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战后风云:华夏接管倭国的历史时刻
随着倭国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通过广播传遍全国,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交接正在这片土地上展开。
华夏国与倭国签订的八条条约内容,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遍全球。在太平洋深处,原本朝着倭国方向疾驰的三个米国航母战斗群突然接到总参谋部命令,立即调转航向,朝着阿拉斯加方向驶去。这一戏剧性的转折,标志着米国彻底放弃了对倭国的想法。
沈泉少将站在东京陆军总部门前,看着眼前这座曾经不可一世的军事堡垒。他手中握着华夏国防部签发的特别命令:立即接管倭国所有军事设施。在他身后,第六旅的三个团已经整装待发。
“根据我们事先制定的详细计划,一团将负责关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二团则将把关西地区作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区域,而三团则要确保九州地区的安全和秩序。”沈泉在向他周围的参谋们下达明确的指令时强调,“请各位务必记住,我们对所有兵工厂、造船厂的接管必须是完整无缺的,不允许有任何设备被遗漏或损坏。”
与此同时,在东京郊外的一处隐秘的仓库内,华夏军事情报处的特工们正忙碌地清点着他们刚刚从倭军手中缴获的秘密资金。成箱的金条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而会计们则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登记和造册的工作。
“报告长官,目前我们已经清点出了黄金共计827吨,白银总量达到了5320吨。”一名中尉手持电报,向沈泉汇报最新的情况,随后他继续补充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并正在对大量文物进行分类,初步判断这些文物中的大部分都是从我们华夏掠夺的珍贵国宝。”
在皇宫附近的一处军营,松下有信正在组织新成立的内卫部队。按照条约规定,华夏需要为倭国提供十万人的武器装备。但当他看到仓库里堆积如山的"三八大盖"步枪时,脸色顿时变得不好看。
"这就是华夏提供的援助?"松下有信握着一支锈迹斑斑的步枪,苦笑着对副官说,"看来我们只能靠这些老古董来维持治安了。"
在海军省的地下档案室,华夏海军情报官小周正翻阅着一摞发黄的文件。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份标着"绝密"的档案上。
"这是...倭国秘密研发的樱花特攻机图纸!"小林惊呼道,"立即封存,派专人护送回国。"
与此同时,在倭国陆军参谋本部,陆军大臣山本五十六正面对着华夏军方的审讯。汗水不断从他的额头滑落,浸湿了军装的前襟。
"我说...我都说..."山本颤抖着声音,"在长崎的地下仓库...还有一批秘密储备的黄金...大约200吨..."
负责审讯的华夏军官交换了一个眼神,继续追问道:"还有呢?关于细菌部队的资料在哪里?"
在东京湾的横须贺海军基地,华夏海军陆战队正在接管倭国最大的造船厂。巨大的船坞里,几艘未完工的航母静静地停泊着,仿佛在诉说着倭国曾经的野心。
"把这些图纸全部打包。"海军工程专家王教授指挥着技术人员,"特别是他们的潜艇设计图,虽然已经很落后,对我们的海军建设还是有一些参考价值。"
在京都郊外的一处秘密基地,华夏特种部队正在搜查倭国的化学武器研究所。防化兵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小心翼翼地搬运着各种实验器材。
"发现人体实验记录!"一名士兵突然喊道,"整整三箱档案!"
负责现场指挥的华夏军官立即下令:"立即消毒封存,所有接触过这些文件的人员都要进行隔离检查。"
与此同时,在倭国皇宫的地下金库,天皇裕仁正独自一人站在成堆的黄金前。他手中握着一份华夏军方刚刚送达的文件,上面清楚地列明了要求倭国皇室上缴的战争赔款数额。
"陛下,华夏人似乎...不知道这个金库的存在。"侍从官低声说道。
裕仁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把这些都封存好...或许将来...还能派上用场..."
在东京的华夏占领军总部,刘铮将军正在听取各部队的汇报。当听到关于皇宫地下金库的传闻时,他的眉头微微皱起。
"暂时不要动那个金库。"刘铮对参谋们说,"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局势,这些细枝末节...以后再说。"
与此同时,在大西洋战场上,米腐联军正在对d国海军展开最后的围剿。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华夏的货船正满载着从米国采购的战略物资,朝着祖国的方向驶去。
田雨将军站在旧金山的码头上,目送着又一艘满载机械设备的货轮离港。他转身对副官说:"立即给国内发电,第十批战略物资已经启运,包括200台最新式的机床。"
在华夏南部的某个港口,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卸下从中东运来的石油。油罐车排成长龙,将宝贵的燃料运往全国各地。
"报告,新国发来的铁矿石船队已经抵达湛江港。"通讯兵向刘铮报告,"共计50万吨,是上个月的三倍。"
刘铮站在作战地图前,目光在南海区域停留许久。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倭国的投降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华夏要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
"命令海军加强南海巡逻,"刘铮对参谋长说,"同时加快接收倭国海军基地的速度,我们需要更多的深水良港。"
夜深了,东京的街道上依然不时传来零星的枪声。但在华夏军队的严密管控下,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终于开始恢复平静。明天,当太阳再次升起时,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
"特别是潜艇和鱼雷的技术资料,一件都不能少。"海军指挥官王海峰站在船厂总控室,目光扫过墙上密密麻麻的工程图纸。他的副官正指挥士兵们将成箱的文件搬上卡车,这些都将成为华夏海军发展的重要参考。
与此同时,在东京郊外的秘密军火库,第六旅的士兵们发现了堆积如山的未启封的"百式冲锋枪"和"九九式步枪"。沈泉冷笑一声:"这些武器足够武装二十万人,幸好他们没来得及用上。"他转身下令:"全部运走,一件不留。"
而在皇宫地下的密室里,天皇的亲信们正紧张地搬运最后几箱黄金。他们不知道的是,刘铮早已掌握这一切,只是暂时选择了沉默,放他们一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