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我才是猫大王啊
第374章 赌局未定风云突变
感业寺檐角的铜铃被风撞出细碎的响,管娣蹲在佛堂前,鸽食从指缝漏下,在青石板上撒出星子似的白点。
她逗弄着啄食的灰鸽,发间银簪随着动作轻晃:"小师父,你说陛下要是输了赌约"
"管姑姑!"小尼慌忙捂住她的嘴,袖口沾了鸽食的碎屑,"这话可不能乱说,被巡殿的知客师听见"
管娣任她捂着,眼尾弯成月牙。
待小尼松了手,她才轻轻抚过灰鸽的脊背:"怕什么?
当年在感业寺扫落叶时,我和陛下不也常说这些疯话?"鸽羽蹭着掌心的薄茧,她声音忽然低了,"那时候他总说,等出了寺门,要给我造座带暖阁的院子,冬天围炉煮茶,看雪落青瓦。"
小尼见她眼底暗涌,放轻了声音:"可陛下如今是真龙,哪能"
"嘘。"管娣抬头望向宫墙方向,风掀起她的裙角,"你听——"
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惊得鸽群扑棱棱飞起。
管娣望着漫天白羽,指尖无意识攥紧了裙裾。
小尼顺着她的目光看,只看见宫墙上方飘着的黄龙旗,被风卷得猎猎作响。
陆九渊回到太极宫时,玄玉在腰间撞出一连串脆响。
他扶着龙纹廊柱,旧伤处的刀疤火辣辣地疼,方才赵王的话还在耳边炸响:"李唐的李治前日已过黄河。"
"陛下!"掌事太监王福的声音带着颤,"隐元会加急密报。"
陆九渊接过那卷染了檀香的绢帛,展开时指节发颤。
绢帛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李唐皇帝李治亲率十万大军,三日前渡黄河,正往长安而来。"
殿外的日晷投下长影,陆九渊只觉喉间一甜。
他想起今早管娣托小尼送来的蜜饯,竹匣里压着张字条:"陛下近日总咳血,蜜饯用了川贝,莫要嫌苦。"
"传太医。"他哑着嗓子开口,又顿住。
王福正要退下,却见陛下突然将绢帛攥成一团,玄玉坠子重重砸在龙案上:"去感业寺,宣管娣即刻入宫。"
王福刚应下,殿门被风撞开条缝,穿堂风卷着御案上的奏疏哗啦啦散落。
陆九渊弯腰去捡,瞥见最上面那封是户部呈的:"赵王近日往南门外施粥,百姓跪谢者逾三千。"
他突然想起昨夜管娣在御花园说的话。
她站在梅树下,月光落进她的眼睛里:"陛下总说要护我周全,可若有一日你护不住"
"陛下!"王福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摄政女王求见。"
武翠掀帘而入时,殿内的檀香陡然一滞。
她着玄色翟衣,发间金步摇随着脚步轻颤,却掩不住眼底的冷:"听说李治过了黄河?"
陆九渊将密报推过去。
武翠扫了一眼,指节重重叩在案上,茶盏应声而裂,琥珀色的茶汤溅在她袖口:"好个李治,趁我们与赵王对峙时偷摸过河!"她忽然笑了,指尖摩挲着腰间玉牌,"陛下可记得当年在感业寺,我教你用毒酒换兵符?"
陆九渊心头一跳。
武翠的笑里带着刀锋:"如今也简单——派死士劫杀,就说乱军流矢。"她倾身向前,金步摇扫过他的龙袍,"陛下若下不了手,我替你。"
殿外传来小太监的通传:"感业寺管姑姑到。"
陆九渊霍然起身,玄玉带钩撞得龙案发出闷响。
他望着殿门处那道青衫身影,管娣手里还提着个竹匣,发间银簪在烛火下泛着暖光——正是当年他在感业寺后山挖的银矿,熔了给她打的。
"陛下。"管娣福身,竹匣里飘出蜜饯的甜香,"听说您咳得厉害"
武翠扫了她一眼,忽然抚着袖口的茶渍笑了:"陛下与管姑姑叙旧,臣先告退。"她经过管娣身边时,脚步微顿,"管姑姑这蜜饯,倒比当年在感业寺煮的甜。"
管娣望着她的背影,直到殿门闭合,才轻声道:"陛下,方才在寺里,我听见几个行脚商说"
"九渊。"陆九渊突然握住她的手。
她的手还是当年扫落叶时的温度,指腹有磨出的薄茧,"莫说这些。"他将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你前日说想去江南看桃花,等过了这月"
"陛下!"王福又匆匆进来,额角渗着汗,"隐元会使者求见,说有紧急军报。"
陆九渊松开管娣的手,玄玉坠子在两人之间晃了晃。
管娣退后一步,将竹匣轻轻放在案上:"陛下先忙,我去偏殿等。"她转身时,银簪划过他的手背,留下一道浅红的痕。
隐元会使者掀帘而入时,带起一阵风。
他裹着黑斗篷,斗笠压得低,只露出半张青灰色的脸:"启禀陛下,李治大军并未直取长安"他压低声音,"他们转道扬州了。"
陆九渊的指尖抵在案上,指节泛白。
窗外的暮色漫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管娣留下的竹匣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竹匣上还沾着鸽食的碎屑,在阴影里像撒了一把星子。
隐元会使者的话音落地时,陆九渊正盯着竹匣上那星子似的鸽食碎屑。
暮色漫过窗棂,将碎屑染成暗黄色,像极了感业寺后山银矿里未提炼完全的杂质——当年他挖了三筐矿石,才熔出那支银簪。
"转道扬州?"他的声音比殿外的风更冷,指节重重叩在龙案上,震得竹匣里的蜜饯轻晃。
玄玉坠子在掌心勒出红痕,这是他惯常克制情绪的动作。
扬州,大运河中枢,江南粮道的咽喉。
李治放着长安不打,反而去啃这块硬骨头他喉间腥甜翻涌,却硬生生压了回去——管娣还在偏殿,她最见不得他咳血时的模样。
隐元会使者斗篷下的肩膀微微发颤:"扬州城近日有密报,说说越王旧部在江边囤了二十船火药。"
"啪!"陆九渊拍案而起,龙袍下摆扫落半盏冷茶。
王福慌忙去擦案几,却见陛下已抓过御案上的金印,"传户部,拨内帑金万两。"他扯过案头空白诏书,笔锋如刀:"着隐元会扬州分舵,三日内给朕把越王旧部、火药船、李治行军路线,全扒干净!"墨迹未干,诏书已拍在使者面前,"若有差池——"他盯着对方青灰的脸,"你知道感业寺的枯井能装多少秘密。"
使者指尖掐进掌心,接过诏书时斗篷簌簌作响:"属下明白。"他退到殿门口时,斗笠边缘漏出半句话:"扬州还有醉仙居。"
陆九渊的笔尖悬在半空。
醉仙居?
那是他初入长安时的说书场子,青砖灰瓦的两层楼,楼下听客嗑瓜子,楼上雅座飘茶香。
他刚穿越时在那说《天龙八部》,说乔峰聚贤庄大战,听得茶博士都红了眼。
可自他登基后,醉仙居便成了暗桩联络点,每月十五他微服去说一场书,名为"与民同乐",实则
"陛下?"敏儿的声音从偏殿方向传来。
这丫头跟了他三年,连他睫毛轻颤都能读出情绪。
此刻她端着药盏立在廊下,月白裙角沾了殿外的暮色,"武后走时说,今夜的参汤要趁热喝。"
陆九渊这才注意到,武翠不知何时已退到殿门口。
她玄色翟衣掠过青砖,金步摇在门框上撞出轻响:"陛下若信不过死士,臣明日便调千牛卫。"她侧过脸,金步摇在颊边投下阴影,"当年在感业寺,您说武姐姐的刀,比佛前的香更靠得住。"
殿内突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响。
王福缩着脖子退到柱后,隐元会使者早没了踪影。
管娣从偏殿出来,手里还攥着方才没递出去的蜜饯竹匣,银簪在鬓边晃了晃:"九渊,你从前说说当皇帝要学那说书人,先稳住台面。"她走到他身侧,指尖轻轻碰了碰他发颤的手背,"扬州的事,咱们慢慢理。"
敏儿端着药盏的手微微发抖。
她看见陛下的喉结动了动,像是要应什么,却被殿外突然响起的梆子声打断——戌时三刻,该关宫门了。
她垂眸盯着药盏里晃动的黑影,想起今早给陛下换龙袍时,看见他后颈新添的抓痕——那是昨夜批奏折到子时,被案角硌的。"主上",她在心里默念,"您总说这天下是本大书,可再厚的书,也经不住这么翻啊。"
她悄悄退到廊下,对守在殿外的近卫使了个眼色。
那侍卫是她从感业寺带出来的小沙弥,如今腰悬横刀,见了她仍会红耳朵。"加派两队暗桩守偏殿",她压低声音,"管姑姑的茶盏要换新的,别用带棱的——她手碰不得凉。"侍卫点头时,腰间玉佩撞出轻响,惊得檐下栖鸟扑棱棱飞起,掠过宫墙时,正撞碎了武翠落在地上的影子。
"让李治永远到不了扬州。"武翠的声音突然像淬了冰,在殿内回荡。
她不知何时又折了回来,翟衣下摆沾着偏殿外的落花,"臣这就去点三千玄甲卫,今夜子时出发。"
陆九渊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昨夜在御花园,管娣捧着梅花说的话:"九渊,你看这梅枝,压得越低的,花开得越艳。"可此刻他手里的玄玉坠子,正随着心跳一下下撞在龙案上,像极了当年在醉仙居说书时,惊堂木拍下去的动静。
敏儿端着药盏跨进殿门时,正看见陛下对着虚空比划了个手势——那是他说书时起范儿的动作,左手虚按,右手微抬,仿佛面前还坐着听客。"敏儿",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了点他惯常说书的清朗,"明日十五了吧?"
敏儿一怔。
每月十五微服去醉仙居说书,是陛下雷打不动的规矩。
可这两日朝局翻涌,连御膳房都减了鹿鸣宴的例菜。
她正要应,却见陛下盯着案头的蜜饯竹匣,眼神忽然暗了暗:"算了,让醉仙居歇一日吧。"
殿外的梆子声再次响起,这次更近了些。
敏儿望着陛下微驼的背影,忽然想起前日在御书房听见的只言片语——有书商说,陛下最近的说书本子越讲越短,听客们都议论,说"龙袍裹住了舌头"。
她低头看了眼药盏里的参汤,热气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她逗弄着啄食的灰鸽,发间银簪随着动作轻晃:"小师父,你说陛下要是输了赌约"
"管姑姑!"小尼慌忙捂住她的嘴,袖口沾了鸽食的碎屑,"这话可不能乱说,被巡殿的知客师听见"
管娣任她捂着,眼尾弯成月牙。
待小尼松了手,她才轻轻抚过灰鸽的脊背:"怕什么?
当年在感业寺扫落叶时,我和陛下不也常说这些疯话?"鸽羽蹭着掌心的薄茧,她声音忽然低了,"那时候他总说,等出了寺门,要给我造座带暖阁的院子,冬天围炉煮茶,看雪落青瓦。"
小尼见她眼底暗涌,放轻了声音:"可陛下如今是真龙,哪能"
"嘘。"管娣抬头望向宫墙方向,风掀起她的裙角,"你听——"
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惊得鸽群扑棱棱飞起。
管娣望着漫天白羽,指尖无意识攥紧了裙裾。
小尼顺着她的目光看,只看见宫墙上方飘着的黄龙旗,被风卷得猎猎作响。
陆九渊回到太极宫时,玄玉在腰间撞出一连串脆响。
他扶着龙纹廊柱,旧伤处的刀疤火辣辣地疼,方才赵王的话还在耳边炸响:"李唐的李治前日已过黄河。"
"陛下!"掌事太监王福的声音带着颤,"隐元会加急密报。"
陆九渊接过那卷染了檀香的绢帛,展开时指节发颤。
绢帛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李唐皇帝李治亲率十万大军,三日前渡黄河,正往长安而来。"
殿外的日晷投下长影,陆九渊只觉喉间一甜。
他想起今早管娣托小尼送来的蜜饯,竹匣里压着张字条:"陛下近日总咳血,蜜饯用了川贝,莫要嫌苦。"
"传太医。"他哑着嗓子开口,又顿住。
王福正要退下,却见陛下突然将绢帛攥成一团,玄玉坠子重重砸在龙案上:"去感业寺,宣管娣即刻入宫。"
王福刚应下,殿门被风撞开条缝,穿堂风卷着御案上的奏疏哗啦啦散落。
陆九渊弯腰去捡,瞥见最上面那封是户部呈的:"赵王近日往南门外施粥,百姓跪谢者逾三千。"
他突然想起昨夜管娣在御花园说的话。
她站在梅树下,月光落进她的眼睛里:"陛下总说要护我周全,可若有一日你护不住"
"陛下!"王福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摄政女王求见。"
武翠掀帘而入时,殿内的檀香陡然一滞。
她着玄色翟衣,发间金步摇随着脚步轻颤,却掩不住眼底的冷:"听说李治过了黄河?"
陆九渊将密报推过去。
武翠扫了一眼,指节重重叩在案上,茶盏应声而裂,琥珀色的茶汤溅在她袖口:"好个李治,趁我们与赵王对峙时偷摸过河!"她忽然笑了,指尖摩挲着腰间玉牌,"陛下可记得当年在感业寺,我教你用毒酒换兵符?"
陆九渊心头一跳。
武翠的笑里带着刀锋:"如今也简单——派死士劫杀,就说乱军流矢。"她倾身向前,金步摇扫过他的龙袍,"陛下若下不了手,我替你。"
殿外传来小太监的通传:"感业寺管姑姑到。"
陆九渊霍然起身,玄玉带钩撞得龙案发出闷响。
他望着殿门处那道青衫身影,管娣手里还提着个竹匣,发间银簪在烛火下泛着暖光——正是当年他在感业寺后山挖的银矿,熔了给她打的。
"陛下。"管娣福身,竹匣里飘出蜜饯的甜香,"听说您咳得厉害"
武翠扫了她一眼,忽然抚着袖口的茶渍笑了:"陛下与管姑姑叙旧,臣先告退。"她经过管娣身边时,脚步微顿,"管姑姑这蜜饯,倒比当年在感业寺煮的甜。"
管娣望着她的背影,直到殿门闭合,才轻声道:"陛下,方才在寺里,我听见几个行脚商说"
"九渊。"陆九渊突然握住她的手。
她的手还是当年扫落叶时的温度,指腹有磨出的薄茧,"莫说这些。"他将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你前日说想去江南看桃花,等过了这月"
"陛下!"王福又匆匆进来,额角渗着汗,"隐元会使者求见,说有紧急军报。"
陆九渊松开管娣的手,玄玉坠子在两人之间晃了晃。
管娣退后一步,将竹匣轻轻放在案上:"陛下先忙,我去偏殿等。"她转身时,银簪划过他的手背,留下一道浅红的痕。
隐元会使者掀帘而入时,带起一阵风。
他裹着黑斗篷,斗笠压得低,只露出半张青灰色的脸:"启禀陛下,李治大军并未直取长安"他压低声音,"他们转道扬州了。"
陆九渊的指尖抵在案上,指节泛白。
窗外的暮色漫进来,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落在管娣留下的竹匣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竹匣上还沾着鸽食的碎屑,在阴影里像撒了一把星子。
隐元会使者的话音落地时,陆九渊正盯着竹匣上那星子似的鸽食碎屑。
暮色漫过窗棂,将碎屑染成暗黄色,像极了感业寺后山银矿里未提炼完全的杂质——当年他挖了三筐矿石,才熔出那支银簪。
"转道扬州?"他的声音比殿外的风更冷,指节重重叩在龙案上,震得竹匣里的蜜饯轻晃。
玄玉坠子在掌心勒出红痕,这是他惯常克制情绪的动作。
扬州,大运河中枢,江南粮道的咽喉。
李治放着长安不打,反而去啃这块硬骨头他喉间腥甜翻涌,却硬生生压了回去——管娣还在偏殿,她最见不得他咳血时的模样。
隐元会使者斗篷下的肩膀微微发颤:"扬州城近日有密报,说说越王旧部在江边囤了二十船火药。"
"啪!"陆九渊拍案而起,龙袍下摆扫落半盏冷茶。
王福慌忙去擦案几,却见陛下已抓过御案上的金印,"传户部,拨内帑金万两。"他扯过案头空白诏书,笔锋如刀:"着隐元会扬州分舵,三日内给朕把越王旧部、火药船、李治行军路线,全扒干净!"墨迹未干,诏书已拍在使者面前,"若有差池——"他盯着对方青灰的脸,"你知道感业寺的枯井能装多少秘密。"
使者指尖掐进掌心,接过诏书时斗篷簌簌作响:"属下明白。"他退到殿门口时,斗笠边缘漏出半句话:"扬州还有醉仙居。"
陆九渊的笔尖悬在半空。
醉仙居?
那是他初入长安时的说书场子,青砖灰瓦的两层楼,楼下听客嗑瓜子,楼上雅座飘茶香。
他刚穿越时在那说《天龙八部》,说乔峰聚贤庄大战,听得茶博士都红了眼。
可自他登基后,醉仙居便成了暗桩联络点,每月十五他微服去说一场书,名为"与民同乐",实则
"陛下?"敏儿的声音从偏殿方向传来。
这丫头跟了他三年,连他睫毛轻颤都能读出情绪。
此刻她端着药盏立在廊下,月白裙角沾了殿外的暮色,"武后走时说,今夜的参汤要趁热喝。"
陆九渊这才注意到,武翠不知何时已退到殿门口。
她玄色翟衣掠过青砖,金步摇在门框上撞出轻响:"陛下若信不过死士,臣明日便调千牛卫。"她侧过脸,金步摇在颊边投下阴影,"当年在感业寺,您说武姐姐的刀,比佛前的香更靠得住。"
殿内突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裂的响。
王福缩着脖子退到柱后,隐元会使者早没了踪影。
管娣从偏殿出来,手里还攥着方才没递出去的蜜饯竹匣,银簪在鬓边晃了晃:"九渊,你从前说说当皇帝要学那说书人,先稳住台面。"她走到他身侧,指尖轻轻碰了碰他发颤的手背,"扬州的事,咱们慢慢理。"
敏儿端着药盏的手微微发抖。
她看见陛下的喉结动了动,像是要应什么,却被殿外突然响起的梆子声打断——戌时三刻,该关宫门了。
她垂眸盯着药盏里晃动的黑影,想起今早给陛下换龙袍时,看见他后颈新添的抓痕——那是昨夜批奏折到子时,被案角硌的。"主上",她在心里默念,"您总说这天下是本大书,可再厚的书,也经不住这么翻啊。"
她悄悄退到廊下,对守在殿外的近卫使了个眼色。
那侍卫是她从感业寺带出来的小沙弥,如今腰悬横刀,见了她仍会红耳朵。"加派两队暗桩守偏殿",她压低声音,"管姑姑的茶盏要换新的,别用带棱的——她手碰不得凉。"侍卫点头时,腰间玉佩撞出轻响,惊得檐下栖鸟扑棱棱飞起,掠过宫墙时,正撞碎了武翠落在地上的影子。
"让李治永远到不了扬州。"武翠的声音突然像淬了冰,在殿内回荡。
她不知何时又折了回来,翟衣下摆沾着偏殿外的落花,"臣这就去点三千玄甲卫,今夜子时出发。"
陆九渊望着她的背影,突然想起昨夜在御花园,管娣捧着梅花说的话:"九渊,你看这梅枝,压得越低的,花开得越艳。"可此刻他手里的玄玉坠子,正随着心跳一下下撞在龙案上,像极了当年在醉仙居说书时,惊堂木拍下去的动静。
敏儿端着药盏跨进殿门时,正看见陛下对着虚空比划了个手势——那是他说书时起范儿的动作,左手虚按,右手微抬,仿佛面前还坐着听客。"敏儿",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了点他惯常说书的清朗,"明日十五了吧?"
敏儿一怔。
每月十五微服去醉仙居说书,是陛下雷打不动的规矩。
可这两日朝局翻涌,连御膳房都减了鹿鸣宴的例菜。
她正要应,却见陛下盯着案头的蜜饯竹匣,眼神忽然暗了暗:"算了,让醉仙居歇一日吧。"
殿外的梆子声再次响起,这次更近了些。
敏儿望着陛下微驼的背影,忽然想起前日在御书房听见的只言片语——有书商说,陛下最近的说书本子越讲越短,听客们都议论,说"龙袍裹住了舌头"。
她低头看了眼药盏里的参汤,热气已经散得差不多了。
喜欢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请大家收藏:()综武:我在同福客栈说书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