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风云57
吹着冷风,明显能感觉到窥伺的视线。
桐桐低声跟四爷说:“这个李世民,处事一点也不磊落。怎么连你也信不过?这事有什么需要盯着的?”
四爷白眼翻她:这么大的热闹,你碰上你也会偷着瞧两眼。这跟磊落不磊落有什么干系?爷还觉得爷是个磊落的人呢,但是你们这么想么?
桐桐:“……”这人……气性也太大了吧!
她说:“这件事能是我的问题吗?”
那是我的问题?
桐桐:“……”那当然也不敢说是你的问题,“这都是原身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娇弱了些。”
咋能是你的问题呢?
“你得保持一些原主的特性,不能叫人看穿!这两年又忙着大事,跟原身父母家人相处的时间少,还没给他们时间调整对你的认识,这不就是事就到了这里了吗?”
反正不管谁的问题吧,都不能是你的问题。
四爷:“……”真狗腿!
“其实,我也觉得是爷做的好!爷是至情至性之人,可自来能正确看待爷的人太少了。窦夫人这般不舍,李家处处谨慎,未尝不是有人感受到了爷的真性情,这才像处处护着你。自来都是爷护着旁人,而今有人真心觉得爷好,想要护着爷,我是真觉得感激……”
四爷:“……”这话假大空,连带敷衍,又太过于着痕迹,拍马屁的功力显见是退步了。
桐桐瞥了人家的表情,他其实是真挺矫情的!大冷天的,台阶给你就得了,非得这么耗着么?
她也不讲究什么仪态了,干脆往席上盘腿一坐,下巴往矮几上一搁,以一种耍赖的姿势呆着:反正已经这样了,你想咋,我随你。
四爷看她:“坐好!!”有人看着呢。
“我不!”桐桐瘪嘴,“我一路上都没停,自己一个人跑了一千五百里路。”你也不算算从雁门关到长安的路途,“我明天还得走,这么大冷的天,还得再跑一千五百里……”
就这么点事不顺心,就开始朝我发脾气。
“我发现现在你一点都不知道心疼人了!”桐桐一边说,一边带上哭腔,“我一个人在那破地方,那么些人那么些心眼,你咋那么放心呢?”
四爷:“……”当她没理的时候,她总能找到她占理的地方,‘常有理’不是说说而已的!有台阶不下,就是这个结果。
桐桐眨巴两下眼睛:你是等着我哭给你看么?
四爷:“……”他把袖筒取下来,拽了她的胳膊,一个一个给她套上。
眼泪都快挤下来的人一下子就笑开了,盛开的跟朵花似的:“把你的衣服给我带两件替换,要你穿过的,我晚上枕到头地下,闻见熟悉的味儿我睡的踏实。”
四爷:“……嘘!”小心叫人听见!
桐桐不由的大笑出声,笑声朗朗不知道有多愉快。
长孙氏轻笑一声,赶紧捂住嘴:什么也没听见,也没有什么过分亲密的举动,若只是朋友之间……其实也没什么。但就是叫人觉得比蜜糖还要甜。
不由自主的,她的嘴角上扬,便笑了出来。
李世民:“……”三郎还成!把林公给逗笑了。
长孙氏心说,林公此刻可不止是林公,那就是娇俏的小娘子,煞是可人爱。但凡男子,得这样的女子垂青,哪有不就范的。
三郎应的一点也不勉强,两人相谈甚欢。相谈甚欢,也不过是小谈了一个时辰。四爷得回府,桐桐第二天一早便得离开,重返雁门关。
剩下的便是称帝!
可称帝是需要契机的,不管是李渊还是桐桐,尤其是对于桐桐来说。
李渊的优势极其明显,他建国的班底是扎实的。可以说是太原附近的文武官员,都是李渊的追随者。
或者说,这些人不仅仅是追随者,他们还是支持者和投资者。
就像是裴寂,此人和刘文静乃是李渊起兵的怂恿者。除此之外,他还将钱财、家将家丁、保护护卫家宅产业的武器,一并都拿了出来。
而李渊为此付出的是什么呢?空头支票——官位。
你就说你想当什么官吧,这个好商量。只要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等打下江山了,咱们慢慢的算总账。
如果说而今的李家算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话,那每一个任职的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咱要是打赢了,就都能分润利益;反之,如果咱要是输了,就算是命留下了,可也落个钱财资产耗尽。
就说,他们敢输吗?
故而,这边的情况就是目标一致,上下齐心,只许赢不许输的信念比任何一方豪强都坚决。
他们更有一个桐桐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现在还打着隋的旗号呢!毕竟他们拥立了杨侑为皇帝,这就给了在乱世中摇摆的官员一个‘投诚’的借口。
像是关中各地,几乎未怎么打就收入李家的囊中,为何?官员不知道皇帝是傀儡么?知道。但知道又怎么样呢?
要是不跟着李家走,那李家得灭我。
要是我跟着李家走,这是没有罪的!我糊涂,我以为是陛下的旨意,就算是李家完蛋了,皇帝又凭什么治罪我呢?对于李家来说,这种投诚的官员也是功臣呀。
横竖都不至于犯错的事,为什么不选择呢?
以维护隋朝统治的面目出现,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所过之处势如破竹不说,还能收获管理各地的官员。这就是班底。
而桐桐呢?除了底层,谁投奔她?可就算是有百姓听过她的名声,想要投奔她。这路途遥远,走得到吗?在熟悉的地方或许还有可能活,离开熟悉的地方,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要扩充人马,除非征战,俘获来。
另外就是大规模发展圈养、羊毛等产业,这是女子就能操持的。只有叫女子真的能有经济基础,才能改变整个上层生态圈。
一千五百里路跑回去,歇都没歇,巡查了营房之后就得议事。
议事的核心问题是:接下来咱们打谁?
庾质认为:“自雁门关长驱直入,取关中。李渊父子野心勃勃……”杨侑为帝王,若是李渊父子做大,杨侑迟早得有性命之忧。只要咱们战胜了李渊父子,杨侑依旧为帝王,林公摄政也未尝不可。
如此也可以解决传承问题,杨侑之后,皆与林公有血缘关系。便是林公自己生了孩子,也可以过继到林家,这都是有操作可能的。
而且,如此也可以使得部下心有依托,知道跟随主公是有前途的。要不然,时间长了,难免会生出二心来。
故而,取关中!既在情理之中,又有可行性。
雁门关突袭,对方不防备之下,胜算极大。
桐桐看庾质:“……敢问庾公,李唐一路势如破竹,走到如今,有征而无战,为何?”
庾质沉吟了片刻,这才道:“李渊此人,出身关陇贵族……”
对!不仅是关陇贵族,更是关陇贵族中的核心家族。“他与贵族官寮关系莫逆!此人圆滑,少与人交恶!便是宇文家,早先他亦与人交往密切。”
桐桐点头,正是如此!人际关系和政治地位,决定了他一起事,就能得到整个阶级支持!那么,你得想想,我们取关中,对抗的只是李家吗?
李家的出身决定了他们能服众,而我想要服众,靠什么?
打仗!
打仗牺牲的是谁的命?是我的命?是李渊父子的命?是关陇贵族的命?还是你庾质的命?
她就说:“为国为民,天下为公。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要践行的!李唐而今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保证的局部的稳定,当地的百姓终于在来年能按时春耕了,我们来打破它吗?”
庾质:“……”
桐桐又问:“我再问一句,李唐而今算是苛政暴政么?”
庾质沉默良久,这才又道:“李渊卑身下士,网罗人才。不拘是衣冠子弟,亦或是三秦庶士,再或者官吏长史,无不归附。与贵族,他们同气连枝;与官寮,他们大胆任用;与庶民,他们极尽安抚。此人可谓是交际广泛,人脉细密,知人善任,深得民心。”
桐桐就看他:“反之,敢问,隋之名声如何?杨氏如何?”
“林公之声誉……”
“我的声誉是庶民杨青鸟的声誉,是‘为国为民,天下为公’的声誉!假使我不顾百姓将士死活,我何来声誉?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庾质哑口无言,确实有些无言以对。
周法尚这才道:“依主公之间,该取何处?”
桐桐:“……”这不是商议么?
这样的议事持续了到了接近年关,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有了目标。
这个人叫王仁恭,此人乃是马邑太守。马邑是大隋与突厥互市的地方,距离雁门关并不远,大致有个一百五六十里这么一点距离。可以说就是左邻右舍的关系。
因着两国在此交易,此人就来投山门了。
一边呢,自己是隋皇室,声名显赫,手握重兵;另一边呢,自己与始毕可汗结义,关系和睦。
他的官要做的安生,那自然会来拜山门。
桐桐听了名字,就问说:“谁来了?”
“马邑太守王仁恭。”
桐桐眼睛一亮,这不——目标有了。
历史上这个时期出过一个真汉奸,叫刘武周。这个人是王仁恭的部下,因着跟王仁恭的小妾勾搭在一起,怕被顶头上司发现,干脆就把王仁恭杀了,而后在马邑起事!
别人跟突厥往来,那仅限于相互之间客气着些,口头上哪怕跟你称臣呢。
但是这位不一样,这位是偷着联络突厥,想引突厥进关!
这不仅仅是一次拿住汉奸的几乎,还是再暴揍突厥一顿的时机!若是揍好了,边界可以先朝北再推一线!
突厥嘛,李世民的评价是中肯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胜为求财,败无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