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我才是猫大王啊
第290章 说书人登台,词惊四座
陆九渊对着铜镜理了理新换的蓝衫领口,指尖掠过腰间那道裂了缝的惊堂木时顿了顿。
这物件跟了他半年,是说书系统初激活时的奖励,此刻纹路像道狰狞的疤,倒比完好时更添几分江湖气。
他屈指轻叩木身,"咔"的轻响里,想起昨夜坤道说的"神都的天要变了",指腹摩挲过裂痕,低笑一声:"变便变,我这书,偏要做那掀天的风。"
后堂传来阿福的吆喝:"陆公子,大堂的人快坐满了!"
他拎起案上温好的女儿红,酒坛外壁还带着余温,指节抵着陶瓮,能摸到细密的水珠。
推开门时,穿堂风卷着楼下的喧闹涌进来——划拳声、茶盏碰撞声、跑堂的吆喝混作一团,倒像极了他初到这江湖时,在破庙说书的热闹。
傅君玥正站在楼梯口望他,月白裙角沾了点酒渍,见他下来,眼尾微挑:"陆公子今日这蓝衫,倒比昨日的青衫衬得人更精神。"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目光扫过他腰间的惊堂木,又迅速移开,"方才小二说,有三个书商带着银钱在楼下候着,说要包您三个月的书场。"
陆九渊脚步微滞,酒坛在掌心转了半圈:"傅掌柜昨日还说敌人的敌人,今日倒替我算起账来了?"
傅君玥被说中心事,耳尖微微发红,却仍扬着笑:"江湖人不打哑谜——您昨日杀那三个嵩山派的,断了左冷禅的耳目;今日说书,又能替我醉仙居攒人气。"她压低声音,绣帕掩着唇,"再说了"目光落在他腰间,"能让谢姑娘都握剑戒备的坤道,特意来送句话,陆公子的书,怕不是普通的话本。"
楼下突然传来酒客的哄笑:"老周你这拳又输了!快喝!"
陆九渊抬眼望了望大堂,檀木楼梯的扶手被摸得发亮,楼下三十来张桌子已坐满了七八成,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佩刀的镖师,甚至还有两个穿着儒生长衫的书生——这在神都可不多见。
他捏着酒坛的手紧了紧,突然抬步往下走,每一步都踩得楼梯"吱呀"响。
"啪!"
清脆声响炸在大堂中央。
众人皆惊。
原是陆九渊已站在堂中临时搭的木台上,右手成刀,刀背重重磕在台面。
那声音比寻常惊堂木更利三分,像块碎玉砸进铜锣,震得酒客们手里的酒盏都晃了晃。
"各位!"他举了举手中酒坛,酒液在坛口晃出细碎的光,"陆某今日不讨茶钱,不赚银钱,只借这醉仙居的台子,说段老故事。"
满座寂静。
先前划拳的货郎把拳头缩到袖里,戴斗笠的镖师摘下帽子搁在桌上,连那两个书生都直起了腰——他们原是听说书人杀过嵩山弟子才来瞧热闹,此刻倒真被这声响镇住了。
傅君玥倚着柜台,指甲掐进帕子里。
她原以为陆九渊不过是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昨夜见他染血的青衫都没皱过眉,今日却见他站在台上,衣摆被穿堂风掀起一角,倒有几分"羽扇纶巾"的味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陆九渊开口时,酒坛轻磕台面。
"浪花淘尽英雄。"
他目光扫过第一排的货郎,那汉子正瞪圆了眼,酒碗举在半空忘了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声音沉了些,像秋夜的钟,撞得人心里发颤。
二楼雅间的窗棂突然被风推开,吹得烛火忽明忽暗,照见他眉骨在阴影里勾出冷硬的线。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最后一句出口时,他仰头饮了口酒。
酒液顺着嘴角往下淌,沾湿了蓝衫前襟,却没人笑他粗莽——满座酒客都盯着他,连跑堂的阿福都忘了擦桌子,抹布搭在肩头,张着嘴像被点了穴。
傅君玥攥着帕子的手松了。
她忽然想起前日听人说,这说书人曾在沧州城说"七侠五义",说到白玉堂坠楼时,台下三十多个大男人掉了眼泪;又在金陵说"小李飞刀",说到李寻欢咳血时,连最抠门的老财主都扔了五两银子。
可那些都不如此刻——他站在血污未净的昨夜里,穿着新换的蓝衫,说的却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倒像把江湖的刀光剑影,都淬了层月光。
"好!"不知是谁先拍了巴掌。
接着是桌子被拍得"咚咚"响,酒碗碰得叮当响,连那两个书生都红着眼眶喊"妙"。
陆九渊抹了把嘴角的酒,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手指轻轻抚过腰间裂了缝的惊堂木。
他能听见系统在脑海里叮咚作响,能看见傅君玥眼里的敬重像春冰化开,能闻见楼下飘来的肉香混着酒气——这才是他要的江湖。
"各位且静一静。"他压了压手,声音放得更缓,像在说句体己话,"这上阙不过是引子,下阙么"目光扫过最前排的老货郎,扫过二楼探头的镖师,最后落在傅君玥脸上,"且容陆某温壶酒,慢慢说与各位听。"
大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快说",阿福抱着酒壶往台上跑,傅君玥低头拨弄算盘,却把珠子拨得稀里哗啦——她算不清这书能赚多少银子,却算清了一件事:这陆九渊,怕真要掀起神都的浪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九渊接过阿福递来的温酒,酒气混着窗外的夜风涌进鼻端。
他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指尖叩了叩台面,那声响比方才更沉,像在敲一面沉睡的鼓。
"白发渔樵江渚上——"
他开口时,窗外的更鼓正好敲响。
陆九渊的声音裹着更鼓声漫开,像一坛陈了二十年的女儿红,初时清冽,后味却烫得人心尖发颤:"惯看秋月春风。"他屈指蘸了酒,在台面上画了道水痕,"一壶浊酒喜相逢——"
老货郎的酒碗"当"地磕在桌上,酒液溅湿了前襟都浑然不觉;戴斗笠的镖师喉结滚动,右手无意识地抚过刀柄,像是要按住什么翻涌的东西;两个书生中穿湖蓝衫子的那个,正攥着毛笔在帕子上狂草,墨迹晕开一片,倒把"相逢"二字写成了"血"样的狰狞。
傅君玥的算盘珠子不知何时停了。
她望着台上的人,忽然想起昨日在后院看见的场景——陆九渊背对着月光擦刀,刀身映出他半张脸,眉峰像淬过冰的剑。
可此刻他垂眼时睫毛投下的阴影,倒像极了她幼时在画本里见过的"谪仙"。
"古今多少事——"陆九渊突然抬眼,目光扫过二楼雅间半开的窗,那里不知何时多了道玄色身影,帽檐压得低,只露出半片苍白的下颌,"都付笑谈中。"
最后一个字消散在穿堂风里时,整座醉仙居忽然炸开雷般的喝彩。
老货郎拍着桌子喊"再来一遍",镖师把斗笠往桌上一扣,摸出块碎银"当啷"扔在台边;湖蓝衫书生冲上来要抄他的词,被阿福笑着拦住,手里的帕子却早被抢去传看——墨迹未干的"浪花淘尽英雄"在烛火下泛着暗紫,倒真像英雄血。
陆九渊抹了把嘴角的酒渍,眼尾带着点微醺的红。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炸成一串金铃:【当前情绪值+200,声望值突破江湖二流门槛,奖励:《东汉野史录》残卷(可激活历史故事线)】他的手指在惊堂木的裂痕上轻轻一按,这才是他要的——不是打打杀杀的江湖,是一张嘴能掀动千万人心的江湖。
"各位!"他举起酒坛又饮一口,酒气裹着话音撞进每个人的耳朵,"方才这《临江仙》是引子,陆某今日要讲的,是段比这长江水更浊、比这英雄血更烫的故事。"他屈指弹了弹惊堂木,裂痕里迸出点细碎的木屑,"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满座先是一静,接着响起嗡嗡的私语。
神都的说书人最擅讲的是本朝的侠事、前朝的宫斗,"东汉"二字对这些江湖人来说,比海外仙山还模糊。
老货郎挠着后脑勺嘀咕:"东汉?
莫不是北边匈奴人那个?"镖师瞪了他一眼:"胡扯,我家老祖宗说过,汉家江山分西汉东汉——"
陆九渊听着底下的议论,嘴角勾起抹极淡的笑。
系统任务里明明白白写着:"以历史故事重塑江湖史观",这些人越是陌生,故事的钩子便扎得越深。
他突然重重一拍惊堂木,"啪"的脆响盖过所有杂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八个字像块烧红的铁,"嗤"地戳进众人的喉咙。
老货郎的话头被截断在舌尖,镖师的手死死扣住桌沿,指节泛白;傅君玥攥着算盘的手松开,珠子"哗啦啦"滚了一地——她忽然想起昨日坤道说的"神都的天要变了",原来这变天的雷,是从说书人的嘴里劈下来的。
"故事要从桓、灵二帝说起。"陆九渊的声音放得很慢,像在往坛里装酒,得慢慢酿才够味。
他望着台下骤然凝固的面孔:老货郎眯起眼,显然在搜肠刮肚回忆听过的话本;湖蓝衫书生翻出怀里的《皇舆要览》,手指急切地戳着书页,却怎么也翻不到"桓灵"二字;玄色身影的帽檐动了动,苍白下颌的主人终于抬起眼,露出双像浸在寒潭里的眼睛。
"桓帝、灵帝?"傅君玥无意识地重复着,忽然想起上个月在书商那里见过的《本朝通鉴》,里面分明写着"我朝承隋而立",哪有什么东汉?
她蹲下身捡算盘珠子,指甲掐进掌心——这陆九渊,怕不是要把整个江湖的"理"都翻过来讲。
陆九渊望着台下各异的神情,手指轻轻抚过惊堂木的裂痕。
系统提示音还在响,他却听见更清晰的声音——那是江湖人心里的弦,正被他一句句拨得嗡嗡作响。
他端起阿福新温的酒,酒气漫过鼻尖时,忽然压低声音:"各位可知,这桓灵二帝在位时,宫里养着一群比江湖恶人更狠的主儿?"
满座寂静如死。
老货郎的酒碗悬在半空,镖师的刀鞘蹭着桌角发出刺耳的响,玄色身影的指尖扣住窗沿,木头上裂开细不可察的纹路。
傅君玥捡珠子的手停在半空,她望着台上人眼里跳动的烛火,忽然明白坤道那句话的意思——这说书人哪里是在说故事?
他是在给江湖种一把火,等这火着起来
"十常侍。"陆九渊吐出这三个字时,窗外的更鼓恰好敲过三更。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这物件跟了他半年,是说书系统初激活时的奖励,此刻纹路像道狰狞的疤,倒比完好时更添几分江湖气。
他屈指轻叩木身,"咔"的轻响里,想起昨夜坤道说的"神都的天要变了",指腹摩挲过裂痕,低笑一声:"变便变,我这书,偏要做那掀天的风。"
后堂传来阿福的吆喝:"陆公子,大堂的人快坐满了!"
他拎起案上温好的女儿红,酒坛外壁还带着余温,指节抵着陶瓮,能摸到细密的水珠。
推开门时,穿堂风卷着楼下的喧闹涌进来——划拳声、茶盏碰撞声、跑堂的吆喝混作一团,倒像极了他初到这江湖时,在破庙说书的热闹。
傅君玥正站在楼梯口望他,月白裙角沾了点酒渍,见他下来,眼尾微挑:"陆公子今日这蓝衫,倒比昨日的青衫衬得人更精神。"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目光扫过他腰间的惊堂木,又迅速移开,"方才小二说,有三个书商带着银钱在楼下候着,说要包您三个月的书场。"
陆九渊脚步微滞,酒坛在掌心转了半圈:"傅掌柜昨日还说敌人的敌人,今日倒替我算起账来了?"
傅君玥被说中心事,耳尖微微发红,却仍扬着笑:"江湖人不打哑谜——您昨日杀那三个嵩山派的,断了左冷禅的耳目;今日说书,又能替我醉仙居攒人气。"她压低声音,绣帕掩着唇,"再说了"目光落在他腰间,"能让谢姑娘都握剑戒备的坤道,特意来送句话,陆公子的书,怕不是普通的话本。"
楼下突然传来酒客的哄笑:"老周你这拳又输了!快喝!"
陆九渊抬眼望了望大堂,檀木楼梯的扶手被摸得发亮,楼下三十来张桌子已坐满了七八成,有挑着担子的货郎,有佩刀的镖师,甚至还有两个穿着儒生长衫的书生——这在神都可不多见。
他捏着酒坛的手紧了紧,突然抬步往下走,每一步都踩得楼梯"吱呀"响。
"啪!"
清脆声响炸在大堂中央。
众人皆惊。
原是陆九渊已站在堂中临时搭的木台上,右手成刀,刀背重重磕在台面。
那声音比寻常惊堂木更利三分,像块碎玉砸进铜锣,震得酒客们手里的酒盏都晃了晃。
"各位!"他举了举手中酒坛,酒液在坛口晃出细碎的光,"陆某今日不讨茶钱,不赚银钱,只借这醉仙居的台子,说段老故事。"
满座寂静。
先前划拳的货郎把拳头缩到袖里,戴斗笠的镖师摘下帽子搁在桌上,连那两个书生都直起了腰——他们原是听说书人杀过嵩山弟子才来瞧热闹,此刻倒真被这声响镇住了。
傅君玥倚着柜台,指甲掐进帕子里。
她原以为陆九渊不过是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昨夜见他染血的青衫都没皱过眉,今日却见他站在台上,衣摆被穿堂风掀起一角,倒有几分"羽扇纶巾"的味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
陆九渊开口时,酒坛轻磕台面。
"浪花淘尽英雄。"
他目光扫过第一排的货郎,那汉子正瞪圆了眼,酒碗举在半空忘了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声音沉了些,像秋夜的钟,撞得人心里发颤。
二楼雅间的窗棂突然被风推开,吹得烛火忽明忽暗,照见他眉骨在阴影里勾出冷硬的线。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最后一句出口时,他仰头饮了口酒。
酒液顺着嘴角往下淌,沾湿了蓝衫前襟,却没人笑他粗莽——满座酒客都盯着他,连跑堂的阿福都忘了擦桌子,抹布搭在肩头,张着嘴像被点了穴。
傅君玥攥着帕子的手松了。
她忽然想起前日听人说,这说书人曾在沧州城说"七侠五义",说到白玉堂坠楼时,台下三十多个大男人掉了眼泪;又在金陵说"小李飞刀",说到李寻欢咳血时,连最抠门的老财主都扔了五两银子。
可那些都不如此刻——他站在血污未净的昨夜里,穿着新换的蓝衫,说的却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倒像把江湖的刀光剑影,都淬了层月光。
"好!"不知是谁先拍了巴掌。
接着是桌子被拍得"咚咚"响,酒碗碰得叮当响,连那两个书生都红着眼眶喊"妙"。
陆九渊抹了把嘴角的酒,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手指轻轻抚过腰间裂了缝的惊堂木。
他能听见系统在脑海里叮咚作响,能看见傅君玥眼里的敬重像春冰化开,能闻见楼下飘来的肉香混着酒气——这才是他要的江湖。
"各位且静一静。"他压了压手,声音放得更缓,像在说句体己话,"这上阙不过是引子,下阙么"目光扫过最前排的老货郎,扫过二楼探头的镖师,最后落在傅君玥脸上,"且容陆某温壶酒,慢慢说与各位听。"
大堂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快说",阿福抱着酒壶往台上跑,傅君玥低头拨弄算盘,却把珠子拨得稀里哗啦——她算不清这书能赚多少银子,却算清了一件事:这陆九渊,怕真要掀起神都的浪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陆九渊接过阿福递来的温酒,酒气混着窗外的夜风涌进鼻端。
他望着台下发亮的眼睛,指尖叩了叩台面,那声响比方才更沉,像在敲一面沉睡的鼓。
"白发渔樵江渚上——"
他开口时,窗外的更鼓正好敲响。
陆九渊的声音裹着更鼓声漫开,像一坛陈了二十年的女儿红,初时清冽,后味却烫得人心尖发颤:"惯看秋月春风。"他屈指蘸了酒,在台面上画了道水痕,"一壶浊酒喜相逢——"
老货郎的酒碗"当"地磕在桌上,酒液溅湿了前襟都浑然不觉;戴斗笠的镖师喉结滚动,右手无意识地抚过刀柄,像是要按住什么翻涌的东西;两个书生中穿湖蓝衫子的那个,正攥着毛笔在帕子上狂草,墨迹晕开一片,倒把"相逢"二字写成了"血"样的狰狞。
傅君玥的算盘珠子不知何时停了。
她望着台上的人,忽然想起昨日在后院看见的场景——陆九渊背对着月光擦刀,刀身映出他半张脸,眉峰像淬过冰的剑。
可此刻他垂眼时睫毛投下的阴影,倒像极了她幼时在画本里见过的"谪仙"。
"古今多少事——"陆九渊突然抬眼,目光扫过二楼雅间半开的窗,那里不知何时多了道玄色身影,帽檐压得低,只露出半片苍白的下颌,"都付笑谈中。"
最后一个字消散在穿堂风里时,整座醉仙居忽然炸开雷般的喝彩。
老货郎拍着桌子喊"再来一遍",镖师把斗笠往桌上一扣,摸出块碎银"当啷"扔在台边;湖蓝衫书生冲上来要抄他的词,被阿福笑着拦住,手里的帕子却早被抢去传看——墨迹未干的"浪花淘尽英雄"在烛火下泛着暗紫,倒真像英雄血。
陆九渊抹了把嘴角的酒渍,眼尾带着点微醺的红。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炸成一串金铃:【当前情绪值+200,声望值突破江湖二流门槛,奖励:《东汉野史录》残卷(可激活历史故事线)】他的手指在惊堂木的裂痕上轻轻一按,这才是他要的——不是打打杀杀的江湖,是一张嘴能掀动千万人心的江湖。
"各位!"他举起酒坛又饮一口,酒气裹着话音撞进每个人的耳朵,"方才这《临江仙》是引子,陆某今日要讲的,是段比这长江水更浊、比这英雄血更烫的故事。"他屈指弹了弹惊堂木,裂痕里迸出点细碎的木屑,"东汉末年,群雄并起——"
满座先是一静,接着响起嗡嗡的私语。
神都的说书人最擅讲的是本朝的侠事、前朝的宫斗,"东汉"二字对这些江湖人来说,比海外仙山还模糊。
老货郎挠着后脑勺嘀咕:"东汉?
莫不是北边匈奴人那个?"镖师瞪了他一眼:"胡扯,我家老祖宗说过,汉家江山分西汉东汉——"
陆九渊听着底下的议论,嘴角勾起抹极淡的笑。
系统任务里明明白白写着:"以历史故事重塑江湖史观",这些人越是陌生,故事的钩子便扎得越深。
他突然重重一拍惊堂木,"啪"的脆响盖过所有杂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八个字像块烧红的铁,"嗤"地戳进众人的喉咙。
老货郎的话头被截断在舌尖,镖师的手死死扣住桌沿,指节泛白;傅君玥攥着算盘的手松开,珠子"哗啦啦"滚了一地——她忽然想起昨日坤道说的"神都的天要变了",原来这变天的雷,是从说书人的嘴里劈下来的。
"故事要从桓、灵二帝说起。"陆九渊的声音放得很慢,像在往坛里装酒,得慢慢酿才够味。
他望着台下骤然凝固的面孔:老货郎眯起眼,显然在搜肠刮肚回忆听过的话本;湖蓝衫书生翻出怀里的《皇舆要览》,手指急切地戳着书页,却怎么也翻不到"桓灵"二字;玄色身影的帽檐动了动,苍白下颌的主人终于抬起眼,露出双像浸在寒潭里的眼睛。
"桓帝、灵帝?"傅君玥无意识地重复着,忽然想起上个月在书商那里见过的《本朝通鉴》,里面分明写着"我朝承隋而立",哪有什么东汉?
她蹲下身捡算盘珠子,指甲掐进掌心——这陆九渊,怕不是要把整个江湖的"理"都翻过来讲。
陆九渊望着台下各异的神情,手指轻轻抚过惊堂木的裂痕。
系统提示音还在响,他却听见更清晰的声音——那是江湖人心里的弦,正被他一句句拨得嗡嗡作响。
他端起阿福新温的酒,酒气漫过鼻尖时,忽然压低声音:"各位可知,这桓灵二帝在位时,宫里养着一群比江湖恶人更狠的主儿?"
满座寂静如死。
老货郎的酒碗悬在半空,镖师的刀鞘蹭着桌角发出刺耳的响,玄色身影的指尖扣住窗沿,木头上裂开细不可察的纹路。
傅君玥捡珠子的手停在半空,她望着台上人眼里跳动的烛火,忽然明白坤道那句话的意思——这说书人哪里是在说故事?
他是在给江湖种一把火,等这火着起来
"十常侍。"陆九渊吐出这三个字时,窗外的更鼓恰好敲过三更。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