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我才是猫大王啊
第351章 酒楼上的炫耀与岭南的风云
晨雾未散时,醉仙居的门帘被铜环撞得噼啪响。
阮阮踩着满地新雪跨进来,金步摇在鬓边晃出细碎金光,连带着斗篷上的狐毛都沾着晨露,每一步都带起阵香风——是她惯用的沉水香,混着马车上未散的葡萄酒气。
跑堂的刚要迎上来,她已摸出块金叶子拍在柜台:"二楼雅间,把陆先生的茶换碧潭飘雪,再上坛二十年的女儿红。"金叶子在木柜上滑出半尺,反面"扬州大捷"四个小字在晨光里闪了闪。
二楼雅间的门虚掩着,陆九渊正低头拨弄茶盏。
听见脚步声,他抬眼时刚好看见阮阮掀帘的动作——腕间银铃轻响,金步摇擦过门框,带落两星木渣。
"陆先生好雅兴。"阮阮坐进对面的雕花椅,斗篷甩在椅背上,露出月白锦缎的裙角,"我在西市听说,昨夜李元霸的马蹄声把长安西市的狗都惊着了。"她指尖叩了叩案上的金叶子,"可我这金叶子更沉——徐军粮草在扬州城外被烧了个干净,十万大军现在只能啃树皮。"
陆九渊的茶盏停在唇边。
他望着阮阮发亮的眼睛,那里面有少年人得胜时特有的锋芒,像刚出鞘的剑,急着要让所有人看见寒光。
他放下茶盏,指节在惊堂木上轻轻一敲:"阮姑娘可知,这金叶子上的字是谁刻的?"
阮阮一怔:"自然是我让人"
"是扬州城的金匠。"陆九渊截断她的话,惊堂木"啪"地落下,"他们刻字时手在抖。"他指腹摩挲着茶盏边沿,"徐军粮草烧了,扬州百姓要多饿三天;十万大军断粮,得有多少人抢百姓的粮?
金匠的妻儿在城外讨饭,他刻扬州大捷时,眼泪滴在金叶上,把字都泡软了。"
阮阮的指尖捏紧了裙角。
她原以为陆九渊会像那些酸儒般夸她"女中豪杰",或是像江湖人那样拍案叫绝,可此刻他的声音太静了,静得像秋夜的潭水,把她的得意全浸得透凉。
"你这是说我不该高兴?"她抓起酒坛往杯里倒,酒液溅在案上,"阴葵派关了我三个月,说我行事太躁;师姐妹们笑我只会耍刀不会弄权。
我调三千玄甲卫烧粮草时,手都在抖——可我做到了!"她突然笑起来,眼尾却泛了红,"我就想让他们看看,阮阮不是只能待在暗室里练《天魔策》的圣女。"
酒坛"当啷"一声磕在桌上。
陆九渊望着她泛红的眼尾,想起前日在书场里,有个小乞丐举着偷来的炊饼炫耀,被老乞丐扇了耳光:"有本事别让人看见你手里的饼。"他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酒沾湿的袖角:"真正的炫耀,是别人都知道你做了,偏你自己不提。
就像"他指了指窗外,"晨雾散了,太阳自然会照到你身上。"
阮阮盯着案上的酒渍,突然抓起斗篷往身上裹。
金步摇撞在窗框上,发出清脆的响:"我我该走了。"她转身时撞翻了椅子,却没去扶,"那三千玄甲卫我让他们撤到长江北岸了。"声音轻得像叹息,"阴葵派的密使这两日该到长安了,他们要是问起"
"我只说书。"陆九渊捡起她落下的金叶子,在掌心抛了抛,"不说别人的事。"
阮阮的脚步顿了顿。
她掀开门帘时,晨雾已经散了,阳光透过青瓦照在地上,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
等那串银铃声彻底消失在楼梯口,陆九渊才摸出袖中被捂得温热的密报——是白展堂的飞鸽传书,墨迹还带着潮气:"岭南急报,蜀王李璠昨夜入宋阀,随身带了半车兵符。"
他望着窗外渐起的风,惊堂木在指尖转了个圈。
楼下传来跑堂收拾杯盏的声音,混着远处驼铃的脆响——那是商队往岭南去了。
"要起的不只是风。"他喃喃自语,把密报投进炭盆。
火苗舔着纸角,"岭南的棋,该动了。"
陆九渊望着炭盆里渐成灰烬的密报,指节在惊堂木上轻叩三下。
窗外的风卷着残雪掠过瓦当,他想起前日在书场讲《三国》时,说到诸葛亮舌战群儒,台下有个穿青衫的书生拍案道:"若当今天下有这样的纵横家,何愁武周不灭?"那时他只是笑,如今却觉得,岭南的那盘棋,或许真要落子了。
岭南宋阀的议事厅里,檀香混着松烟墨的气息漫得人鼻尖发痒。
李璠解下玄色大氅,露出里面月白中衣,袖口还沾着马蹄尘——他是连夜从蜀道赶过来的,马靴上的泥块在青砖地上蹭出两道浅痕。
宋师道倚着紫檀木案,拇指摩挲着茶盏边沿,目光扫过李璠身侧那半车朱漆木匣——掀开的几格里,兵符金印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蜀王这是要学吕不韦?"宋师道的声音像浸了冷水的玉,"半车兵符,换宋阀三万甲士?"
李璠没接话,反而走到墙下悬挂的《岭南舆图》前。
他指尖点在桂州与交州交界处:"武曌调了五万岭南兵北上洛阳,如今两广只剩两万老弱。"又划过珠江支流:"她的粮道全靠北江漕运,若宋阀水军截断英德峡,再放把火烧了韶关的粮栈——"他转身时烛火映得眉眼发亮,"五万北上的兵,得饿一半;剩下的一半,要防着我从大庾岭杀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师道的茶盏顿在唇边。
他原以为李璠不过是个空有宗室名号的贵公子,前日在驿站初见时,这人还抱着个陶土酒坛与马夫划拳,袖口沾着油渍。
可此刻他眼里的光,倒像极了当年宋缺在邙山论剑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模样。
"好个南北夹击。"宋师道放下茶盏,瓷底与木案相碰发出清响,"可武曌的关中军还有二十万,就算折了岭南兵,她调潼关的人过来——"
"所以需要宋阀再出一支奇兵。"李璠从袖中抽出卷地图,展开时露出海图特有的潮润气息,"我已联络了琉球的海商,他们愿意借三百艘福船。
宋阀水军从虎门出海,绕到泉州港登陆,直插武周的东南赋税重地。"他指腹压在泉州府的位置,"断了她的钱袋子,二十万大军拿什么养?"
议事厅里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
宋师道的目光扫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圈——那是粮道、兵寨、税关的位置,连每个码头的潮汐时间都标得清楚。
他突然想起族中暗卫回报,李璠这半年跑遍了蜀地的茶盐市,与马帮商队称兄道弟,原以为是纨绔荒唐,如今看来
"蜀王这是准备了半年?"宋师道指节敲了敲地图,"连海商的船都借到了,倒是比我这岭南地头蛇还熟。"
李璠扯了扯沾泥的袖口,笑起来有几分憨厚:"师道兄可知,我在夔州跟盐商喝酒时,他们说最恨武周的盐税——十斤盐要交三斤的税。"他弯腰拾起地上的大氅,抖落几片碎雪,"天下人恨的不是姓李还是姓武,是口袋里的钱被掏得太干净。"
宋师道突然站起,绕过木案走到李璠面前。
两人身高相差不多,他盯着李璠眼底的血丝——那是连夜赶路熬的,不是宿醉后的浑浊。"你要我出兵可以。"他伸手按住李璠肩膀,力道不轻不重,"但你得应我一件事:等天下大定,你要坐那个位置。"
李璠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望着宋师道身后,屏风上的松鹤被烛火映得摇晃,像要振翅飞起来。"师道兄这是押宝?"
"是押人。"宋师道松开手,转身从案头取了枚玄铁虎符,"宋阀的水军虎符,你拿好。"他指了指窗外渐亮的天色,"三日后,水军到英德峡待命。"
"且慢。"
清越的女声从门口传来。
东方澜提着月白纱裙跨进来,鬓边的玉簪在晨光里泛着柔光。
她身后跟着两个持拂尘的道姑,脚步轻得像落在花瓣上。
宋师道挑眉:"静斋圣女怎么来了?"
"来给蜀王送个伴当。"东方澜走到李璠面前,袖中飘出缕沉水香,"慈航静斋愿派弟子随蜀王左右,观天时,察人心。"她指尖掠过李璠怀中的地图,"前日听陆先生说书,说东结孙吴,北拒曹操,倒让我想起,这天下的局,原是要联弱抗强。"
李璠望着她眼底的清明,突然想起陆九渊在长安书场说《赤壁》时,讲到"亮借东风"那回,台下有个道姑模样的女子听得入神,散场后还追着问"若东风不来,当如何"。
此刻再看这张脸,可不就是那日的道姑?
"静斋的诚意,李某受了。"他将虎符小心收进怀中,"只是这一路山高水远"
"慈航弟子惯走江湖。"东方澜转身对宋师道福了福身,"宋阀的大义,静斋记着。"她的目光扫过案上的地图,又落在李璠沾泥的马靴上,"蜀王该换身干净衣裳了,否则到了成都,百姓要以为我们带了个叫花子回来。"
众人皆笑。
李璠低头看自己的衣袍,也跟着笑起来。
他弯腰拾起大氅时,从怀里掉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芝麻糖,糖纸边缘还沾着蜜渍。"在驿站买的。"他挠头,"路上饿了垫肚子。"
宋师道望着那半块糖,突然想起族中老仆说过,当年李渊起义时,在马背上啃着炊饼对将士说"待破长安,人人有肉吃"。
此刻的李璠,倒有几分那股子烟火气里的英气。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铺了层金纱。
李璠系好大氅的带子,冲宋师道抱了抱拳:"李某先回驿站换身衣裳,三日后英德峡见。"他转身时,东方澜已提着裙角跟了上来,道姑的拂尘在身后轻扫,带起阵若有若无的檀香。
宋师道站在厅门口,望着两人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
宋玉明不知何时凑过来,望着案上的虎符喃喃:"父亲真信他能成?"
"信不信的"宋师道摸出茶盏抿了口冷茶,"总得押个能让百姓有糖吃的。"他望着窗外渐起的春潮,江水拍打着宋阀的石堤,"再说了,陆九渊那说书人,什么时候说错过?"
李璠出了宋阀大门,东方澜的道姑随从已牵来两匹青骢马。
他踩着马镫翻身上鞍时,半块芝麻糖从袖中滑出,掉在泥地里。
他刚要下马去捡,东方澜已俯身拾起,用帕子擦了擦:"蜀王日后要当贤主,可不能浪费百姓的糖。"
李璠接过糖,咬了半块在嘴里。
甜津津的滋味漫开时,他望着岭南的青山,突然想起陆九渊说过的话:"这天下的事,说穿了不过是人心。"马蹄声碎,两人顺着官道往成都方向去了,身后的宋阀高墙渐远,只余檐角的铜铃在风里轻响,像是在应和着什么即将到来的惊雷。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阮阮踩着满地新雪跨进来,金步摇在鬓边晃出细碎金光,连带着斗篷上的狐毛都沾着晨露,每一步都带起阵香风——是她惯用的沉水香,混着马车上未散的葡萄酒气。
跑堂的刚要迎上来,她已摸出块金叶子拍在柜台:"二楼雅间,把陆先生的茶换碧潭飘雪,再上坛二十年的女儿红。"金叶子在木柜上滑出半尺,反面"扬州大捷"四个小字在晨光里闪了闪。
二楼雅间的门虚掩着,陆九渊正低头拨弄茶盏。
听见脚步声,他抬眼时刚好看见阮阮掀帘的动作——腕间银铃轻响,金步摇擦过门框,带落两星木渣。
"陆先生好雅兴。"阮阮坐进对面的雕花椅,斗篷甩在椅背上,露出月白锦缎的裙角,"我在西市听说,昨夜李元霸的马蹄声把长安西市的狗都惊着了。"她指尖叩了叩案上的金叶子,"可我这金叶子更沉——徐军粮草在扬州城外被烧了个干净,十万大军现在只能啃树皮。"
陆九渊的茶盏停在唇边。
他望着阮阮发亮的眼睛,那里面有少年人得胜时特有的锋芒,像刚出鞘的剑,急着要让所有人看见寒光。
他放下茶盏,指节在惊堂木上轻轻一敲:"阮姑娘可知,这金叶子上的字是谁刻的?"
阮阮一怔:"自然是我让人"
"是扬州城的金匠。"陆九渊截断她的话,惊堂木"啪"地落下,"他们刻字时手在抖。"他指腹摩挲着茶盏边沿,"徐军粮草烧了,扬州百姓要多饿三天;十万大军断粮,得有多少人抢百姓的粮?
金匠的妻儿在城外讨饭,他刻扬州大捷时,眼泪滴在金叶上,把字都泡软了。"
阮阮的指尖捏紧了裙角。
她原以为陆九渊会像那些酸儒般夸她"女中豪杰",或是像江湖人那样拍案叫绝,可此刻他的声音太静了,静得像秋夜的潭水,把她的得意全浸得透凉。
"你这是说我不该高兴?"她抓起酒坛往杯里倒,酒液溅在案上,"阴葵派关了我三个月,说我行事太躁;师姐妹们笑我只会耍刀不会弄权。
我调三千玄甲卫烧粮草时,手都在抖——可我做到了!"她突然笑起来,眼尾却泛了红,"我就想让他们看看,阮阮不是只能待在暗室里练《天魔策》的圣女。"
酒坛"当啷"一声磕在桌上。
陆九渊望着她泛红的眼尾,想起前日在书场里,有个小乞丐举着偷来的炊饼炫耀,被老乞丐扇了耳光:"有本事别让人看见你手里的饼。"他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酒沾湿的袖角:"真正的炫耀,是别人都知道你做了,偏你自己不提。
就像"他指了指窗外,"晨雾散了,太阳自然会照到你身上。"
阮阮盯着案上的酒渍,突然抓起斗篷往身上裹。
金步摇撞在窗框上,发出清脆的响:"我我该走了。"她转身时撞翻了椅子,却没去扶,"那三千玄甲卫我让他们撤到长江北岸了。"声音轻得像叹息,"阴葵派的密使这两日该到长安了,他们要是问起"
"我只说书。"陆九渊捡起她落下的金叶子,在掌心抛了抛,"不说别人的事。"
阮阮的脚步顿了顿。
她掀开门帘时,晨雾已经散了,阳光透过青瓦照在地上,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
等那串银铃声彻底消失在楼梯口,陆九渊才摸出袖中被捂得温热的密报——是白展堂的飞鸽传书,墨迹还带着潮气:"岭南急报,蜀王李璠昨夜入宋阀,随身带了半车兵符。"
他望着窗外渐起的风,惊堂木在指尖转了个圈。
楼下传来跑堂收拾杯盏的声音,混着远处驼铃的脆响——那是商队往岭南去了。
"要起的不只是风。"他喃喃自语,把密报投进炭盆。
火苗舔着纸角,"岭南的棋,该动了。"
陆九渊望着炭盆里渐成灰烬的密报,指节在惊堂木上轻叩三下。
窗外的风卷着残雪掠过瓦当,他想起前日在书场讲《三国》时,说到诸葛亮舌战群儒,台下有个穿青衫的书生拍案道:"若当今天下有这样的纵横家,何愁武周不灭?"那时他只是笑,如今却觉得,岭南的那盘棋,或许真要落子了。
岭南宋阀的议事厅里,檀香混着松烟墨的气息漫得人鼻尖发痒。
李璠解下玄色大氅,露出里面月白中衣,袖口还沾着马蹄尘——他是连夜从蜀道赶过来的,马靴上的泥块在青砖地上蹭出两道浅痕。
宋师道倚着紫檀木案,拇指摩挲着茶盏边沿,目光扫过李璠身侧那半车朱漆木匣——掀开的几格里,兵符金印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蜀王这是要学吕不韦?"宋师道的声音像浸了冷水的玉,"半车兵符,换宋阀三万甲士?"
李璠没接话,反而走到墙下悬挂的《岭南舆图》前。
他指尖点在桂州与交州交界处:"武曌调了五万岭南兵北上洛阳,如今两广只剩两万老弱。"又划过珠江支流:"她的粮道全靠北江漕运,若宋阀水军截断英德峡,再放把火烧了韶关的粮栈——"他转身时烛火映得眉眼发亮,"五万北上的兵,得饿一半;剩下的一半,要防着我从大庾岭杀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师道的茶盏顿在唇边。
他原以为李璠不过是个空有宗室名号的贵公子,前日在驿站初见时,这人还抱着个陶土酒坛与马夫划拳,袖口沾着油渍。
可此刻他眼里的光,倒像极了当年宋缺在邙山论剑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模样。
"好个南北夹击。"宋师道放下茶盏,瓷底与木案相碰发出清响,"可武曌的关中军还有二十万,就算折了岭南兵,她调潼关的人过来——"
"所以需要宋阀再出一支奇兵。"李璠从袖中抽出卷地图,展开时露出海图特有的潮润气息,"我已联络了琉球的海商,他们愿意借三百艘福船。
宋阀水军从虎门出海,绕到泉州港登陆,直插武周的东南赋税重地。"他指腹压在泉州府的位置,"断了她的钱袋子,二十万大军拿什么养?"
议事厅里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
宋师道的目光扫过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圈——那是粮道、兵寨、税关的位置,连每个码头的潮汐时间都标得清楚。
他突然想起族中暗卫回报,李璠这半年跑遍了蜀地的茶盐市,与马帮商队称兄道弟,原以为是纨绔荒唐,如今看来
"蜀王这是准备了半年?"宋师道指节敲了敲地图,"连海商的船都借到了,倒是比我这岭南地头蛇还熟。"
李璠扯了扯沾泥的袖口,笑起来有几分憨厚:"师道兄可知,我在夔州跟盐商喝酒时,他们说最恨武周的盐税——十斤盐要交三斤的税。"他弯腰拾起地上的大氅,抖落几片碎雪,"天下人恨的不是姓李还是姓武,是口袋里的钱被掏得太干净。"
宋师道突然站起,绕过木案走到李璠面前。
两人身高相差不多,他盯着李璠眼底的血丝——那是连夜赶路熬的,不是宿醉后的浑浊。"你要我出兵可以。"他伸手按住李璠肩膀,力道不轻不重,"但你得应我一件事:等天下大定,你要坐那个位置。"
李璠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望着宋师道身后,屏风上的松鹤被烛火映得摇晃,像要振翅飞起来。"师道兄这是押宝?"
"是押人。"宋师道松开手,转身从案头取了枚玄铁虎符,"宋阀的水军虎符,你拿好。"他指了指窗外渐亮的天色,"三日后,水军到英德峡待命。"
"且慢。"
清越的女声从门口传来。
东方澜提着月白纱裙跨进来,鬓边的玉簪在晨光里泛着柔光。
她身后跟着两个持拂尘的道姑,脚步轻得像落在花瓣上。
宋师道挑眉:"静斋圣女怎么来了?"
"来给蜀王送个伴当。"东方澜走到李璠面前,袖中飘出缕沉水香,"慈航静斋愿派弟子随蜀王左右,观天时,察人心。"她指尖掠过李璠怀中的地图,"前日听陆先生说书,说东结孙吴,北拒曹操,倒让我想起,这天下的局,原是要联弱抗强。"
李璠望着她眼底的清明,突然想起陆九渊在长安书场说《赤壁》时,讲到"亮借东风"那回,台下有个道姑模样的女子听得入神,散场后还追着问"若东风不来,当如何"。
此刻再看这张脸,可不就是那日的道姑?
"静斋的诚意,李某受了。"他将虎符小心收进怀中,"只是这一路山高水远"
"慈航弟子惯走江湖。"东方澜转身对宋师道福了福身,"宋阀的大义,静斋记着。"她的目光扫过案上的地图,又落在李璠沾泥的马靴上,"蜀王该换身干净衣裳了,否则到了成都,百姓要以为我们带了个叫花子回来。"
众人皆笑。
李璠低头看自己的衣袍,也跟着笑起来。
他弯腰拾起大氅时,从怀里掉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芝麻糖,糖纸边缘还沾着蜜渍。"在驿站买的。"他挠头,"路上饿了垫肚子。"
宋师道望着那半块糖,突然想起族中老仆说过,当年李渊起义时,在马背上啃着炊饼对将士说"待破长安,人人有肉吃"。
此刻的李璠,倒有几分那股子烟火气里的英气。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铺了层金纱。
李璠系好大氅的带子,冲宋师道抱了抱拳:"李某先回驿站换身衣裳,三日后英德峡见。"他转身时,东方澜已提着裙角跟了上来,道姑的拂尘在身后轻扫,带起阵若有若无的檀香。
宋师道站在厅门口,望着两人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
宋玉明不知何时凑过来,望着案上的虎符喃喃:"父亲真信他能成?"
"信不信的"宋师道摸出茶盏抿了口冷茶,"总得押个能让百姓有糖吃的。"他望着窗外渐起的春潮,江水拍打着宋阀的石堤,"再说了,陆九渊那说书人,什么时候说错过?"
李璠出了宋阀大门,东方澜的道姑随从已牵来两匹青骢马。
他踩着马镫翻身上鞍时,半块芝麻糖从袖中滑出,掉在泥地里。
他刚要下马去捡,东方澜已俯身拾起,用帕子擦了擦:"蜀王日后要当贤主,可不能浪费百姓的糖。"
李璠接过糖,咬了半块在嘴里。
甜津津的滋味漫开时,他望着岭南的青山,突然想起陆九渊说过的话:"这天下的事,说穿了不过是人心。"马蹄声碎,两人顺着官道往成都方向去了,身后的宋阀高墙渐远,只余檐角的铜铃在风里轻响,像是在应和着什么即将到来的惊雷。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