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待得习惯

第203章 待得习惯

方明峰一家进包间的时候,方明澈、林嫣正和两家父母说着这次出去游玩欧美的经历。林怿和方明成、韩平、方健在一旁听着。

小偏院弄好,方父、方母搬进去住。方明澈又请了方明成和韩平搬回来一起住。反正正房西屋空着。

这样,院子里有青壮。他就不用担心万一又有小偷入室盗窃了。

去年有人偷车轮,吓着了畅畅。那之前还吓着了怀孕的朱文娟。他和古之光带着大杂院的青壮朱大海、胡勇等人把贼娃子打得着实有点惨。

那一次,算是整顿了那一片的治安。很长一段时期都没人再往大杂院和小偏院行窃了。

但是,他在那一片的名声着实有些大。都晓得他挣大钱了,藏都藏不住。他让老头子要不干脆就住四合院的那个偏院。

但老头子说生意好,那个偏院五间房,一天满员能挣十块钱。而且小偏院里就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一台小天鹅的半自动洗衣机。

但是,如今存银行就给存款单,这个不是实名制的。偷了去旁人也能取出来用。方明澈怕外人揣测他爹有钱或者存款单,上门来偷。就还是把明成和韩平叫回来居住了。

这俩之前不想和他们一家四口还有方敏一起住小偏院,倒不是嫌弃正房西屋吊死过人。而是方明澈和林嫣成天恩恩爱爱的,他们两个享受未婚待遇的已婚青年不想和他们一起住。

现在和老的、小的一起就没关系了。他们的钱也是一个月寄十块钱回去,剩下的攒着准备在首都买房子。这两年多,首都的房价真的是在涨的。未来,想来首都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那只会越涨越高。

这样住一起,他们多少还省点房租呢。吃饭也可以搭伙,然后领一份餐补还有剩的。所以这俩乐呵呵的就搬回来了。

照片,何师傅也洗出来了。昨天就给了在大栅栏帮忙的方健带回来。这会儿大家在传阅。至于洗照片的钱,何师傅肯定是给了优惠价的。

韩梅、方敏和方芳、颜颜在陪着康康、畅畅玩耍,也顺道听着那边的谈话。眼见有照片被传阅过了,韩梅也过去拿过来大家看。

畅畅看到上头的自己,拿手戳戳又拍拍自己胸口。

韩梅笑着应和,“是你哦”

她带大了两个弟弟,对于怎么和小孩子打交道自然是有经验的。以前就把颜颜哄得很喜欢跟舅妈一处,如今对畅畅自然也是如此。

不过,方明澈是熟知她上辈子对没有钱的亲戚家孩子的做派的。

“嗯。”畅畅用力点头。

看到二伯、二伯母进来,方明澈忙站起来,“二伯、二伯母,杨伯母、明峰哥、嫂子,惠惠,快进来坐。”

大家围坐在拼在一起的两张大桌旁,火锅也是两个。这样不至于有谁夹不到菜,说话也方便。

眼看人到齐了,林嫣拿着点菜单让二伯他们加了几个喜欢吃的菜,便递给了服务员,“上菜吧。”

之前店里也给上了些银耳汤和小吃拼盘,肯定没有让客人干坐着的道理。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要收钱的。

方明峰一家到来,立即又多了方桐和方妩两个小朋友。尤其是方妩,受到了两个小哥哥的热烈欢迎。

看这两个小皮猴子消停下来,都刚跑过去逗小妹妹,方芳和颜颜都松口气。两人相视一眼,姐姐不好当啊!

涮火锅的时候,林嫣让方敏看好畅畅,自己和在座亲朋分享着欧美的小费文化。

方母道:“饭菜以外还要额外给钱,哪有这个道理啊”

“人家有服务啊,这算是给的服务费。就所有餐费的10%——15%。咱们的国营饭店、国营的公交车,那根本没有服务可言。让我给他们服务费,我才不舍得呢。”林嫣道。

她顿了顿又道:“我和明澈在天安门广场卖大碗茶的时候,外国游客也时常给我们小费的。”

林母道:“那今天是不是也要给”

这么多人,一顿吃下来怕是两百没跑。点菜的时候她看了下,牛羊肉、黄喉、腰等等荤菜,那可都是四块钱一份。

这店里的一份就摆着好看,量很少。叫上两份,一人一片都未必能摊分到。硬菜她看女婿都是直接四份、四份的叫的。那小费岂不是都要二三十相当于她半个月的退休工资了。

林嫣想了想道:“应该不用吧,在国外给是入乡随俗。回来了,我还是不想做这个引领风俗的人的。”

那还不知道多少没有给小费习惯的消费者,回头被迫给小费时戳她的脊梁骨。说她去了一趟国外回来骚包,钱多了烧得慌!

而且,如今国内的服务行业态度这么好,一定程度上本来就是为了和国营饭店竞争。他们不去国营饭店、来私营的照顾生意就很好了。

这敢离乡背井来开火锅店的,手上都有真功夫。要不然,首都的门面房房租好贵啊,怎么负担得起在座哪怕是不能吃辣的,涮白锅也觉得口味很是不错。

方父和林父、方二伯凑一堆,都在说着如今做餐饮生意真还挺赚的。方父想把大儿子、大儿媳也叫来首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了。

方明峰道:“人家是为人民币服务的,又不是为人民服务。不赚钱图什么而且,房租、食材、人力成本,水电费,这哪样不要钱啊”

他岳母问道:“那这一顿他们能赚多少”

方明峰回想了一下,刚进来的时候看到外头的桌子都坐满了。

“这样的生意,估计能赚30%以上。”

方母咋舌,“那咱们这一个包间就要赚五六十。一晚上”

堂嫂道:“伯母,外地人想来首都做生意,肯定得有人罩着的。真到了分钱时候,不知道多少吃干股的呢。”

她家的录像厅就是如此!

方父想起王家分走旅行社和手工艺品专卖店40%的好处,点点头。他虽然不知道具体数据,但就看林嫣的兄弟媳妇一个月能挣到300,这40%也绝少不了。

但是,没人罩着怎么行这火锅店要是有人来闹个事,就不好继续开了。不说别的,那无赖上门来吃了,扯根头发丢锅里再闹起来,都能让店家吃不了兜着走。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啊!

不过,这些人肯定都是针对没靠山的那种店子。有人罩的、各方面关系疏通好了的,他们不敢。他们缺钱用,却不欠收拾。

最后吃下来,了206。老板娘结账的时候把6块的零头给抹了。说话的时候她听出方家人的口音,“你们也是四川人啊”

方母点头,“是啊,我们乐山的。你们哪里的”

“我们重庆的。来,送你们一张金卡。下次来可以直接八八折。”

林嫣收了起来,“好,下次还来你这里吃。”

这估计不是给老乡的,本来就是给消费到了一定额度的客人的。

大家吃得都不少,便步行过去逛一逛天安门广场。车子就停在火锅店辟出来的停车场。

二伯听方父说他会开车了,还考到了驾照便问道:“那你能开着走了”

之前他约过这个堂弟去钓鱼,结果回复他说要背驾校考题。所以今晚他就问一下。

“那当然,我自己去硬考的。那天明澈、阿嫣他们回来,就是我去首都机场接的。这大城市不像我们小地方,走个关系就直接拿本本了。”

方明澈讪讪一笑,他就是托明峰哥去走关系拿的驾照。不过他是上辈子考过的,这辈子实在懒得再考一次。

方明峰在旁边和他说了,想把明惠弄到他的旅行社干活。

方明澈挑眉,“怎么不早打注意啊”

这要是早打注意,暑假两个月都够过实习期了。下学期开学前直接把工作卖出去,还不用中途换老师。

明惠做事没什么规划也就算了,明峰哥不像是这样的人啊。

方明峰叹口气,小声道:“之前说好的让我岳母留在这里带桐桐和小妩。但孩子舅母突然怀孕了,要老人回去照顾。我岳母吧,怕儿媳妇说她内孙不带、带外孙,以后不给她养老。就直接和我们提了要走,还说正好我父母也在这里。”

方明澈想了下,明峰哥小舅子目前也是只生了一个女儿。这是要追生儿子啊!这种事好像确实也没法提前两个月规划好。

而且,明峰哥是准备明年广州的房子交了房,装修好让老婆、孩子去广州。他肯定就不会规划把父母、妹妹弄到首都来了。

方明澈道:“那惠惠是要打电话辞职、卖工作?我说实话啊,我要试用的。如果她不能胜任工作,我不会因为亲戚关系就留用。”

学历低一点,如果学习能力强也行。旅行社里谢娉的学历最低,小学就读了两年。但她做事不错,也善于学习、肯下苦功夫。

当然,谢娉学历这么低还收进来,方明澈对员工也是有一番解释的。她属于是替中层领导解决家属工作的。如果能做到社长及以上,在有新的人事规定前就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这种做法在国企、高校等地方都有现成例子。而且,这对员工将来是有好处的。哪怕最后没用上,但也是一个指望。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

如果来个不能做事的关系户,那就不是这么容易接受的了。会影响士气的!

明惠学历不够,但自己和明峰哥的关系在这里不好拒收。可以给她一个入职的机会。可如果她不能胜任,那就不能留下来。那样自己的队伍就不好带了。

方明峰也知道这一点。他想了一下,“那就先打电话回去请长假,请人代课。回头一切安排好,她寒假再回去一趟。到时候正好和明成他们一起走。”

他过年未必有空回去,尤其是小妩那会儿才刚满周岁不久。父母都在首都,他们一家四口没必要再回老家。

方明澈点头,“行,那让她9月1号来上班吧。这样阿嫣那里算工资好算些。实习工资也是只有24块一个月。”

“好!”

回去的路上方明惠听说第一个月只有24块,忍不住道:“那么低啊”

回程路上只有他们兄妹,然后堂嫂母女和小妩。二伯和二伯母应方父之邀,去四合院玩儿了。方桐也被颜颜叫去。

方父说了,“吃过晚饭要走,我开车送你们。不然,直接留在这边也住得下。暑假还有一周就结束了,来旅游的人都打道回府。这边又有个院子空出来了。”

堂嫂抱着孩子坐在副驾。听到小姑子嫌钱少,不由微微撇嘴。就你那学历,不是你哥拿钱给你买个小学数学老师的位置,你还能找到什么好工作

就教小学数学,人家校长都只安排你教一二年级。还暗示最好去中师校进修一下、拿个文凭。明澈那里,原本压根就不收初中生的。人家主要也是看你哥的面子。

后座方明峰对妹子道:“你明澈哥说了,要试用一到两个月。如果过不了试用期,人家不留你的。所以,你先打电话请假。最好让校长去找代课老师,估计那也是个排队想买工作的。到时候如果你通过试用期,就寒假回去办辞职手续,把工作卖给对方。要是没过试用期,你就从哪来的回哪去。”

方明惠瞠目,“干得不好,他还开除我不成”

“错,是直接不给你转正。私营企业不好混的,你可千万不要去当混子。明澈说得出、做得到,不会因为你是没出五服的堂妹就留下你。”

顶多给你换个岗位,譬如说去卖东西。但就是那样,都担心你服务态度会不会不好。

明澈以后是想把生意做到南方去的。那如果明惠做得好,到时候完全可以调到南方去。这样就不至于一家子分隔两地。

方明惠想了想可以出国的远景,“我知道了。”

方明峰点头,“工资可得是一步步涨的。只不过私企,尤其像你明澈哥那样效益非常好的私企,可能每一个级别的收入差异比较大。所以,必须一直很努力,半点懈怠都不能有。听说,那些职务还都是能上能下的呢。你普通话最好这几天先练练。英语可以进去了现学,但收音机里说英文也听一听。桐桐每天都在听,你跟她一道吧。”

“晓得了。”

“对了,你回去不要说工资的事,多少都不要说。明成、韩平包括小敏回去都是守口如瓶的,一个月也只给各自家里寄十块钱。明澈,包括我,都并不希望方家人奔我们来了。”

如今还是在抓盲流。但只要不露宿街头,也没有抓那么严。

林家父子要上班,消食之后韩梅开车送他们回去了。至于其他的人,包括林母都一起去了四合院。这儿地方最大!

大家从侧门进到方父留出来的、他办公室所在地的那个偏院。

方父进去,被安排来守着小百货摊位的员工把记录的本子还有收的钱、外汇券或者外汇递给他。

方父点头,瞥了一下上头的数目、又扫过货架,“辛苦了。”

二伯和二伯母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由一愣,“你这里还卖日用品啊,哪进的货”

“友谊商店和华侨商店。我就看客人需要什么就进什么,一样加20%的价。有些客人是来游玩的,有闲暇时间愿意自己出去买。有些客人是来进行商务活动的,忙得很。他们就愿意就近来我这里买。”

二伯道:“你的客人主要是来自什么地方”

“一些是我们去机场、火车站招揽来的,一些是友谊宾馆和beijg饭店客满后给我们推荐过来的。渐渐有回头客,或者以前的客人介绍来的新客了。”

那两处推荐过来的人,他都按人头私底下给份提成。

这东西卖得差不多了,他自己列个单子,然后自行驱车去买回来就行。反正就是赚20%的差价。

二伯母道:“老七,看来你在beijg待得还挺习惯啊。”

方父道:“都是为了孙辈。我五个孙辈如今都在beijg,我看着他们心情就舒畅。一开始肯定是不太习惯的,过去几十年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是渐渐的,我就找到乐子了。”

尤其是每天打算盘,发现赚钱了的时候,他很乐呵的。不是靠着小儿子给钱过日子,这一点他是很满意的。住宿费加上这个小百货赚的差价,整体就是盈利的了。

二伯父道:“要不是你儿子,谁会请你来管这么大一个院子啊”

“但我胜任愉快啊。你不服,你也可以让你儿子给你安排个管事的位置。”方父得意的道。

二伯母则是小声和方母道:“还是你好,孙子都有三个了。两个孙女也懂事。”

方母知道堂嫂的重点是‘孙子都有三个了’。她笑道:“你也会有孙子的。看明峰和小杨的意思,应该是要生到儿子为止。反正你们家养得起,也出得起罚款。”

二伯母点头,“到时候真怀上了老三,就我跟着去广州照顾。”

为了孙子奔波,她就要乐意得多。俩丫头片子,有些没动力呢。

明峰的小舅子,电话里还问他们广州的房子什么时候交房呢。尽想着占便宜!要是交房了、装修了,你们两口子是不是就直接去那里躲计生干部了

看来买的是期房,还是有好处的。那房子不大,到时候她和老头子一起去。儿媳妇娘家人来就没地方了。

没办法,700一平,单价太高了!

畅畅吃过午饭,准点打瞌睡。方明澈把他抱进之前住的房间去睡。出来看到方桐、颜颜、康康精神挺好,“你们三个不睡啊育红班都是要午睡的啊。”

颜颜和方桐道:“我们读学前班|一年级了。”

“那也要午睡。去,你俩睡一张床,睡不着也养养神。还有康康,你也去和畅畅一起睡。你马上是要上育红班的人了。”

乡下没有育红班,他直接上大班。明年九月就去读学前班。

被他一番驱赶,三个小朋友只好乖乖进屋去午睡。小孩子精力其实不好。刚在外头兴奋,但上了床也很快就闭上眼睡过去了。

本来方明澈让堂哥、堂嫂也过来一起的。但他们说小妩要认床,只能抱回去睡。不然就只能大人背着或者抱着了。

至于方健,他走到大栅栏就留下给客人端茶送水去了。

方芳这会儿坐在柜台后替爷爷的小百货当售货员呢。她这段时间除了打扫卫生,主要是干这个活儿。除非奶奶有事出去,让她看着康康。

方明澈上辈子学了茶道。这会儿看有现成的茶具,便拿出来给长辈和自己泡。

方父这里也卖茶叶,肯定就是比较高档的了。跟大碗茶用的粗茶梗完全是两回事。

众人看方明澈跪坐在那里,行云流水一般的净手、赏具、烫杯、温壶、洗茶、冲泡。看众人都盯着自己,他还玩儿了一手‘凤凰三点头’。然后封壶、分杯.然后把茶水递到众人手中。

二伯母道:“明澈,你手指长,这么摆弄真是好看。”

方父也笑吟吟道:“比老子请的人摆弄得还好看。”

他发现这里住的外国人都喜欢这些中国传统的东西。这才会置办了茶具,然后请了懂茶道表演的女娃子来摆弄的。

不然,哪可能舍得这个钱买好茶和茶具

方明澈道:“我这种人才,一般人请不动的。”他今天也是兴致好,而且在座大多是自家长辈。

等众人喝过他又道:“南方的功夫茶也挺有意思。回头让明峰哥给我们摆弄一下。”

晚饭是这边请的厨师做的,吃过方父果然开车送自己堂哥、堂嫂还有方桐回去。

等他走了,二伯对明峰道:“你七叔如今活得可得意了。明澈的家业可比你这只一个废品站大多了。你七叔管的那些事儿也文雅。”

之前看录像厅也行,至少效益好。可这废品站,成天跟收破烂的的打交道。

方明峰道:“我倒是有心继续搞运输,但如今路上治安太坏了。先小打小闹的攒点钱再说。”

搞运输,只要路上不出事,肯定是要赚大钱的。但是,现在沿途治安真的太坏了。比那十年还坏得多,急需整顿。

他和明澈聊起,明澈只道:“等着吧,肯定要管的。但总得有充足的人手,如今警力都不足呢。”

又过了几天,《人民日报》终于出了关于陈志雄鱼塘雇工问题争论的最后一篇文章:佘大奴、黄克义的文章《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经济》。文章认为,陈可以跨队承包,也可以雇工。雇工也不算剥削,因为他的“收入比其他人高,主要是多劳多得,是无可非议的”。

方明澈敏锐的看到‘多劳多得’的字眼。在开始提‘多劳多得’了,好事儿!

方父把报纸拿过去,“讨论了整整三个月,这就是结论了”

都说是最后一篇文章了,而且很明确的说可以雇工,承包者收入高也是应该的。这肯定就是结论啦!

方明澈点头,“对啊,这就是结论了。”

方父道:“这不足以说明问题,让人心服口服吧”

“嗯。”

上辈子就是这样,《人民日报》的“结论”并没有彻底解决“雇工问题”的争论。在整个80年代,雇工问题几起几落,未有定论。理论界直接参与到了现实问题的解决当中。

针对这些情况,国务院主要领导明确表态:“各种意见都可以讨论,可以动口,不要动手。不要一棍子打死”,“要调查研究,要沉住气,天塌不了”。同时反复强调,从根本上讲,要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解决这些问题,“办法在办公室里是很难想出来的,要从群众中精心去发现好的经验”。

这三个月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的经济学家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算出一个结论:“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

“七上八下”的理论标准和界限,不仅没有使争论平息,反而使现实更加无所适从。

方父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对方明澈道:“这、这简直有点荒唐啊。雇七个人就是请帮手,雇八个人就是剥削。能这么简单、粗暴的定义么”

是不是剥削,就决定于是多请一个人还是少请一个人么

“肯定不能啊。但至少现在没说不准雇工,对我们就是有好处的。”方明澈中肯地道。

电话忽然滴铃铃的响了起来。这里头这部是分机,应该是从前头总机转进来的。

方父拿起话筒,“你好,方宅!”

方宅就是登记的民宿的名称,总不能叫方府吧。

那边传来王德显的声音,“伯父,我是德显啊。小方在么”

“哦,是小王啊,你等一下。”

方父把话筒递过来,方明澈道:“老王,嘛事儿”

“嗐,还真让你说准了:雇佣七个不算剥削!我这里反正就只雇佣了七个,这下我心头踏实了。哪怕有人用‘七上八下’来卡,也找不了我的茬。”

方明澈道:“反正没事就好。先生存下来,然后再说其他。”

至于这个理论教条不教条,死板不死板,历史会给出回答的。

“我家的东西什么时候送来啊我家杨梅还等着呢。”知道方明澈和林嫣肯定不会忘了给他们带礼物嘛。

方明澈从国外带回来的东西,一部分是受海外看店员工所托,给他们家人捎带回来的。周家和邱家的他已经就近给了。至于吴明举、费明、秦天等人的,也交代了司机送到他们家里去。

还有一部分是他带的伴手礼,已经往外交部、文化部、招商办、军方的熟人那里送了。王老爷子的肯定是最早就送去了。至于王德显的,他直接第一时间给秦华拿回去了。

“第一时间就都给你妹了啊,上头写了名字的。你这几天还没回去过吧”

去送礼都是倒时差之后的事,但给老王、杨梅还有秦华一家三口的物件,在那之前就给了。

“我下班过去拿。哎,你晚上在小偏院没有”

王德显也没问怎么没给他送去。肯定是小方图省事,给了秦华就回去倒时差了。然后秦华估计这几天在赶暑假作业,懒得骑车给他送上门,结果导致他才是最后拿到的人。

“嗯,如果你要回去,我可以过去陪你喝两杯。”

“不能开送我的洋酒啊。”

方明澈送了王德显一瓶拉菲。可惜明年才是1982年,最好年份的还没出来。而且,1982年的拉菲,正常也要1985年左右才会上市。

他准备到时候如果自己过不去,也要让巴黎店的人去给他大量购置。

王德显把拉菲拿到手后,看了看最佳口感期的截止日期。然后道:“听说这个酒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

方明澈点头,“是啊,那个酒庄是属于他们家族的。你居然连这个都知道啊”

“招商引资嘛,肯定要对这些如数家珍啊。我说你玩儿得也太开心了吧,一去就是50来天。”

别说别人,就是王德显对此都羡慕嫉妒恨啊。但一来他个人没那么多钱,二来他们两口子出国都是需要组织上批准的。

他这会儿有点理解方明澈为什么不准备进政府部门,而是想留高校任教了。

方明澈道:“没背景的人,除非是77年、78年恢复高考就考上了。要不然,很多好单位也就无缘了。”

包括国务院都会在这两届毕业生里吸纳了不少新血。这是没有背景的普通人,能进这些好单位唯二的机会。

可惜啊,他是第三年1979年才考上的。毕业的时候,这些最好的单位都不缺人了。这就是机遇、这就是天时!

错过了这个机会,他就不如留在高校里混了。这样会自由许多!不用事事处处都需要组织批准。

王德显老娘过来打了声招呼,“德显、小方,你俩少喝点,都别喝醉了。”

方明澈点头,“放心吧,伯母!”

虽然王德显可以留这里睡,他也可以去小偏院。但这两处其实都住得满满当当的,他们留宿会给人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