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我才是猫大王啊
第144章 酒楼夜谈,江湖未静
七侠镇的雪停了,但寒气仍裹着残雪往人骨头缝里钻。
陆九渊站在同福客栈门口,望着镇口那顶青呢小轿,轿前两盏羊角灯在暮色里泛着冷白,灯面用金线绣着六扇门的虎头纹——果然是郭巨侠到了。
"陆先生。"白展堂缩着脖子从门里挤出来,手里的抹布早被冻成硬邦邦的条儿,"佟掌柜说二楼雅间备了女儿红,您看......"
陆九渊抬手理了理领口,绣冬刀的刀柄隔着粗布衣裳硌得他心口发疼。
他记得三天前在说书时提到"六扇门的刀快不过江湖的嘴",当时台下有个穿皂靴的汉子把茶盏捏得咔咔响——敢情是给郭巨侠递了话。
"请郭捕头上来吧。"他转身往楼里走,靴底碾碎几片残雪,"再让小郭切两盘酱牛肉,要带筋的。"
青呢小轿的帘子掀开时,积雪从轿顶簌簌滑落。
郭巨侠踩着官靴跨出来,玄色披风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子,腰间的虎首大环刀擦得锃亮,刀镡上的六扇门印记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他身后跟着两个带刀捕快,站在阶下便收了脚步,只垂眼盯着自己的鞋尖。
"陆先生好眼力。"郭巨侠上到二楼,解下披风搭在椅背上,目光扫过陆九渊腰间的绣冬刀,"某在镇外就听茶棚里的老丈说,七侠镇的雪停了,陆先生的书场要开新章。"
陆九渊斟了杯酒推过去,酒液在杯中晃出琥珀色的光:"郭捕头这杯酒,是听书,还是问案?"
郭巨侠端起酒盏,指节在瓷壁上敲了敲。
他年近五旬,眼角的皱纹像刀刻的,但一双眼睛仍亮得扎人,"某在六扇门当差三十年,见过的江湖人比镇外的雪片还多。
可像陆先生这样,一张嘴能让华山派改剑谱、让丐帮帮主结义的,倒是头一个。"
陆九渊夹了块酱牛肉慢慢嚼着,喉结动了动:"郭捕头是觉得在下搅了江湖的局?"
"局?"郭巨侠突然笑了,酒盏重重磕在桌上,"江湖哪有什么局?
不过是有人想当执棋的,有人偏要当落子的。"他倾身向前,虎目微眯,"某今日来,是想问陆先生一句话——你说的天尊,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陆九渊的筷子停在半空。
他想起三日前在破庙遇见的灰衣人,那人递来半块青铜虎符,说"天尊要见陆先生",此刻虎符还在他贴胸的布袋里,贴着心口发烫。"杨莲亭、葵衫。"他放下筷子,"这两个名字,郭捕头可听过?"
郭巨侠的手指突然顿住。
他正夹着的牛肉片"啪嗒"掉回碟子里,油星子溅在玄色衣襟上。
他盯着陆九渊的眼睛,像是要把人看穿,"杨莲亭是日月神教左使,半年前在黑木崖失踪;葵衫......"他喉结滚动,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是先皇最器重的女官,三年前随一队秘卫出京,再没回来。"
陆九渊注意到郭巨侠说"葵衫"时,指尖轻轻抖了一下。
他想起上个月在扬州听书,有个老太监抹着眼泪说"葵姑娘最会唱《玉树后庭花》",原来竟和皇室有这层渊源。"上个月在洞庭湖,有船家说看见葵衫和杨莲亭同乘一艘乌篷船。"他盯着郭巨侠的表情,"船帆上绣着团龙纹——不是普通的龙。"
郭巨侠的背挺得更直了。
他端起酒盏喝了一大口,酒液顺着嘴角淌到下颌,"团龙五爪,是皇室秘卫的标记。"他突然扯过披风裹紧身子,像是突然冷得厉害,"某当年带她练刀,她总说捕快的刀是斩恶的,不是护主的。
谁能想到......"
"郭捕头可惜她?"陆九渊斟满自己的酒盏,"还是可惜那把本该斩恶的刀?"
郭巨侠猛地抬头。
他眼里的光暗了暗,又慢慢亮起来,像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的灯。"某可惜的是,"他指节抵着眉心,"当年在千佛山剿匪,她为救我挡了一箭。
箭簇扎进肩胛骨,她咬着牙说郭大哥,我这把刀还能砍三十个土匪。"他突然笑了,笑得眼角发红,"现在倒好,她的刀砍向谁,某都不知道了。"
楼下传来说书人的吆喝声,混着茶客的哄笑。
陆九渊望着郭巨侠泛红的眼眶,摸了摸布袋里的虎符,开口时声音轻得像叹息:"天尊要的,怕是比江湖更大的局。"
郭巨侠的手按在虎首大环刀上。
刀鞘与木桌摩擦出细碎的声响,"某在六扇门,管的就是天下的局。"他盯着陆九渊,"陆先生既然知道这么多,可愿与某同查?"
陆九渊没有回答。
他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雪地上不知何时多了行梅花印,是哪家的猫跑过。"郭捕头可知,张真人近日在武当山闭关?"他突然转了话题。
郭巨侠一怔,随即眯起眼:"皇帝上月批了折子,说要......"他顿住,目光在陆九渊脸上转了两圈,"某听说真人的《太极要论》新注了三章,皇帝很是看重。"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陆九渊笑了。
他端起酒盏和郭巨侠碰了碰,酒液在盏中晃出细碎的光,"看来这江湖的雪,还得再下几场。"
郭巨侠起身时,玄色披风扫过桌角,带翻了半碟酱牛肉。
他系好披风带子,又回头看了陆九渊一眼,"某明日回京城。
陆先生若有消息......"
"同福客栈的茶,永远为郭捕头留着。"陆九渊送他到楼梯口,望着他的官靴踏过木阶,每一步都沉得像敲在人心上。
楼下的灯盏次第亮起,照得雪地上的影子忽长忽短。
陆九渊摸出布袋里的青铜虎符,借着灯光看清上面的纹路——是条盘着珠子的龙,五爪分明。
他想起郭巨侠说葵衫曾为救他挡箭,又想起杨莲亭失踪前在黑木崖翻找的密卷,忽然觉得后颈发凉。
"陆先生?"白展堂端着茶盘从楼下上来,"佟掌柜说酱牛肉再热一热?"
陆九渊把虎符收进布袋,抬头时又恢复了惯常的笑意,"不用了。"他望着郭巨侠的轿子消失在镇口,青呢轿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半卷明黄的穗子——那是只有皇室近臣才有的仪仗。
雪又开始下了。
细小的雪粒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陆九渊摸出绣冬刀,刀锋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他想起郭巨侠提到的"皇帝看重",又想起张真人闭关的武当山,忽然轻声道:"这局,该往大处说了。"郭巨侠系披风的手忽然顿住,玄色氅角还搭在椅背上。
他重新坐回木椅,指节抵着虎首刀镡缓缓摩挲,刀身与木桌相触的嗡鸣里,低低叹了声:"陆先生可知道,陛下上月批了道密旨?"
陆九渊正将最后半盏酒饮尽,酒盏搁在桌上时,杯底与木纹严丝合缝。
他抬眼时,正看见郭巨侠眉峰间凝着化不开的阴云——那是他审了三天三夜江洋大盗都未见过的沉重。"要封张真人为清虚元妙真君,"郭巨侠喉结滚动,"还要拨内帑五十万两,重修武当山三天门、紫霄宫。"
窗外雪粒又密了些,打在窗纸上簌簌作响。
陆九渊望着郭巨侠泛白的鬓角,突然想起三日前在书场说《武当七侠传》时,台下老茶客拍着桌子喊"张真人的拂尘扫得净江湖恩怨,扫不净庙堂尘"。
他指尖轻轻叩了叩腰间绣冬刀的刀镡,刀身隔着布套传来微温:"郭捕头可是觉得,张真人会接这道册封?"
"某何尝不盼着。"郭巨侠抓起酒坛往自己杯里倒,琥珀色酒液溅出半盏,"陛下说江湖有仙,庙堂有光,可上个月派去武当的礼部侍郎,在紫霄宫外跪了七日——张真人连道童都没打发一个。"他突然攥紧酒盏,指节泛白,"某在六扇门见多了求官的、求名的,偏这求仙的......倒成了最没底气的。"
陆九渊垂眸盯着自己交叠的双手。
他想起穿越前看的《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在元廷、明教、六大派间始终守着"武当山的雪只落武当"的规矩,更想起半月前在武当山脚听见的樵夫山歌:"老道坐蒲团,不管帝王笺;松风扫丹炉,只炼自在仙。"
"郭捕头,"他抬眼时目光清亮如刀,"张真人若要应这册封,五十年前元廷的金印玉册早该供在紫霄殿了。"
郭巨侠的酒盏"当啷"砸在桌上。
他盯着陆九渊,像是要从这张年轻的脸上看出五百年后的事。
窗外的雪光透进来,照得他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某就知道......"他抓起酒坛猛灌一口,酒液顺着下巴淌进衣领,"某就知道,这最后一根稻草......"话音未落便呛得咳嗽,指节重重捶在桌上,震得酱牛肉碟子跳了跳。
陆九渊起身替他拍背,掌心触到的玄色锦缎浸着寒气。
郭巨侠咳得眼眶发红,忽然攥住他手腕:"陆先生,某问你一句——"他的呼吸还带着酒气,"你可愿守这大明江山?"
绣冬刀的刀柄突然硌得陆九渊心口发疼。
他望着郭巨侠发红的眼睛,想起乔峰拍着他肩膀说"兄弟,这江湖该有新的活法",更想起布袋里那半块五爪龙纹的虎符——天尊的局,江湖的局,庙堂的局,此刻全缠在他腕间这双老捕快的大手里。
"郭捕头,"他缓缓抽回手,指尖在桌沿轻轻一叩,嘴角浮起丝笑意,像春雪落在檐角,"您看这同福客栈的房梁。"他抬手指向头顶被烟火熏得发黑的木梁,"有人想在上面挂画,有人想刻字,可梁还是梁——撑着这屋子的,从来不是画,是梁本身。"
郭巨侠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喉结动了动,终究没再追问。
他起身时,披风扫过陆九渊腰间的绣冬刀,刀鞘发出细碎的摩擦声。"某明日寅时启程。"他系好披风带子,又回头看了陆九渊一眼,目光在刀上多停了片刻,"陆先生若改了主意......"
"同福客栈的门,永远为郭捕头开着。"陆九渊送他到楼梯口,看他的官靴踏过木阶,每一步都像踩在雪地上,闷得人心慌。
楼下白展堂举着烛台候着,火光里郭巨侠的影子被拉得老长,直到青呢小轿的帘子落下,才被风雪吞了去。
陆九渊回到雅间时,烛火被穿堂风掀得摇晃。
他摸出布袋里的虎符,五爪龙纹在火光里泛着青铜的冷光,忽然想起前日在铁匠铺看见的情景——老铁匠举着烧红的剑胚往水里一淬,火星子溅得老高。
雪粒打在窗纸上的声音更密了。
陆九渊解下绣冬刀搁在桌上,刀鞘上的云纹在火光里忽明忽暗。
他望着刀身映出的自己的脸,想起郭巨侠走前那一眼,想起天尊的虎符,想起张真人的紫霄宫,忽然伸手摸了摸腰间——那里还别着从扬州书商那里得来的火麟剑,剑穗上的红绸被雪水浸得发暗。
"该去铁匠铺了。"他轻声说,指尖划过绣冬刀的鞘口,"有些局,得用新铸的剑来破。"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陆九渊站在同福客栈门口,望着镇口那顶青呢小轿,轿前两盏羊角灯在暮色里泛着冷白,灯面用金线绣着六扇门的虎头纹——果然是郭巨侠到了。
"陆先生。"白展堂缩着脖子从门里挤出来,手里的抹布早被冻成硬邦邦的条儿,"佟掌柜说二楼雅间备了女儿红,您看......"
陆九渊抬手理了理领口,绣冬刀的刀柄隔着粗布衣裳硌得他心口发疼。
他记得三天前在说书时提到"六扇门的刀快不过江湖的嘴",当时台下有个穿皂靴的汉子把茶盏捏得咔咔响——敢情是给郭巨侠递了话。
"请郭捕头上来吧。"他转身往楼里走,靴底碾碎几片残雪,"再让小郭切两盘酱牛肉,要带筋的。"
青呢小轿的帘子掀开时,积雪从轿顶簌簌滑落。
郭巨侠踩着官靴跨出来,玄色披风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子,腰间的虎首大环刀擦得锃亮,刀镡上的六扇门印记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他身后跟着两个带刀捕快,站在阶下便收了脚步,只垂眼盯着自己的鞋尖。
"陆先生好眼力。"郭巨侠上到二楼,解下披风搭在椅背上,目光扫过陆九渊腰间的绣冬刀,"某在镇外就听茶棚里的老丈说,七侠镇的雪停了,陆先生的书场要开新章。"
陆九渊斟了杯酒推过去,酒液在杯中晃出琥珀色的光:"郭捕头这杯酒,是听书,还是问案?"
郭巨侠端起酒盏,指节在瓷壁上敲了敲。
他年近五旬,眼角的皱纹像刀刻的,但一双眼睛仍亮得扎人,"某在六扇门当差三十年,见过的江湖人比镇外的雪片还多。
可像陆先生这样,一张嘴能让华山派改剑谱、让丐帮帮主结义的,倒是头一个。"
陆九渊夹了块酱牛肉慢慢嚼着,喉结动了动:"郭捕头是觉得在下搅了江湖的局?"
"局?"郭巨侠突然笑了,酒盏重重磕在桌上,"江湖哪有什么局?
不过是有人想当执棋的,有人偏要当落子的。"他倾身向前,虎目微眯,"某今日来,是想问陆先生一句话——你说的天尊,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陆九渊的筷子停在半空。
他想起三日前在破庙遇见的灰衣人,那人递来半块青铜虎符,说"天尊要见陆先生",此刻虎符还在他贴胸的布袋里,贴着心口发烫。"杨莲亭、葵衫。"他放下筷子,"这两个名字,郭捕头可听过?"
郭巨侠的手指突然顿住。
他正夹着的牛肉片"啪嗒"掉回碟子里,油星子溅在玄色衣襟上。
他盯着陆九渊的眼睛,像是要把人看穿,"杨莲亭是日月神教左使,半年前在黑木崖失踪;葵衫......"他喉结滚动,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是先皇最器重的女官,三年前随一队秘卫出京,再没回来。"
陆九渊注意到郭巨侠说"葵衫"时,指尖轻轻抖了一下。
他想起上个月在扬州听书,有个老太监抹着眼泪说"葵姑娘最会唱《玉树后庭花》",原来竟和皇室有这层渊源。"上个月在洞庭湖,有船家说看见葵衫和杨莲亭同乘一艘乌篷船。"他盯着郭巨侠的表情,"船帆上绣着团龙纹——不是普通的龙。"
郭巨侠的背挺得更直了。
他端起酒盏喝了一大口,酒液顺着嘴角淌到下颌,"团龙五爪,是皇室秘卫的标记。"他突然扯过披风裹紧身子,像是突然冷得厉害,"某当年带她练刀,她总说捕快的刀是斩恶的,不是护主的。
谁能想到......"
"郭捕头可惜她?"陆九渊斟满自己的酒盏,"还是可惜那把本该斩恶的刀?"
郭巨侠猛地抬头。
他眼里的光暗了暗,又慢慢亮起来,像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的灯。"某可惜的是,"他指节抵着眉心,"当年在千佛山剿匪,她为救我挡了一箭。
箭簇扎进肩胛骨,她咬着牙说郭大哥,我这把刀还能砍三十个土匪。"他突然笑了,笑得眼角发红,"现在倒好,她的刀砍向谁,某都不知道了。"
楼下传来说书人的吆喝声,混着茶客的哄笑。
陆九渊望着郭巨侠泛红的眼眶,摸了摸布袋里的虎符,开口时声音轻得像叹息:"天尊要的,怕是比江湖更大的局。"
郭巨侠的手按在虎首大环刀上。
刀鞘与木桌摩擦出细碎的声响,"某在六扇门,管的就是天下的局。"他盯着陆九渊,"陆先生既然知道这么多,可愿与某同查?"
陆九渊没有回答。
他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雪地上不知何时多了行梅花印,是哪家的猫跑过。"郭捕头可知,张真人近日在武当山闭关?"他突然转了话题。
郭巨侠一怔,随即眯起眼:"皇帝上月批了折子,说要......"他顿住,目光在陆九渊脸上转了两圈,"某听说真人的《太极要论》新注了三章,皇帝很是看重。"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陆九渊笑了。
他端起酒盏和郭巨侠碰了碰,酒液在盏中晃出细碎的光,"看来这江湖的雪,还得再下几场。"
郭巨侠起身时,玄色披风扫过桌角,带翻了半碟酱牛肉。
他系好披风带子,又回头看了陆九渊一眼,"某明日回京城。
陆先生若有消息......"
"同福客栈的茶,永远为郭捕头留着。"陆九渊送他到楼梯口,望着他的官靴踏过木阶,每一步都沉得像敲在人心上。
楼下的灯盏次第亮起,照得雪地上的影子忽长忽短。
陆九渊摸出布袋里的青铜虎符,借着灯光看清上面的纹路——是条盘着珠子的龙,五爪分明。
他想起郭巨侠说葵衫曾为救他挡箭,又想起杨莲亭失踪前在黑木崖翻找的密卷,忽然觉得后颈发凉。
"陆先生?"白展堂端着茶盘从楼下上来,"佟掌柜说酱牛肉再热一热?"
陆九渊把虎符收进布袋,抬头时又恢复了惯常的笑意,"不用了。"他望着郭巨侠的轿子消失在镇口,青呢轿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半卷明黄的穗子——那是只有皇室近臣才有的仪仗。
雪又开始下了。
细小的雪粒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陆九渊摸出绣冬刀,刀锋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他想起郭巨侠提到的"皇帝看重",又想起张真人闭关的武当山,忽然轻声道:"这局,该往大处说了。"郭巨侠系披风的手忽然顿住,玄色氅角还搭在椅背上。
他重新坐回木椅,指节抵着虎首刀镡缓缓摩挲,刀身与木桌相触的嗡鸣里,低低叹了声:"陆先生可知道,陛下上月批了道密旨?"
陆九渊正将最后半盏酒饮尽,酒盏搁在桌上时,杯底与木纹严丝合缝。
他抬眼时,正看见郭巨侠眉峰间凝着化不开的阴云——那是他审了三天三夜江洋大盗都未见过的沉重。"要封张真人为清虚元妙真君,"郭巨侠喉结滚动,"还要拨内帑五十万两,重修武当山三天门、紫霄宫。"
窗外雪粒又密了些,打在窗纸上簌簌作响。
陆九渊望着郭巨侠泛白的鬓角,突然想起三日前在书场说《武当七侠传》时,台下老茶客拍着桌子喊"张真人的拂尘扫得净江湖恩怨,扫不净庙堂尘"。
他指尖轻轻叩了叩腰间绣冬刀的刀镡,刀身隔着布套传来微温:"郭捕头可是觉得,张真人会接这道册封?"
"某何尝不盼着。"郭巨侠抓起酒坛往自己杯里倒,琥珀色酒液溅出半盏,"陛下说江湖有仙,庙堂有光,可上个月派去武当的礼部侍郎,在紫霄宫外跪了七日——张真人连道童都没打发一个。"他突然攥紧酒盏,指节泛白,"某在六扇门见多了求官的、求名的,偏这求仙的......倒成了最没底气的。"
陆九渊垂眸盯着自己交叠的双手。
他想起穿越前看的《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在元廷、明教、六大派间始终守着"武当山的雪只落武当"的规矩,更想起半月前在武当山脚听见的樵夫山歌:"老道坐蒲团,不管帝王笺;松风扫丹炉,只炼自在仙。"
"郭捕头,"他抬眼时目光清亮如刀,"张真人若要应这册封,五十年前元廷的金印玉册早该供在紫霄殿了。"
郭巨侠的酒盏"当啷"砸在桌上。
他盯着陆九渊,像是要从这张年轻的脸上看出五百年后的事。
窗外的雪光透进来,照得他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某就知道......"他抓起酒坛猛灌一口,酒液顺着下巴淌进衣领,"某就知道,这最后一根稻草......"话音未落便呛得咳嗽,指节重重捶在桌上,震得酱牛肉碟子跳了跳。
陆九渊起身替他拍背,掌心触到的玄色锦缎浸着寒气。
郭巨侠咳得眼眶发红,忽然攥住他手腕:"陆先生,某问你一句——"他的呼吸还带着酒气,"你可愿守这大明江山?"
绣冬刀的刀柄突然硌得陆九渊心口发疼。
他望着郭巨侠发红的眼睛,想起乔峰拍着他肩膀说"兄弟,这江湖该有新的活法",更想起布袋里那半块五爪龙纹的虎符——天尊的局,江湖的局,庙堂的局,此刻全缠在他腕间这双老捕快的大手里。
"郭捕头,"他缓缓抽回手,指尖在桌沿轻轻一叩,嘴角浮起丝笑意,像春雪落在檐角,"您看这同福客栈的房梁。"他抬手指向头顶被烟火熏得发黑的木梁,"有人想在上面挂画,有人想刻字,可梁还是梁——撑着这屋子的,从来不是画,是梁本身。"
郭巨侠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喉结动了动,终究没再追问。
他起身时,披风扫过陆九渊腰间的绣冬刀,刀鞘发出细碎的摩擦声。"某明日寅时启程。"他系好披风带子,又回头看了陆九渊一眼,目光在刀上多停了片刻,"陆先生若改了主意......"
"同福客栈的门,永远为郭捕头开着。"陆九渊送他到楼梯口,看他的官靴踏过木阶,每一步都像踩在雪地上,闷得人心慌。
楼下白展堂举着烛台候着,火光里郭巨侠的影子被拉得老长,直到青呢小轿的帘子落下,才被风雪吞了去。
陆九渊回到雅间时,烛火被穿堂风掀得摇晃。
他摸出布袋里的虎符,五爪龙纹在火光里泛着青铜的冷光,忽然想起前日在铁匠铺看见的情景——老铁匠举着烧红的剑胚往水里一淬,火星子溅得老高。
雪粒打在窗纸上的声音更密了。
陆九渊解下绣冬刀搁在桌上,刀鞘上的云纹在火光里忽明忽暗。
他望着刀身映出的自己的脸,想起郭巨侠走前那一眼,想起天尊的虎符,想起张真人的紫霄宫,忽然伸手摸了摸腰间——那里还别着从扬州书商那里得来的火麟剑,剑穗上的红绸被雪水浸得发暗。
"该去铁匠铺了。"他轻声说,指尖划过绣冬刀的鞘口,"有些局,得用新铸的剑来破。"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