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走马观花做调研1

李晓阳既已应允米建朝要加快行程,米建朝便一门心思专注于配送任务,不再刻意顾及李晓阳的调研节奏。货车在乡村道路上疾驰,很快便抵达了第四个电商网点。李晓阳抬眼望去,只见招牌上写着“驭龙镇梅家村邮乐购”。

趁着米建朝忙着卸货的间隙,李晓阳快步走到店老板苗志勋身旁,简单寒暄后便切入正题。苗志勋为人实在,打开话匣子就坦诚说道:“其实啊,我们打心眼里特别欢迎邮政公司能给我们免费送货,这事儿一听就知道是政府为咱老百姓谋福利呢。”李晓阳顺势问道:“那你觉得他们帮忙送货,真真切切能帮你们节省经营成本吗?毕竟这也是电商配送服务的重要初衷。”苗志勋挠了挠头,认真地说:“这个嘛,说有帮助吧,确实有;但要说帮助特别大,倒也算不上。”

李晓阳满脸疑惑,追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家都免费送货上门了,按道理讲,不就省了你外出采购货物的时间和运输费用了吗?”苗志勋露出一脸憨厚的笑容,解释道:“领导,您说的这个理儿没错。可实际情况是,邮政配送的货物种类不全乎,咱老百姓日常需要的好多东西,在他们那个配送平台上根本找不到。所以啊,我还是得时不时自己跑到县城的批发市场去拉货。虽说因为邮政送货,我外出拉货的数量少了些,可该花的时间还是得花,该消耗的油钱也省不了多少,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进货难题。”李晓阳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这里面的实际困难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解决。”

说话间,米建朝手脚麻利地卸完了货,催促苗志勋赶紧点验货物。待苗志勋确认无误后,米建朝立马跳上车,发动引擎,朝着下一个网点风驰电掣般驶去,丝毫没有耽搁,一心想要尽快完成今日繁重的配送任务。

李晓阳刚上车还没满五分钟,货车便稳稳停在了下一个网点前。他抬眼望向招牌,只见上面写着“翠屏乡小龙门村邮乐购”。李晓阳满脸疑惑,忍不住向米建朝发问:“米师傅,这才过去十几分钟,怎么一下子就换了三四个乡镇了?我本以为咱们是一个乡镇挨着一个乡镇依次配送呢。刚才还在枫桦乡,接着到了驭龙镇,现在居然又到翠屏乡了,这路线安排得有些出乎我意料啊。”

米建朝一边稳稳地操控着方向盘,准备停靠货车,一边耐心解释道:“李主任,咱们这个配送工作,是按照规划好的线路来进行的,可没法按乡镇来配送。您想想,要是按乡镇配送,那货车得在乡间小道上拐来拐去,绕很多冤枉路,配送效率会大打折扣。所以现在我们是沿着一条条既定线路依次送货,一条线路可能会贯穿好几个乡,这样才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货物及时送到各个网点。”

李晓阳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意识到,自己原本以为电子商务配送工作是依照行政区划开展的想法,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看来这配送工作背后,有着一套更为复杂且注重效率的运作逻辑。

小龙门村邮乐购的老板是一位年轻的女生,模样清秀,名叫郭丹丹。店铺面积虽不大,但被她打理得干净整洁,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李晓阳像往常一样,主动上前与郭丹丹搭话,询问店铺经营中存在的困难。郭丹丹到底年轻,心直口快,说话毫不客气:“我觉得邮政局搞的这个电子商务配送服务,说它一点用没有吧,也不太对;可要说作用特别大,那也真算不上。”

李晓阳脸上挂着笑容,追问道:“那你觉得为啥作用不大呢?从理论上来说,这应该能给你们的经营带来不少便利才对。”郭丹丹皱了皱眉头,直言道:“您是政府领导,有些情况可能不太了解。老百姓日常买东西,有自己固定的喜好和习惯。邮政配送平台上卖的那些东西,很多在我们村里根本不受待见,老百姓都不怎么用。而老百姓真正需要购买的东西呢,平台上又常常缺货,您说这能有多大作用?”

李晓阳微微一怔,疑惑道:“不会吧,我之前看过他们的平台,感觉商品种类挺齐全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物品基本都涵盖了呀。”郭丹丹却不以为然,撇了撇嘴说:“是,平台上的商品是都有,可那些品牌好多我们都没听说过,老百姓根本不认。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就认准那几个常见的老牌子,他们就喜欢买那些,对平台上那些小众、不知名的品牌,看都不看一眼。”

李晓阳听后,认真地点点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行,你反映的这个问题我记下来了,回头就跟邮政局的领导好好反映反映,看看能不能进一步丰富平台上的产品种类,多引入一些老百姓认可的品牌。”郭丹丹一听,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连忙说道:“那就太好了!虽然现在平台上东西是不少,但老百姓不认,生意就难做。要是您能让邮政局的平台挂上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东西,那可就帮了我们大忙了,对我们小店的生意肯定有很大帮助。”

很快,货物交接流程便顺利完成,他们再度启程。短短几分钟后,便抵达了下一个店铺。李晓阳抬眼望去,招牌上写着“翠峰乡赵家庄村邮乐购”。

眼前的店铺外观破破烂烂,与周边房屋相比显得有些陈旧。不过,它的面积倒是不小,目测有200多平米,在这村子里算得上是比较大的建筑了。然而,走进店内,李晓阳却看到了一番凌乱的景象。各类货物随意摆放,毫无秩序可言,地上还散落着一些杂物,整个空间显得杂乱无章。

李晓阳小心翼翼地在店内转了一圈,仔细查看货物的情况。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竟发现有些产品已经过期了。李晓阳不禁皱起眉头,对店铺老板说道:“老板,您这货物放得这么乱,要是有顾客来买东西,您能快速找到并卖给老百姓吗?”

店铺老板是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名叫赵老四。赵老四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说道:“嗨,有啥乱不乱的。我有时候找不着的东西,我们村儿里的老百姓都能找得着。他们来这儿买东西,自己动手找就行,都熟门熟路的。”李晓阳听后,无奈地笑了笑,说道:“看来您和村里人的关系可真好啊,客人到店里都能自己拿东西,这种相处模式挺特别的。”

赵老四嘿嘿一笑,说道:“都是乡里乡亲的,大家彼此信任,有啥不放心的,自己拿更方便。”李晓阳接着好奇地问道:“可是您也得打理打理这些货物呀,您瞧,有的都过期了。要是不小心把过期的东西卖给老百姓,这对人家身体不好,也不太道德吧?”赵老四却不以为然,大大咧咧地说:“这有啥呀,过期又吃不死人,没啥大不了的,大家也都不讲究这些。”

李晓阳听了这话,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心想,这位赵老四大爷的观念实在太陈旧,和他沟通起来困难重重,很难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刘一萍站在店门口,看到店里乱糟糟的模样,根本不愿意往里走。又瞧见李晓阳与赵老四交谈时那有些无奈的样子,忍不住在一旁抿着嘴偷笑。

而米建朝可顾不上这些店内的琐事,他动作麻利地将赵老四订购的为数不多的货品从车上搬下来,放到指定位置,随后让赵老四签单确认。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米建朝迅速关上货车车门,发动引擎,准备赶往下一个配送地点,毕竟他今天的配送任务还很繁重,不能在此处耽搁太久。

李晓阳见状,连忙和刘一萍匆匆上了车,货车继续向前行驶。车子刚驶出几百米,便拐上了一条岔路,缓缓进入了另外一个村庄。远远望去,这个村庄规模明显不大,房屋稀稀落落,分布在道路两旁。

货车稳稳停下,李晓阳看到眼前的店铺,面积果然更小,仅有一间房的大小。不过,虽然店铺空间有限,但被打理得还算整洁,招牌也是崭新的,上面写着“翠峰乡李家庙村邮乐购”。李晓阳走上前去,与店老板李志国攀谈起来:“老板,你家店铺面积不大呀。我想问问,你们村有多少人呢?这店铺规模和村子人口数量也有关系吧?”店老板李志国叹了口气,说道:“嗨,我们这个小村子总共就500人,可实际在村里常住的人,连300人都不到。村子就这么点人气,店铺弄大了也没顾客,根本没用。”

李晓阳一边与李志国聊天,一边留意着米建朝的动作。只见米建朝从车上搬下一些酱油、盐、醋等日用品,整齐地放到小店门口。李晓阳环顾店内,发现商品品种十分稀少,不禁疑惑地问道:“你的店铺就卖这么几样东西,咱村里老百姓日常需求能满足吗?感觉选择有点少。”李志国无奈地摆摆手,说道:“嗨,我们村老百姓日常也就是买点这些生活必需品,再高端、种类再多的东西,也没人买。进回来卖不出去,堆在店里占地方,还浪费钱。”

李晓阳追问道:“可老百姓生活中总会有其他需求吧,店里没有的东西,他们怎么办呢?”李志国挠挠头说:“那还能咋办?他们只能去外村买,要不就去县城买。反正我这店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能摆下这些货就不错了,实在没能力扩充商品种类。”

李晓阳听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心里明白,像这样的小村子,受限于人口规模和消费能力,店铺经营确实面临诸多困境。但从电子商务全覆盖的角度来看,如何满足村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思索片刻,李晓阳转身,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李家庙邮乐购网点,重新回到货车上,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继续今天的调研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