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以胡制羌
就在几人说话之时,中书监刘放从门外缓步走了进来。
想来又是哪里出了紧要之事了,董昭、满宠、司马懿、辛毗四人齐齐向刘放望去,却注意到刘放身后还有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官员随在身后。
二人先后进了书房之后,刘放小步向皇帝身旁走了过去,那名年轻官员却并没有继续跟随,而是束手站在门旁,不卑不亢,好似诸位阁臣的目光都没有影响似的。
此人便是隐蕃了。
自从十一月初孙权从荆襄之地撤兵之后,隐蕃便快马从襄阳回返了许昌。当时同在许昌的满宠知道隐蕃归返,也看到过隐蕃默记下来的吴国军力、官职、朝野人物以及对话等等。
此事还没扩散开来,本在洛阳的董昭、辛毗与当时在兖州的司马懿并不知晓隐蕃的存在。
满宠略略一笑,没有多言。
已然小步走到了皇帝身边的刘放拱手一礼,呈上了一封文书,紧接着便小声说道:
“启禀陛下,护乌桓将军田豫上表请伐鲜卑,此信方才从代郡送到洛阳。”
“鲜卑又怎么了?”曹睿眉头微皱,同时动手从信封中取出信来:“轲比能才死了几个月,步度根不是又杀了那个轲比能女婿的汉人使者,首级都送到洛阳来了吗?竟又起了事端?”
刘放束手站在一旁,谨慎应道:“是,但情况比彼时又复杂了些。”
曹睿展开信纸徐徐看去,脸上竟也同时起了几分冷笑和讥讽之意,右手持信往满宠的方向递了一递:
“来,你们四人都看一看吧,轲比能一死,鲜卑人竟也闹将起来了,殊为可笑。”
满宠接过信后,持信的双手也略靠向身旁董昭的方向。二人一目十行浏览过一遍后,又将田豫书信传给了司马懿、辛毗二人。
守在门口的隐蕃只觉得新鲜。
隐蕃此前在洛阳太学的时候,并不清楚大魏中枢的工作方式,倒是在武昌孙权那里见识到了些许国家高层的运作。在他昨日回到洛阳正式进了中书当值之后,得知陛下每日都在书房勤政,如今又亲眼见到皇帝与众臣共议,愈发觉得皇帝圣明与和善了。
司马懿起身将信送还到了皇帝的桌案后,就站在刘放身侧,从容说道:
“既然鲜卑眼下如此混乱,田将军所说倒也没错,是该春日稍暖之后征伐了。”
田豫信中,将西部鲜卑部中近来几个月的烂事说的清楚明白。
贺齐布派了汉人使者韩元龙来到步度根处,被步度根亲手所杀,首级连夜送到了代郡。
贺齐布此人本就是借了轲比能的势,如今轲比能被大魏诛杀,派往步度根处的使者死了,步度根又派使者回到西部鲜卑之处,当面斥责贺齐布的无礼僭越行径,弄得贺齐布面红耳赤,当场就下不来台。
但下不来台又能怎样?色厉内荏罢了,步度根身为一部大人敢杀贺齐布使者,位子不稳的贺齐布却万不敢对步度根使者做些什么。
当一个组织处于混乱之中,内部不稳、首领又少威望,从外部稍微递来一点火星,就会将这个火药桶引燃而后爆炸。
这个面斥就是导火索了。
步度根的使者都还没离开西部鲜卑呢,就在当晚,对贺齐布不满的一众鲜卑贵族乘夜将其谋杀,又拥立了轲比能之弟琐奴为首领。
原本分割走西部鲜卑一半部众的、唤作博尔谷的轲比能旧将,不知怎得又与河西之地以北的西丁零人取得了联系,而轲比能之弟琐奴又与北丁零牵上了线,还将幽州以北那些不属于乌桓、素来被乌桓欺压的杂胡和零散的鲜卑小部落纠集起来,俨然要与博尔谷对抗。
总而言之,就在轲比能死后的这几个月间,东至辽西、西至河西的广阔草原上,使者往来络绎不绝,博尔谷、琐奴双方都在笼络人马,一副只待春日变暖就要开打的架势。
且这双方都在试图争取大魏、和步度根、素利、泄归泥等其余鲜卑诸部的支持。
曹睿略带无奈的说道:“牵一发而动全身,轲比能一死,带着整个草原都混乱起来了。”
“田豫表文的主要意思,就是想让大魏选择博尔谷、琐奴一方支持,而后出兵击败另一方,再如征调匈奴骑兵一般征调鲜卑骑兵,达到削弱西部鲜卑、维护草原秩序的目的。”
“但是,田豫的这个想法朕不满意。”
董昭在一旁声音略显嘶哑的说道:“草原上的部族如同流水一般,今日归了这部、明日就会归那部。博尔谷与琐奴二人眼下相争,按照胡人那种多变不定的性格,有了大魏这个‘外人’插手,说不得哪天就能重新盟好,再恢复轲比能当时弹压诸胡的气势来。”
“陛下,臣建议不去掺和西部鲜卑的事情。”董昭淡定说道:“西部鲜卑的博尔谷、琐奴二人不仅是在笼络大魏,也是想要借助亲善大魏的乌桓诸部,还有步度根、素利、泄归泥这些鲜卑人,以及大魏的军力。”
满宠也一并说道:“臣附议。太和四年河北征调颇重,应当休养生意,不应再派兵出征了
。引而不发方才威慑最大。”
司马懿见皇帝表态之后,董昭、满宠二人顺着话头就在后面附和,将自己赞同田豫的话驳回,此刻心头也有些许不快。
但只是过了几瞬,一个全新的主意便在司马懿的脑中浮现了出来。
“陛下。”司马懿对着曹睿说道:“董公与满将军之语甚是,休养生息是对的。”
“但如果只让田豫率领本部督鲜卑、乌桓等一众胡人北进,待获胜之后,对诸鲜卑、乌桓部落以钱帛赏赐。再由田豫出面,与胜方瓜分败方的民众,归于大魏官府直辖,岂不更好?”
“司空之语倒是有趣。”曹睿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说看,怎么直辖?”
司马懿走回座位上,坐下后从容说道:“陛下年初之时不是下令在雁门郡以外置了一处屯所吗?”
“朕记得,就在后汉的善无县故地。”曹睿应道。
司马懿道:“从并州抽出百姓两千人,又从乌桓部中抽了牧民五百,在善无县之地置了屯所,盖房筑墙、开垦荒田、放牧谋生,春、夏、秋三季过后再看,彼处做的倒也还不错。”
“既然大魏能设屯长,与两千百姓一起管理五百乌桓牧民,如何又不能直接管理鲜卑牧民呢?与其让西部鲜卑扯着西丁零、北丁零在草原上打的不可开交,再决出一个新首领来,大魏还不如及时参与进去,还能多获实利!”
曹睿微微意动,看向司马懿:
“司空之语甚妙,只不过幽州、并州边境之地都被现有匈奴、鲜卑、乌桓诸部占据,若真获了几千、数万鲜卑牧民,又该在何处安置?”
司马懿面上也略略起了一丝自得之色,从容应道:“陛下,将鲜卑牧民异地安置即可!自从太和二年凉州、秦州羌人内附屯田,凉州的西平、金城二郡也空出许多可牧之地来。西平郡外的羌人部众屡次试图进入湟水谷地放牧,因彼处民众稀少而又偏远,朝廷竟不能止。”
“陛下,屯驻武威的平远将军夏侯霸离湟水谷地尚有八百里远,此前屯驻西平郡的护羌将军又在沓中屯守、离彼处有一千五百里远,根本顾及不到。”
“朝廷将草原之上的鲜卑牧民迁到凉州西平郡中,一为实边,二为以鲜卑制羌、防止凉州西陲那些不听朝廷号令的羌人作乱,岂不一举两得?”
曹睿听罢,转头看向了董昭、满宠的方向。两人也只是若有所思的神情,并未作声。
“辛卿?”
辛毗轻咳了一声:“司空方才所言臣亦赞同。但其中最关键的事情,乃是选择博尔谷、琐奴哪一方来支持,还有田豫如何纠集诸胡进攻,又该如何防止博尔谷与琐奴联合起来,临时与大魏反目。”
曹睿笑道:“那便是三件事情了。”
“第一件,大魏该支持于谁。田豫有倾向吗?”
司马懿轻声应道:“田豫选了博尔谷。琐奴毕竟是轲比能之弟,但博尔谷不过轲比能旧将,自有亲疏远近之分。”
“那好,就博尔谷吧。”曹睿从容说道:“这个琐奴,朕也不知他为人如何,就当他运气不好。告诉田豫,若琐奴能最后留一条命来,不必交给博尔谷,给他在邺城赐个宅子便是了。”
“第二件事,田豫作战如何?”
满宠此时也笑道:“以臣的眼光来看,田豫作战虽有法度却也呆板,让他去南边与吴蜀作战不行,但在草原上与鲜卑诸胡作战,呆板意味着少有失误,倒也算是一个优点了。”
“臣以为田豫还是信得过的。”
“好。”曹睿点头:“谁可以为田豫智囊,稳固局势,不至琐奴、博尔谷同时生乱?”
辛毗此时拱手说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人选,足堪此任。”
“谁?”曹睿反问,董昭、满宠、司马懿三人也一并看了过来。
“上谷太守阎志。”辛毗说道:“此人乃是前任度辽将军阎柔之弟,在鲜卑之中素有威望。”
“那好,就令阎志去吧。”曹睿点头表示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