎对自己的态度不满意。

而胡宪的帮腔,则证明了这个表面温和的家伙

,希望能从中得到好处,否则绝不会轻易罢休!

“三位大人的金玉之言,回护之意,罪官感激不尽!”

孔承道双手按地,将头深深的埋了下去,心中闪过高氏的提醒:只要能够全身而退,不惜一切代价!无论是金银财帛,还是丰厚许诺,最紧要是能打动人心!

“但是罪官思来想去,还是应该向留守大人,还有两位大人如实坦陈,将我的悔改之意说出来,才能心中稍安!”

“天理会、万达商队以各种名目,累计赠送黄金三千余两、白银三十万两,尽数藏于金匮府衙之内!”

好大的手笔!

他们不是没想到过数额巨大,却想不到这么多,当真是骇人听闻。

“罪臣将这些金银尽数奉上,作为留守府、巡抚衙门以及按察司的日常所需!”

“另外,为了表达我的悔意,另行筹措十万两白银,交给三位大人,以表对多年照拂之情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