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一家子自私鬼

崔娴重生以来,赚钱不少,相比较其他人来说,赚钱速度也是很快的。但她对生活质量有要求,买的东西价格也都不便宜,这用起来更快。

到处买买买,要是综合家产来说,的确是很丰厚。不过兜里的现金,就没有多少了。

高品质的生活,就是需要钱财来供给嘛。没关系,这样赚钱才有动力呢。

崔娴登着三轮车,计算了一下家里照片用得上相框的个数。等回家,自行车上就驮着几个相框。

见到相框拿回来了,老太太眉开眼笑的。手指头摸了摸相框周边,打磨的很细致,一点毛刺都没有。

崔娴挑了一个a2大的相框,把上次的照片装进去。按照老太太的要求,在合适的位置钉了个钉子,然后把相框挂上去。

老太太盯着相框,这笑意更甚。这样,以后天天就能看到崔娴的笑脸了。

想她的时候,就能看看照片。

明明真人就在眼前,可老太太总好似看不够似的。拿着小板凳,坐在那一直盯着相框。

“我在这呢,您想看,可以看我啊。”崔娴盯着墙上的照片,拍照技术还算不错。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的。

“你这一天忙忙活活的,哪里有照片上消停。”她倒是想一直盯着娴丫头看。

可崔娴一天事情不断,偶尔还得应付那些知青父母。俩人正说话的功夫,听到外面有动静。

果然,又有一位知青父母,来送东西了。起初崔娴没特意交代,这些父母是担心孩子在那边冷着、热着、饿着、委屈着。

什么都想让崔娴帮忙带过去,还有人打了个包袱卷,请求崔娴帮忙送到地方。

这是真把崔娴当冤大头了,她好说话,不代表什么事儿都满口答应。

崔娴拒绝几次之后,她帮忙捎带东西的原则,也就传开了。后来陆续上门的知青家属,也没再强人所难。

到陕北插队的知青不在少数,但崔娴说只给本大队的知青带东西,而且这东西,不能太大。可以帮忙带钱、粮票、信和一些小东西。其他的一律婉拒。

为了保险起见,她有一个专门记录捎带物品的小本子。她把东西罗列清楚,家属在上面签字。

等把东西送到位之后,也会让收货的知青签字,这流程就算结束。

让她捎带东西的人不少,就算是家属把东西包裹好,她也安全送达,可还是无法避免出现问题。她可不希望自己做好事儿,最后落得一身埋怨。

当面都清点好,签字,双方都省心。

老太太见崔娴也不任由人揉捏,她也没再多说什么。不过每次有知青家属过来,她也在旁边守着。生怕这些知青家属,把娴丫头给欺负了。

消息传开之后,有些个家属也就自觉不再为难崔娴。也明白,这一路长途跋涉,她帮这个带一些,帮那个带一些,加起来这分量可就不小了。

钱财、粮票等方便携带的,让她帮忙带过去,还得送到生产队,也给她添了不少麻烦。请她帮忙的,也多几句恭维。

崔娴与许多知青,关系并不是很熟络,明面上过得去就算了。

不过这关系特别好的除外,比如隔壁院的于桂芝家,她妈妈就让崔娴,帮忙捎带了一床蚊帐。于桂芝的母亲,是真怕给崔娴添麻烦。

那床蚊帐是折了又折,叠了又叠,压缩到最小送到崔娴手边儿的。也不是空口白牙请她帮忙,来的时候还带了一点水果。

多少,也是人家那份心意。人情世故,都是有来有往的。

不过今日来的家属中,却是有个崔娴意想不到的人。刚答对完几个家属,还没等送人走呢,又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

崔娴回头,瞧着是个眼生的。礼貌的问了一句:“您是谁家的家属?”说完,崔娴耷拉眼皮子,目光落在女人腋下夹着的包袱卷上。

这人怕不是把家里的被褥都搬来了,好大一个包袱。

来的人自报家门,说是冯朝旭的妈,知道她在陕北插队,让她帮忙带点东西。直接就把捆绑好的被窝卷,放到崔娴脚边的凳子上。

这一路过来,可是把她给累坏了。棉被夹在腋下还热,现在大汗淋漓的。顺势,就坐在旁边的凳子上。

众人看到那么大个被窝卷,撇嘴想这人可真不客气。

“不好意思,这么大的东西,我没办法带过去。”当着众人面,崔娴纵使是心里头膈应冯朝旭这个妈,也不好发作。

心想这一家人,都是自私鬼。有其母必有其女,怪不得冯朝旭那样自私自利,原来是有迹可循。

“什么没办法,别人的东西你都能带,凭什么我的东西不能带。”冯母听着崔娴的话,她还火冒三丈急眼了:“我闺女来信说冬天冷,你要是不把这些东西带过去,冻坏了她你要负责的。”

听听,这人说的是什么话,一家子白嫖精啊。

崔娴也不是任由人欺负不吭声的主儿:“她又不是我生的,我负什么责。”这人说的话,没根据的。

要是带钱,崔娴或许考虑考虑,帮忙带过去。但若是这么大的东西,她肯定不会帮忙的。冯母出了这个门,爱怎么说怎么说去。

“你凭什么不负责。要不是你嫌弃毛纺厂的工作,我闺女才不会进那个鬼厂,天天吃苦受累,冬天冻死夏天热死的。就是你搞的鬼,你就有责任。”冯母现在是拿出来,护犊子的架势。

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是因为崔娴的缘故,她女儿才去受罪的。

崔娴也是真佩服,这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她闺女本来是要留城的,是谁一手把她推到陕北去的。现在反倒是埋怨到自己身上来了。

围观的人不知道缘由,却是有人了解冯朝旭这个亲妈的德行。

“哇,真是的了便宜还要卖乖。”有人奚落,插队的日子什么样,进厂上班的日子又是什么样。冯母还真好意思张口说这话。

“冯家嫂子,你闺女要是不想进厂,可以把名额转给我女儿嘛,价钱好商量。”有人嫌进厂上班辛苦,可有人还巴不得,能让孩子轻松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