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苦口婆心
第207章苦口婆心
在场的人听到方父的话都有些愣愣的。他们完全没想到,方父不但没让方明澈把哥嫂收到自己的旅行社吃松活,反而提议方明华和袁淑芬去火车站摆车摊卖面条、抄手。说起来,那活儿可是不那么体面呢。而且,为什么是一开始?
‘七上八下’的理论哪怕他们也都听说过。雇佣七个人算请帮手,雇佣八个人就是剥削。明澈的其他产业都是刚好顶格七个人,不能再加人了。再加上一个那性质就变了。
这一点,之前明成已经都和他们说了。而且,废品站和那个菜摊子,他们其实也不想去。
但是,明澈还开了个旅行社。另外,还搭着旅行社开了个手工艺品专卖店。店都开到国外去了!他们一家四口七八月还去了美国、英国、法国。之前寒假方明澈还带着颜颜去了日本。
当时他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出国,原以为是离他们好遥远的事啊。没想到身边就有人去过几个国家了。
明成也提醒了他们,跟家里通信就不要说这么多了。提一提明澈把买的小院子让给父母、哥嫂一家住,自己都是在外头另外租的一套房就好。
还有,他买了个大院子不假,但为此负债18万呢。七叔都在一个劲儿帮着想辙,就想多用那大院子赚些钱。
众人一听就知道了,不可露富!就算旁人都知道明澈肯定挣大钱了,他也不想完全暴露。而且,他欠18万的事应该也是真的。
当时这个数真是听得他们直抽抽。天文数字啊!
他们在老家最敢想也就想到他现在是万元户,或者有几万了。但真没敢想到十万以上去!
肯定有十万了!听说旅行社一辆商务车就要三万五呢。哪怕是和人合伙的,他也有十万以上了。至于欠的债,那和大院子抵消了。
方明华和袁淑芬对视一样,这老二也太敢欠债了。不过,人家这样的境况也都对他们儿女很好,就没有什么他们能置喙的余地了。而且,老头子都说他看得不如明澈远,什么都不管了。
明澈当初看似胡闹的卖了铁饭碗,但结果是他在首都得到更好的学习资料、进而考上大学。生意更是做得风生水起的。这都有房又有车了!这简直是三级跳,一跃成为人上人了!
哪怕还欠着债,但银行如果不调查清楚你的底细,晓得你还得起,轻易能贷这么多款给你?
众人得知方明澈其他产业都顶格招了七个人。也不由得庆幸旅行社和手工艺品专卖店都是为国创汇,赚外国人或者华侨的钱。外汇是国家当下最急需,能创汇的都是功臣!银行宣传的到位,他们穷乡僻壤都晓得这个事。
为国创汇的企业有特权,不会因为七个、八个的问题被举报。举报了也不会被打成资本家!
明澈那两个产业,雇工都有七十个了!
大家咋舌之余,也不由感慨他脑子是真灵光。也纷纷默认他是要把自己等人安排进这两个创汇企业。所以,不管是学开车还是练习普通话都是很认真的。
当时明成还笑呢,“你们有一个算一个,两年多以前哪个没笑话过他脑子进水了?”
众人讪讪地,纷纷辩解,“你自己还不是一样。再说了,如果我们能像明澈一样看到两年多以后个体户合法化了,肯定就不会那么说了。那会儿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但有几个敢信啊?而且,他当年不是进京备考么。他自己说的,首都的教育水平、师资力量比我们小地方强多了,所以他才能考上北师大。”
怎么,这会儿听方父的意思,听明澈的意思,没打算这么安排他们啊?
而且,连方明华两口子,都要让他们自己出去摆摊设点。
方明澈道:“摆摊设点怎么了?我也是从摆大碗茶摊起家的,我现在还在收破烂呢。我其实是觉得自己做生意在当下是最好的。只要找准了赛道、踏实肯干,以后想在首都有所发展应该不难。更何况,我还先来站稳了脚跟,让你们来了有落脚的地方。你们要做生意,300以内的本钱都可以找我借。一人一次机会啊!这创业条件多好!我亲哥、亲嫂,我爸和我都是安排他们自己创业。你们自己好好想想,是要做生意,还是给我打工?给我打工,也是要择优录用的。不会因为你们是我同乡、同族有额外的优待。不然,我队伍不好带!”
方父道:“对,你们自己好好想想,想清楚。”
方明华一脸不可思议地道:“老二,那他们还有得选,我和你嫂子没得选啊?”
方明澈点头,“对啊。如果你俩给我打工,难免有些颠倒了长幼。你们是亲的,我可以支持你们创业三次!你们也好好想想好不要去做爸看好的生意吧。又或者,你们自己找也行。”
袁淑芬想了想,“爸,为什么是一开始想让我们去火车站摆车摊啊?您现在改主意了?”
方父道:“我刚来的时候是五月。这都十月了,天气开始冷了。首都的隆冬可比咱们四川冷多了。摆车摊连个遮挡都没有,去受冷风吹啊?你们又是头回来北方过冬,别冻出个好歹来。所以,现在要开就只能租门面开个早餐店。嗯,我今天休息半天,可以陪你们出去走走看看。你们自己去看看行情。”
租门面的成本肯定比开个车摊增加了啊。
废品站不是买了两辆拖拉机么,三轮车就有富余的了。去华侨公寓收废品,如今也是开着拖拉车去。
方父一开始还寻思,要不回头就让老二把三轮车折价卖给老大摆车摊。
结果方明澈说不行,他那车运过废品的,怕回头传出去客人忌讳。之前他还是把运菜和装废品的三轮车分开的呢,结果让齐顺在外头造谣,人家都不买他的菜了。
如今用上三辆全新的拖拉机,而且两个生意彻底分开。这才避免了再被人造谣。他多两辆三轮车没事,现在废品比从前多了。再抽两个人骑着车沿街收购就是。
方父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啊。那回头还是买一辆新的。
方父事先想了很多。等大儿子、大儿媳这终于来了,他一拍脑门,忘了冬天要来了!他这是一叶障目啊,老二也不说提醒他一声。还很配合的和他分析不能用他的旧三轮车。
那就,租门面开个早餐店吧。明澈一个同乡肯借300做创业经费,对他亲哥肯定不会卡着这个数的。
而且刚秋收卖了家里大部分的粮食,老大手头应该也有大几百。方父临走时说了,自己上京了,田里的出产要老大两口子多费心,以后的收成就都算他们的。
方明华和袁淑芬点头,“那行,吃了午饭我们跟您出去看看行情。”
旅游、到处参观是很好玩。但是,生计还没有着落,玩三天也就足够了。
方父这么一说,另外六个人也纷纷表态想一起去看看。他们也是同样的看法,玩了三天有代表性的地方也都去了。还是先把生计敲定吧!
之前没想过做生意这茬,但是方明澈给他亲哥嫂的安排都是这个。而且他自己确实也是做生意起家的。那这应该确实一条不错的路子。
不过,虽然做生意和打工都有成功的先例了,但感觉还是打工更踏实些啊。韩平和方明成买房,这是看得见的。做生意肯定有风险,他们的脑袋瓜子怕是没有明澈和明峰转得快啊。
方明澈道:“那还是让明成开着车继续带你们去看吧。没事,慢慢想。想清楚告诉我就是了。你们学车、学普通话也别落下。这学了肯定没坏处的。”
他其实觉得老头子给哥嫂选的路子挺好的。他哥嫂的性子要去倒买倒卖,那肯定是不行的。他们胆小,不适合!倒是勤奋踏实的去卖面食,薄利多销挺好。
老头子其实是很用心的帮大儿子、大儿媳考虑了。毕竟,他也挺了解哥嫂的。
而且如果生意真的好,他们可以租门面开店、攒钱。最后如果能买下来一个门面,进而再买下一套房。那以后在首都的日子应该不会差。这条路挺适合哥嫂的,量力而行、小富即安。毕竟大嫂做面食确实有一手。不然老头子也不会想到这上头去。
不过,看老头子管民宿的手段,他还自己想到了转卖生活百货,也是挺有商业头脑的啊。大哥,不会是随了妈吧?
方明澈留在这边吃了午饭,然后打了贺师傅的黑的去林嫣娘家了。她带着方敏和两个孩子回去了。至于方健三兄妹,则是跟着他过来这边。回头吃了晚饭再来接他们好了。
至于小货车,就留在这边给明成他们用吧。今天周日,旅行社行政人员不上班,不会用到这车。至于前几天,当然是旅行社不用车的时候,才给他们开出去玩了。
今天方明澈说的话,让来的人都有些沉默。一开始以为的既定的路子,都没有多想。但现在多出一种选择来,肯定就得好好想想了。
只有方明华和袁淑芬,他们没别的选择只能自己创业。这倒是简单了许多。老二说不会接收他们,其实他们也觉得给自己亲兄弟打工有点别扭。而且,老头子把路子都指明白,他们就照着做吧。
当下所有人便坐上明成开的车,就上街到处看行情。
方父早就出来看过好些回了,他连门面都相中了。他对长子、长媳道:“租铺面的话,成本就上去了。或者,你俩再看看,做其他生意?”
他听明澈说,1980年初有一中年妇女,人家就卖贺年卡,因为是新鲜玩意儿,人家过年期间都赚了两万。然后添了六千在附近买了一套一进的四合院。那四合院如今涨到三万了!
所以,如今的人是有消费能力的。但这样新奇的主意,他想不出来。老大和老大媳妇也想不出来。既然如此,就老老实实的靠手艺赚钱吧。这个做好了,才是长长久久的。
方明华和袁淑芬面面相觑。他们才刚来,去哪找其他生意啊?
方健道:“我觉得妈做的面食很好吃,可以试一试。”
他是长子,在家里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他说过了,方芳才点头附和道:“我也觉得。不过一开始应该不会有幺爸的大碗茶摊那么赚钱。”
方健心道:废话,大碗茶摊现在一天还有二十来块的净利润呢。一开始的时候幺爸甚至做过一阵独门子生意。听幺妈说干和手工艺品合作社联手的时候,还挣过三十多块一天。幺妈说她当时真的乐坏了,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挣三十多块一天。那是卖了小两千碗啊!天安门广场的流量真的太大了!另外,关键一碗才两分钱。夏天喝了解渴、消暑,冬天喝了暖身子。
面条虽然贵些,但估计一天要赚二十块真不容易。就算二两面四毛钱,利润估计只有一毛。面条的本钱占比比大碗茶的本钱占比可大多了!
方明华也想起健娃给他说的大碗茶摊的利润,猛地就心动了。一开始要是能赚到一半的一半,五块钱一天他也觉得很好了。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住的地方。听说老二当初为了找住的地方,骑着自行车跑了十来天呢。后来还一度被古大爷敲竹杠!而且那会儿抓盲流抓得严。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来其他的生意可以坐。要不就试试?
方明华就准备先尝试一下,老头子给找的这个胡同口的门面客流量确实比较大。虽然跟大栅栏没得比,但因为靠近广场也很不错了。
方健和方芳甚至都来数过一个小时从门口走过的客流量了。
方父道:“那行,你们一家子再看看,然后商量一下。你们六个也好好想想,到底想做什么。要不,让他们一家子留在这里看看。我们到西单、什刹海、大栅栏等处转转。看看别人都做些什么生意,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好!”那六人点头应下,跟着方父坐上车一起去了。
方明澈那边坐着贺师傅的车过去,贺师傅忍不住道:“你们一家不住这边了,我都少了好大一笔生意。”
这一家子花钱舍得啊!要出门又没开车的时候,往往就会坐他的车。
“但是现在开黑的的师傅少,你应该还是挺赚钱的。”
贺师傅笑笑,“跟你们两口子没得比,但是拿工资的比还行。对了,我有个事告诉你。昨天那个齐顺坐我的车,上秦华家去了。大包小包拎了不少礼物。”
方明澈惊讶道:“你怎么会认得齐顺的?”
“你们大杂院那几个小伙子还有你老婆,跟他打价格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我肯定不能不知道啊。”
方明澈道:“那你知道他去找秦家人什么事么?”
“我就听到一两句,可能是要找秦家人从中说和。”
“哦,好的,我知道了。多谢你啊,贺师傅。”
方明澈父子前后脚的出门后,秦钊出来想找他,结果晚了一步。
“她方婶,听说小方回来了啊?”
方母一看是王德显的继父,忙道:“是啊,不过吃过午饭就上老丈人家去了。你找他有急事么?找他有急事就给他老丈人厂里打个电话。”“哦,不急不急。他今天还回来么?”
“回来的,要来接上侄儿、侄女一起回华侨公寓那边。大概晚饭后吧。”
“那行,我到时候再来。回见了您哪!”
“好,回见!”
方母看看他的背影,这怕是真有事吧。
方明澈猜到会有这么一回事,不过去了老丈人家也没急着走。他如今在林家那绝对是娇客的待遇,好得很。甚至邻居都对他热情得很。这就是黄渤说的‘人混好了,到处遇到的都是好人’。
林怿给姐夫沏茶端过来,特地用的林父买的好些的茶叶。他今天这么殷勤,多半是有事要和自己说。所以,方明澈喝了一口茶就道:“有话直说。”
林怿这种人说话就不适合绕弯子。他难受,听的人也难受。
所以方明澈这么一说,他也干脆就拉过一个小板凳在旁边坐下了。
这会儿,林嫣娘仨和林母、韩梅其实一起坐黑的去逛西单的百货公司了。方敏也过去推车方畅的婴儿车。这样林嫣她们才能逛得尽兴。那边可有六个大的百货公司。
林父见林怿过去和女婿说话,觉得没坏处。便也没有凑过去听他们说什么。
林怿小声对方明澈道:“姐夫,韩梅如今对我好像一点指望都不抱了。”
以前天天催逼他上进,他不耐烦。但如今对他没有要求了,他也有点不适应。而且男人吧,被自己的女人看不起,还是会有些不爽的。韩梅的真是态度,有时候还是会有所表露的。
方明澈看看他,“小怿,你现在最大的底气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韩梅是在你姐姐、姐夫手下干活,端我们的饭碗;二个是你是国营大厂的正式工人,有医疗、住房、退休工资等各项福利待遇。”
林怿点头,是这样没错。不然他学历只是初中,本来就不如韩梅是高中生。如今收入还只有她的七分之一。这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要心虚气短的。
方明澈道:“第一个倚仗应该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毕竟我们生意如今正蒸蒸日上。”
旅行社+专卖店,九月份虽然不像七月、八月各挣了六万左右,但也有五万。这种情况下韩梅是不会跳槽的。
“至于第二个嘛,你就没想过你在国营大厂的倚仗是可能消失的么?据我所知,如今已经有些厂在试点自负盈亏了。”
林怿道:“那都是小厂,我们这种几千人的大厂不会的。会造成很大的动荡!”
方明澈道:“但是会试点,是不是说明上头有想法,预备打破大锅饭了?当然,你说得也没错。大厂不会擅动,因为动荡太大工人一下子受不了。但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不过会谨慎、缓慢一些。”
林怿还是不以为然,“怎么可能啊?工人阶级的国家的主人。”
从建国到现在,为了完成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工人一直备受优待。农民哪怕自家还缺点口粮,但也不敢少交公粮。工人有商品粮吃、工资高,还有各种票据可以买到物资。
三十多年了,一直是如此。所以,工人老大哥一直活得昂扬自信。
而且,这么搞确实有好处。帮助我们度过了五六十年代被美苏封锁、孤立无援的境地。后来在数次世界级别的经济危机中,我们也能以拉动内需、实现内循环来应对。因为我们有全世界最齐全的功业种类,和十亿+人口的消费市场。
方明澈道:“农村现在搞包产到户是大势所趋。那农村都能改革,工厂为什么不能?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六十年代要干成完全是不可思议的!那么,工人的铁饭碗为什么不能被打破?接班制势必废除!”
这会儿是在屋里,他说话的声音也压着呢。省得一院子的工人阶级听了不高兴,说他诋毁社会主义。这也就是亲小舅子问到了,他才肯多说两句。
可以接班的体制就是有弊端嘛,催生了很多像林怿这样有铁饭碗就不求上进的。还有人因为医疗报销体制,长期在医院泡病号的。
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这很打击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的积极性的。
林怿的反应是直接瞠目结舌。姐夫这是在他心头丢了颗深水炸弹啊!他最大的倚仗就是铁饭碗是可以继承的。接班让他可以自己混一辈子,然后再传承给下一代。这样可以保证代代都不会饿着,基本温饱没有问题。
林父后面也听到一些,忍不住走了出来。也是满脸惊疑的看着女婿!
方明澈道:“我就是这么想的。《人民日报》八月底的评论文章里,明确提出‘多劳多得’。这就是信号了!而且,这两年厂里是不是也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
林怿就是普工,接触不到中层。他感受不深!但林父想了想,女婿说的自负盈亏,其实领导已经在开始发愁了。以前都是上头部委直接下指标,生产多少就有下游企业收走多少。但现在有一部分不是完全走计划了,生产销不是全部听行政命令。产品不是100%会被买走!
他道:“明澈,那按你所说,工人搞不好以后可能失业啊?那我们的退休工资会不会有变、”
方明澈道:“既然要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如今工厂里的很多作风就势必会被改革。但具体怎么改革,我不清楚。”
林父坐了下来。是啊,农村都能改革,工厂为什么不会改革?
像林怿这样的工作表现,如果改革恐怕真的可能丢掉铁饭碗呢。那他还怎么能放心?还有,如果退休工资真没了,他和老太婆怎么办?
方明澈自然也是希望林怿能上进些,不至于成为阿嫣的负担。
韩梅和上辈子已经不一样了。一旦林怿连自给自足都成问题,她肯定会甩了林怿。到时候家宅不宁,阿嫣肯定不能置身事外。
与其到时候不得不伸手管,不如现在就给小舅子敲响真正的警钟。这么大人了,还是得自己立起来才行。不然到时候岳父、岳母焦虑不已,阿嫣要多操很多心。
方明澈道:“这是我的揣测,但我觉得事态很可能就是这个发展。不过,爸、小怿,可千万不能外传。”
事情没成定论之前,这种可能散布恐慌的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去了的。
林父和林怿点点头。林怿道:“说了可能也没几个人会信啊。”
方明澈道:“有人喜欢迁怒!这会儿说了他们不信,但万一成真了,可能就会怪我是乌鸦嘴。怎么都无法叫醒装睡的人,希望你不是那个装睡的人。”
林嫣一群人三四点了才满载而归。林嫣手头有钱,韩梅也有钱。逛百货公司肯定是买买买。
嗯,韩梅给娘家妈买,也没忘了婆婆。这点表现她还是会挣的!如今她和林嫣的姑嫂关系、和林母的婆媳关系都非常的和谐。
唯一的不和谐大概就是林怿不求上进让她心底不满了。只不过如今她不会再宣之于口了而已。和林怿,如今日子还能过那就过。过不下去了那就离!
再过个两三年,她自己都能干成个万元户。而且娘家如今条件也不差的。
她如果能胜任工作,大姑姐总不能因为她离婚就把她给开除了。为了避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尴尬,没准到时候她还能去国外挣刀乐呢。
shopping大军唯一的党代表畅畅,已经在婴儿车里躺平睡得流口水了。娘子军们包括颜颜则都神采奕奕的。
林母还拿出女儿、儿媳给林父买的衣服在他身上比着,“老头子,去试试。不合身可以拿去换。”
林怿也有韩梅给他买的两身,韩梅温柔笑着对他道:“去试试。”
这会儿又没准备离婚,肯定要对他好点啊!大姑姐和姐夫说是一视同仁,肯定还是会因为林怿对她另眼相看些的。
而且,林怿除了不上进,对她其实挺好的。挣三四十,肯给她花二十。不过啊,随着她收入越来越高,那二十是真不太放在眼底了。
吃了晚饭,一家子又坐胡同里那个师傅的黑的过去小偏院。如今林父再不会因此说他们不懂得节约了。
人家挣得多,多花点怎么了?而且真要说起来,真正败家的其实是他闺女。华侨公寓那满屋的进口家电还有好家具,花了整整三万啊!
租的房子花那么多钱装饰,简直是钱多了烧得慌!更何况那些钱还是拿四合院抵押得来的。但林嫣振振有词他们只是提前消费而已,又不是还不上。而且家具、家电又不是什么一次性的用品,能用十年以上。女大不由爹,人家男人愿意惯着。他也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
所以,如今花一两块钱坐个黑的而已,他再不会念叨能买三斤猪肉了。
等到了小偏院,林嫣看看方明澈,“叫上那三兄妹,咱们这就走么?”
那就要再把贺师傅叫上一起开去华侨公寓。
“算了,进去问问他们商量的结果好了。总不能表现得太冷漠。”
林嫣点头,付了车资。回头让贺师傅给他们再叫个车,或者直接开小货车回去。
几个人下车进去,小偏院里住着的人也都挺关注的。
不过这会儿正房的堂屋一众邻居在看电视,他们便聚到了西厢那边。还是想和方明澈说一说今天出去看了首都几个个体户自发形成的商业区的感受。比起来,看电视就不算什么了。
也就韩平和方明成两家人还能和邻居一起踏实坐着,继续看。他们的生计是已经有着落了的。就哪怕老婆不工作,也是可以过日子。
而且,只要他们再升一级,旅行社就会给他们家属安排工作了。倒是没这六个人以及方明华、袁淑芬着急。这会儿就不跟他们抢了。
方明澈问道:“你们有决定了么?”
那六人没出声,这么大的事一时还是做不了决定。他们打算多看几天,然后打电话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他们也凑过来就是想多听听方明澈的意见。
方明华和袁淑芬倒是已经有决定了,他们没得选嘛。
方明华道:“我们准备把爸看好的铺面租下来,然后装修一下。争取11月11号能开张。”
方明澈点头,还有半个月应该来得及。也就刷刷墙壁,把桌椅、碗筷等置办齐,然后灶台看需不需要再弄一下。
“嗯,钱上头不凑手和我说。”
“暂时不用,这些要不了多少本钱。刚卖了粮食,我们得了两三百。之前分家爸也给了一百多。应该差不多了吧。”
至于其他人就心头还是有些忐忑。赚钱当然好,但总是忍不住想亏了怎么办?
方明澈道:“不要紧,多想想。继续练习开车和语言,再出外多看看。如今首都摆摊设点的,你们也看到了,真的不少!这样子也没有浪费时间。”
等他们说得差不多了,方母道:“明澈,小王的继父之前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