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走马观花做调研5
没过多久,米建朝驾驶着货车稳稳地停在了小饭店门口。李晓阳和刘一萍向热情的服务员告辞后,便登上货车,继续奔赴下一站。车子朝着深山方向行进,道路愈发狭窄,山路崎岖蜿蜒,每前行一段距离,都能感受到地势的起伏变化。
经过一番颠簸,他们很快爬上了一个小山岗,随即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村落。这个村落名叫蓖麻垴,放眼望去,村子规模不大,看样子也就百十来户人家。令人诧异的是,村里竟不见一家商店的踪影。然而,大老远就能看到“电子商务全覆盖蓖麻垴村邮乐购”的招牌,高高地悬挂在一户民房的房顶上,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
货车缓缓停在了那户悬挂招牌的房子前。只见大门紧闭,屋内毫无动静,显然没有人在家。米建朝对此情景虽有些无奈,但依旧熟练地跳下车,将这家订购的两箱啤酒从货车上卸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大门口。
李晓阳见状,心中满是好奇,也迅速从车上跳下来,疑惑地问道:“米师傅,就把东西这么直接放在门口,能行吗?万一丢了或者被雨淋了怎么办?”
米建朝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回答道:“那还能有啥办法?屋里没人,估计是出门办事去了。在这村子里,大家彼此都熟悉,东西放一会儿一般没啥问题。”
李晓阳环顾四周,越发不解:“咱们推行的电子商务全覆盖项目,不是都依托商店来开展吗?可这里看起来明明就是一户普通民房呀,怎么回事?”
米建朝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解释道:“李主任,你有所不知,这个村太穷了,压根就没有商店。这户人家其实就是村支书的家,电商网点就设在这里。”
李晓阳皱起眉头,追问道:“既然村里没有商店,那最起码也该把这些货物和电商设备放到村委会吧?为什么要设置在村支书家里呢?这听起来不太符合常规操作呀。”
米建朝笑了笑,说道:“李主任,有些村子情况特殊,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有集体资产,也就没有专门的村大队部。所谓的大队指挥部,平时就是在村支书家里办公,大家都习惯了。”
李晓阳对此仍持怀疑态度,反驳道:“米师傅,就算村大队在村支书家里办公,可现在不是还有扶贫驻村工作队吗?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吧?那好歹算是个公共场地,把电商网点设在这里,总比放在个人家里更合适,也更能体现项目的公共服务性质呀。”
米建朝听后,只是笑了笑,无奈地说:“李主任,这事儿就不是我能操心的了。具体他们是怎么商量、怎么安排的,我也不清楚。我们送货的,就按单子上的地址送,其他的也管不了那么多。”
李晓阳看着门口放置的两箱啤酒,还是有些不放心,建议道:“米师傅,你看要不要再给这家打个电话确认一下?万一东西丢了或者出什么岔子,也不太好。”
米建朝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说道:“李主任,我们送货的时候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在这村里,邻里之间都知根知底,民风淳朴,根本没人会偷东西,你就放心吧。”
无奈之下,李晓阳只能再次登上货车。车子很快发动,朝着下一个村子驶去。车子驶入了一条狭窄的沟谷,沟道两旁山势逼仄,道路蜿蜒曲折。他们在这条狭窄的道路上行驶了许久,才终于遇到一个规模不大的村子。李晓阳在村子里四处张望,却始终没有看到电子商务全覆盖的招牌。就在这时,米建朝突然将车子停了下来。
李晓阳满脸疑惑,开口问道:“米师傅,为什么把车停在这儿呀?这里看起来不像是电子商务网点所在的地方。”
米建朝转过头,对李晓阳和刘一萍解释道:“李主任,刘主任,你们要是想去看看那电商网点,就跟我走吧。这村子里的路太窄了,咱们的货车根本开不进去。”
说着,米建朝利落地跳下了车,打开货车车厢,从里面拎出两袋洗衣粉,抬腿便朝着旁边一条羊肠小道走去。
李晓阳和刘一萍对视一眼,连忙跟了上去。只见米建朝拎着两袋洗衣粉,在错综复杂的小巷中左拐右拐。没走多远,便来到一处陡峭的台阶前,他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爬了好多级台阶后,终于到了半山腰的一条小路上。
此时,李晓阳终于看到了“电子商务全覆盖崔家峪村邮乐购”的招牌。很显然,这个招牌同样挂在一户民宅的外墙上。李晓阳满心好奇,忍不住问道:“米师傅,这个电商网点也是在村支书家里吗?”
米建朝点了点头,说道:“哦,没错,这个确实也在村支书家里。不过看样子,这会儿家里有人。”
李晓阳看着那狭窄的山路和远处的货车,不禁皱起眉头,疑惑地问:“这配送可真是个难题啊。咱们能不能给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下来接货呢?这样来回跑太麻烦了。”
米建朝笑了笑,说道:“要是他们订的货多,我肯定会打电话,让他们过来一起帮忙搬上去。可就这两袋洗衣粉,专门打电话叫人下来,不太值当,还不够电话费哩,我就直接送上去了。”
说话间,这户人家走出一个妇女。她看到米建朝等人,脸上立刻露出热情的笑容,快步上前接过那两包洗衣粉,还十分客气地邀请几人到家里坐坐,喝口水。
米建朝婉言谢绝道:“不了,妹子,我们还有好多货要送,实在没时间,下次再来。”说完,便领着李晓阳和刘一萍沿着原路返回。
在回车的路上,李晓阳心里一直琢磨着那两袋洗衣粉的事儿,忍不住问道:“米师傅,我看这村子就订了两包洗衣粉,感觉不太像是村民日常急需用的东西呀,这是咋回事?”
米建朝笑着解释道:“哈哈,李主任,是这样的。在确定农村电商网点之后,我们邮政对这些网点有要求,规定每周这些村子都得订货。要是不订货,就取消他们的电商网点资格,还要收回我们之前赠送的电脑、货架、宽带、大喇叭等相关装备。所以有时候,即便村子里的老百姓没啥实际需求,村干部为了保住网点,看到家里缺啥东西,就会让我们送点,哪怕送的东西不多。”
李晓阳听后,苦笑着说道:“这不是纯粹浪费咱们的油钱嘛,跑这么远就送两袋洗衣粉。”米建朝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那也没办法呀,总得有个要求来维持这些网点的运转。要不然,这些网点很快就会变成‘死网点’‘僵尸网点’,用不了多久,就彻底消亡了。到时候,不但没人订货,估计那些装备也会被挪作他用或者直接没了。”
李晓阳和刘一萍听了,深以为然,可一时之间,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他们也实在想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将这些问题默默记在心里,留待后续研究探讨。
离开崔家峪村后,货车朝着清泉村驶去。清泉村的道路同样极为狭窄,货车在蜿蜒的小巷子里小心翼翼地穿梭着,车身几乎与两侧的墙壁擦身而过。
李晓阳看着这艰难的行进状况,满心疑惑,不禁问道:“米师傅,这次配送的东西很多吗?咱们为什么非要把车开进村子里呢?是不是也能像之前那样,把车停在路边,直接把货物搬过去?这样感觉能避免很多麻烦。”
米建朝一边专注地操控着方向盘,躲避着路上的障碍物,一边回答道:“哈哈,李主任,这个村子订了几包饮用水,那玩意儿可重了,要是靠咱们拎过去,得费好大劲。我看这道路宽度,货车应该能勉强通过,所以想着直接把车开到驻村工作队那儿,这样能省不少事儿。”
李晓阳接着问道:“哦,这么说这个村子有商店吧?要不然怎么会成为配送点。”米建朝扭过头,对李晓阳说道:“嗯,倒是有个小卖部,它和驻村工作队、村大队部在同一处建筑里,位置比较集中,所以配送起来相对方便些。”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突然“嘣”的一声巨响,刘一萍身旁的倒车镜被突如其来的东西砸得粉碎。
这声巨响吓得刘一萍不由自主地尖叫一声,整个人瞬间伏在了驾驶台上。
米建朝反应迅速,立刻紧急刹车,随后快速下车查看情况。果然,货车右侧的倒车镜已被砸得稀烂。李晓阳和刘一萍也赶忙下车,满脸惊愕地查看事故原因。然而,环顾四周,附近竟然一个人都没有,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大家摸不着头脑。
李晓阳仔细地四处观察了一番,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在道路上方,有一处架空的电线,架设得非常低矮。货车经过时,车厢顶部不慎将电线挂断。而这根电线原本是用砖头压在两侧房屋的房檐上固定的,电线被扯断的同时,也将房檐上的砖头带了下来,正好砸中了货车的倒车镜。
此时,货车距离驻村工作队的位置已经非常近了,不过二三十米的距离。听到响声后,驻村工作队的人走了出来,是一位60多岁的老汉。
米建朝赶忙向李晓阳介绍道:“这位就是村邮乐购的老板李黑小。”
李晓阳走上前,向李黑小说明了情况,解释是因为电线挂得过低,货车通过时不小心将其挂断,进而导致了倒车镜被砸。
米建朝一脸愧疚,不好意思地说道:“李老板,这事儿怪我没注意,是不是得找到这户人家,给人家赔偿损失啊?”
李黑小却十分豪爽,大大咧咧地说道:“管他干啥,他们把电线拉得这么低,还让不让车过了。没事儿,你们把车开过去,到店里卸货吧。这家主人上地里干活去了,等他们回来,我跟他们说,让他们重新把线接上去就行。多大点事儿啊,别放在心上。”
米建朝和李晓阳听了,连忙连声道谢。随后,他们将车开到灵隐乡清泉村邮乐购网点,把几包矿泉水卸了下来。趁着这个间隙,李晓阳和米建朝与李黑小攀谈了几句。
李黑小感慨道:“咱们邮政要是能送点儿蔬菜、生鲜啥的,那就太方便了。你看驻村工作队平时吃饭,想买点儿新鲜蔬菜,还得专门跑到县城去买,实在太不方便了。”李晓阳认真地听着,连忙答应回去后一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争取为大家解决困难。
离开清泉村后,货车抵达了最后一站大石板村。这个村子和前面的崔家峪村、蓖麻垴村情况类似,电子商务全覆盖的招牌挂在一户民房外,可家里却没有人。
米建朝无奈之下,只好将车上仅剩的两箱方便面卸下来,整齐地放在门口。之后,他又费力地将车辆倒回了很远,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岔路口,完成掉头。
最终,货车缓缓驶上了返程的道路,结束了这一天忙碌且状况频发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