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老家来人

第206章老家来人

十月下旬,村里十大两小一起北上。用村里人的话说,‘去那么多人,跟去打老虎似的。’

不过确实人多了壮胆。有这么多人同行,心头是完全不虚的。派了人先行一步去市区买票。买到两排相对的三人座,两排相对的双人座。小娃儿不要票,自家大人抱到!

怎么买到这么好的票呢?四个青壮是晚上去市区的售票点。就在票要开始预售的前面五分钟,不停的去敲窗户。

如今黄牛猖獗啊!硬座票放出来不到两分钟,就被卖票的和黄牛党勾结,售罄。自己想买硬座票,多半是要给黄牛一张票加5块钱才能买到。

至于卧铺倒还好,必须介绍信一一对应的买。县科级、部队营级以上或者华侨、外国游客才买得到。

所以,就要趁着票还没被黄牛弄走前,先下手为强。

一直敲、一直敲,里头售票员多半不能忍。会拉开窗板骂两句,然后丢下一句‘等到——’。回头会给你票,省得一直敲得他心烦。

这回也是,售票员拉开窗板就要骂人。但看到外头站了四个青壮又忍了回去,忍气吞声的问道:“要几张?”

这会儿没旁人,一个不好这些‘棒古’可能撞开门,把他拖出去打一顿。回头闹开了,他和黄牛勾结的事多半也要闹出来。

穷人有穷人的生存智慧!

这才买到了这么巴适的十张票,可以互相有个照应。要上厕所,也不用像方明澈当年还得把颜颜带进厕所。

不过,再是票巴适,这么连坐三天两夜。而且走廊里站满人,座位下也是人,连走动都不能。到下车的时候,一个个也都跟咸菜似的了。脚也肿起来,脱了鞋再穿,都未必还穿得上。

韩平和方明成一起开车来接的。他们的婆娘、娃儿来了的嘛。让他们来公私两便!

等看到众人出站的形象,韩平和方明成不由对视了一眼。

除了袁淑芬拎了个藤条的皮箱(之前方明澈拎回家,送给哥嫂的),其他人基本就是拿装尿素的口袋装着行李来的。

几个青壮包括方明华都是用扁担挑着两个尿素口袋,口袋里装得饱饱满满的。

他们人多,一起的乘客也没人敢笑话。不然万一闹起来,人少了会吃亏。

“这边、这边——”韩平和方明成招手。

众人看到他们都是眼睛一亮,赶紧朝这边走。他们两个的婆娘更是激动,挑着尿素口袋、拉着娃儿就过来了。

方、韩二人也有点激动,家里买房了啊!虽然还欠着方明澈的钱,但还在上班能挣的嘛。

面对婆娘激动的眼神和娃儿陌生的眼神,他们只好道:“走,回去说、回去说。”

两人把人都带到停车场,让大伙儿把行李都放到后面。

前面可以再坐三个人,就坐了方明华、袁淑芬还有两个小娃儿。其他人车厢里坐着,里头放了几把小椅子。

大家肯定不嫌弃啊。在乡下坐拖拉机上街都是很提劲的事。大多数人还是甩火腿(步行)呢。

“明成,这是明澈的车吧?”

“是啊,他喊我们两个来接你们。已经在家给你们准备了洗澡水、接风宴。走吧——”

后面两扇门被固定住,可以敞着看到外头的世相。车厢里头堆行李,外头挤满了人,都在看首都的稀奇。也就如今交通规则都还不健全,不抓这样的。

“天安门,我看到天安门了!”

“说是离得近的嘛。七叔、七婶他们天天过来散步。”这是让全村人最羡慕的一点。

过了天安门,一眨眼就到了。方明澈是让把人都接到小偏院来。四合院要做生意,肯定不能弄得太嘈杂。

他前几天让方健、方芳、方康三兄妹收拾、收拾搬到华侨公寓先住着。把东西厢四间房腾出来给来的人住。六个人,够住了。

韩平和方明成的婆娘、娃儿肯定他们自己安排。那三间房已经买下,中间隔断。住两家六口不成问题。

方明华夫妻就照原计划住正房西屋。重新修过了,而且韩平和方明成住了那么久,也没什么好忌讳的。这么多人住着,人气足得很。这回倒是把这个小偏院住出了小杂院的感觉。

但八十个平方的住房住10个人,人均8平米。其实也是高于首都的人均居住面积的。

方明峰本来说他那里也可以安顿几个。

方明澈想了想,“我其实在两个废品站有空房间。但明明离天安门广场这么近的地方有个小院,却打发他们去住乡下。估计都会心欠欠的,就都安排在我这边吧。挤就挤一点了!”

这会儿他们两家人都在。打过招呼之后,方明澈分派了众人的房间。西厢住四个3+1,东厢住两个。

众人都把尿素口袋挑了进去放下。床下准备了新的拖鞋,人手一双。换上之后,有些肿的脚顿时舒服多了。床铺上一人一条没拆封的新毛巾。还有牙刷,整版放在那里。人手一直还有富余的。

方父看着众人统一的尿素口袋,哭笑不得。

“一个个搞得跟陈焕生进城似的。”

方明澈也笑道:“厨房里烧了两大锅水,新水桶也给你们准备了两个。厕所可以同时两个人洗澡,要洗的自己去提水。”

方明华和袁淑芬也算半个主人,就让那六人先洗。厨房立时就热闹起来,舀了水再从水缸里舀几瓢掺到锅里,方便后面的人。

“明澈,你们这儿是水管进屋啊?这可太省事了。”

乡下谁家不是挑水吃啊?顶多条件好点的,自己打了一口水井,挑水走的路少些。

方明澈抱着好奇看着众人的畅畅道:“嗯,之前和旁边大杂院的人一起出钱改造了一下。”

“小的这个还挺乖,林嫣和颜颜呢?”

刚方明澈让畅畅喊叔伯,小家伙口齿还算清晰都喊了。一岁五个多月了,能喊清楚了。

康康在厨房告诉叔伯们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

“上课去了啊。我下午没课,所以能在家迎候你们。我老婆下午有课,一会儿放学就回来了。你们屋里的东西,都是我老婆去买的。她说这样你们方便些。颜颜和桐桐、方芳这会儿都在少年宫上跳舞课。明峰哥刚和你们打了招呼就拿着车钥匙出去,就是去接她们仨。至于方健,韩平接人去了,他放学后在看着大碗茶摊。也是一会儿就回来了。”

众人听说东西是林嫣去买的,纷纷说这样确实方便,一会儿得好好谢谢她。

方明华对安排给他们的房间挺满意的,里头五斗柜上还搁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呢。这在乡下可是奢侈品啊。

如今村里大米厂效益好,但也还没有分红。全村都没有一台电视机。想看电视得去镇上买5分钱一张的电视票看一晚上。

至于说让方健干活,那么大了是该干活的啊。而且,听健娃说暑假干一天还给他一块钱呢。这会儿代代班也是应该的。一会儿回来就见着了嘛。

袁淑芬搁下箱子,走到厨房门口看看正走出来的小儿子。

康康来了三四个月,愈发白白胖胖,可爱极了。咧嘴一笑,“妈——”

袁淑芬把他拉到跟前,“哎——”

康康电话里就说了,来了幺爸这儿天天都有肉肉吃。幺妈还给买了奶粉,让他们三兄妹睡前都喝一杯。爷爷奶奶也有老年奶粉。日常还能喝麦乳精换换口味。

他身上从里到外穿的都是新的,肯定也都是兄弟媳妇给置办的。人家待自己的儿女好,袁淑芬自然是很感激的。觉得以前和林嫣那些龃龉真是没什么道理。以后自己还得对颜颜和畅畅更好些才是。

她捏捏小儿子的脸,玩笑道:“养得都快能出栏了!”

“啥?”

旁边有个叔伯笑呵呵道:“你妈说你快成大肥猪了。”

康康认真地道:“我才不是大肥猪,我最多是小猪猪。”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正从车上下来的颜颜几人也都笑了。

方明峰路过大栅栏那边,让方芳去喊方健,把他也一并捎回来。这会儿也差不多收摊子了。旅行社有人过来,把摊子收回了四合院那边。

桐桐、颜颜、方芳和他一起过来喊人。然后这两兄妹也到了袁淑芬和方明华跟前说话。

方母在给好奇看着洗衣机的人介绍,“半自动的,回头你们外头要洗的东西就搁那竹框子里。我一起洗来晾就是了。”

方明澈道:“今晚请你们下馆子。明天开始有人送肉和菜来这边,你们排个次序负责做饭、洗碗。前头三天让明成开车带你们在首都到处耍哈,然后再说找工作的事。”

都是年轻人,肯定自己做饭吃啊。可别把他妈累着了。一个个主劳,估计都挺能吃的。

至于洗衣服,有洗衣机。人力不太费事儿。或者把他们教会了,自己来操作也可以。

前几天他让方健三兄妹搬家的时候,古大爷拎着鸟笼子路过。就随口问起给谁腾屋。

听说是这么回事又问道:“你不是说你不想大包大揽么?”

“万一有同乡、同族因为我不想揽事,到南方去打工失踪了。我心头肯定这辈子都过意不去。”

这时候不管南下还是北上肯定都有风险。就离首都很近的河北唐山,如今菜刀队正在猖獗呢。真的猖狂得很!

但首都有他和明峰哥在,肯定不会让他们莽莽撞撞的上当受骗。要是去了南方失踪了,那是找都没法找的。

古大爷当时点点头,“那倒是。”

这年头,一个村里有人混得好了,是全村都指着拉扯一把的。至少,出来后给指个方向。懂得感恩的,这么来了光是管吃管住也会感恩。

方明澈虽然把人喊来了,也没打算管到底。但这么力所能及的招待一下还是可以的。

有人在小偏院里参观了一下,直接问道:“明澈,你这个院子多少钱啊?”

“8500,因为面积小、总价低,所以单价要高一些。还有,这里离天安门广场近,你们都看到了的嘛。肯定比外头要贵点。”

问的人和旁听听着的人都倒吸口凉气。首都的房子也太贵了!乡下修这么个小院子,五百就搞定了。村里人工钱都不要,大家都是换工。

“那你自己住哪儿呢?”

方明澈道:“我在华侨公寓那边租了一套房子住着。把这个小院子腾给了父母和侄儿侄女住,哥嫂也要来的嘛。不然挤得慌!这段时间你们就安心住着。三个小的搬到我们那边了,每天送回来读书。”

这样最省钱,不然都弄去住招待所,哪怕是睡多人间一天也要三块钱。而且显得不亲热,有人可能要挑理!说是千里迢迢来了,家门都不让进什么的。

这房子大不了回头找两个大姐好好收拾一下就是了。回头安排好了工作,就都像韩平、明成一样自己出去租房住。

林嫣过了一会儿骑着自行车也回来了。

她满脸堆笑道:“哎呀,我回来晚了,没有迎接到远客。见谅、见谅啊!”

“没关系的,兄弟媳妇。家里有人呢!”

“是啊,多谢你给我们买的拖鞋、毛巾还有牙刷这些。你想得真周到!”

“主要是临时去买麻烦。”林嫣笑吟吟的把自行车停好。

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但这样真的方便许多。拖鞋什么的,以后就收起来,老家再来人还可以拿出来用。

二伯和二伯母也乐呵呵的在这边。亲不亲、故乡人嘛,何况还都是一个村的。

他们搬了两张爬爬垫出来,供方妩在屋檐下爬行。重男轻女是有的。但现在男孙都没有,孙女带出了感情也稀罕。

几个小哥哥、小姐姐也都围过来。康康道:“小妩没有同手同脚了呢。”

二伯母带头,“是啊,会爬了。让桐桐给她示范了几回。”

韩平和方明成带妻儿回去安顿好,也很快带着人出来了。还和大家说他们就在胡同里隔壁再隔壁的院子。也有人说要进去看看,便一道进去了。

又问了问他们这里多少钱,单价比方明澈的便宜。毕竟只是买一个大杂院里的三间屋,不比小偏院是单门独户的院子。不然,也不好安排这么多亲戚住下。

但是,大家的观念都还停留在和老家的房子比。就还是觉得好贵啊!不过,人家好歹是在首都有自己的房子了啊。这才早来一年多点吧。

“那买了房能落户么?”

韩平摇头,“不能啊,没这个政策。林嫣买了能把户口转过来,那是因为她本来就是京户。然后因为她京户又有单独的房子,颜颜才能跟着转户口。至于畅畅,那生下来就是京户。因为明澈考上大学也成了京户。”

“哦,那他们一家子都是有商品粮吃的。”

农民最耿耿于怀的就是居民户口有购粮证、可以吃商品粮了。

这里还有很多户人家,待着不自在。所以大家活儿看了看,就都回了小偏院。有人问起怎么来这么多人,就有人说都是外头方老师家的客人。

等六点半的时候,崔老板那边的学徒过来告诉方明澈,“方老师,喊人入席吧。”

方明澈道:“好,大伙儿吃晚饭了。这几天在火车上没吃好吧,管饱——”

一共安排了三张圆桌,七荤四素一汤。还是那句话,做都做了何妨做得漂亮些?反正就这一顿接风宴,之后就自己做了。

回头明峰哥估计也要找个机会,喊到他那边去搓一顿。

估计真的是三天都没吃好,而且肚子里本来就没什么油水。最后所有菜吃得干干净净的,还加了几个。就连原本在京的人的这两桌人剩下的菜也都端过去吃了。米饭更是吃完了三个大甑子蒸的!

崔嫂子看得咋舌,幸好之前问了一下林嫣做多少米饭合适。要是不问一下,多半米饭要不够吃的。

林嫣把帐结了。如今没在这里包餐了,就吃一次结算一次。还好,三桌加起来150块。大家明显都吃得很满意。

吃了晚饭,大家一起到天安门广场逛了逛。这会儿都关门了,就看了看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

再走回来,方明澈一家四口还有方敏同那三兄妹,就准备回华侨公寓了。

方明澈道:“明天让明成带着你们到处玩玩,门票都算我的。我们两口子和孩子都要上课,就不多陪你们了。”

明成本来就是旅行社的司机,对旅游景点再熟悉不过了。就让他开着这小货车去,妇孺坐前头,男的就在车厢里。还是抬几根凳子上去就好。

“好的、好的。”大家对方明澈的招待确实还挺满意的,吃住都相当的巴适。尤其林嫣也表现得特别周到、大方。

方明澈私下对方父道:“要是觉得人多了吵吵,你们就带着我哥嫂住四合院那边去。这时节应该有空房间才是。”

方父道:“算了,回头他们也说要去看的话,不好拒绝。就这么住吧!也没比隔壁还挤。”

方明澈他们去胡同里开车。这儿还停着两台拖拉机,刘青峰和耿山从两个废品站开回来的。

之前方明澈不是要专门给旅行社买车么。

但林嫣说菜摊子那边三台拖拉机用着挺好。她征求了刘青峰和耿山的意见,他们也觉得废品站用拖拉机就够了。

当初买小货车,主要是为了废品站和旅行社都能用。如今这小货车就归旅行社用了。每天早上,方明澈或者林嫣会开去四合院那边。下午要用,再去开。

拖拉机3000一辆,小货车新的将近两万了。所以如今,他们两个当站长的就开这个通勤。十多分钟就到了,比骑自行车快得多。管它好看不好看呢,实用为原则。冬天开着一路吹风,那就多穿些、裹严实点。

所以如今方明澈除了旅行车的十辆商务车(又各添了一辆),就拖拉机最多。

不过菜摊子的三辆没开回来,那早上五点多就要运菜进城,搁在乡下了。朱大海他们五个外加请的轮着一人一周。

方明澈他们八个人开着车回去。林嫣的自行车也搁在后面,让方健和方芳给她扶着些,省得磕碰到了。

华侨公寓这边是最大户型220平,四个房间还有书房、健身房、舞蹈室。方芳就和颜颜睡一个房间,方健和方康睡空着的客房。

两边住进不少人,林嫣托崔嫂子在黑市弄了很多票,置办了秋天的铺盖、垫褥和床单、被套等。

至于冬天的,先不忙。如果不待客,自家人是够用的。

如果到时候还有人住着不走,她也是不会管的。来找工作暂时落脚没问题,没有住那么久的道理。

这会儿还早,方芳换了舞蹈服进舞蹈室去开着收录机自己练习,让颜颜帮她看着纠正动作。她基础比较差,但勤能补拙。

如今的人都瘦,康康其实只算是后世正常小孩的程度。但在众人看来已经算很胖的了。

方芳浑身瘦筋筋的。还没有开始发育,前后看着都是平的。哪怕穿紧身的舞蹈服,也是看不到一丝赘肉。

颜颜换了长衣、长裤的格子睡衣。一边看着姐姐的动作,一边也在边上压腿。

“姐,你这个动作没到位。”她过来示范了一下。

外头康康喊道:“二姐,电视剧开始了。”

方芳道:“你出去看吧,我再练会儿。”

虽然学跳舞是幺妈安排的,但她现在也喜欢上了。而且,她也很希望长大后像舞蹈老师的体态那么好。

林嫣之前买了一组沙发,自家人不多都坐不满。这会儿侄儿、侄女住过来,看电视的时候终于是坐满了。

方敏削了一盘水果,让大家用叉子叉来吃。方芳没出来,又给她送了一份小的进去。

她问道:“方芳,这个跳舞是不是也得从小练起啊?”

原本只有颜颜和桐桐去练,她也没什么想法。这会儿看方芳也在练舞,她也升起几分想法。也许她这个年龄也还能练呢。她也才十六七岁嘛。

方芳点头,“老师是这样说的。不过你现在要练应该也不是完全不行吧。我教你几个基本动作,你先试试。”

过了一会儿,方敏一脸沮丧的出去。那些动作看颜颜和方芳做起来简单,对她还是有点难度的。

方明澈和方健坐在一处,他往嘴里丢了一颗葡萄干。咽下去后道:“慢慢来嘛,就是韧带还没有拉开。你又不是老胳膊、老腿的了。再说你不是也在习武么,那对舒筋活络也有帮助的。”

那舞蹈室其实更多是被作为练功房在使用。下面铺了软垫,不要动得太厉害吵不到楼下的人。

林嫣瞅了瞅还在伸手拿吃的的康康,想了下他晚上吃了多少。赶紧道:“康康你晚饭吃了不少。这会儿少吃点的,回头又该肚肚痛了。”

其他人还好,就康康和畅畅需要时常盯着。

康康前些天还半夜闹过一回肚子疼,搞得明澈半夜和方健一起把他往诊所送。结果就是吃多了,不消化。

还好方健如今比较靠谱,有个当哥哥的样子了。第二天下午大人不在家,是他领着康康去打针,然后再领回来。

当时林嫣吓了一跳。跟着公婆那么久都没事,过来没住两天就出状况。而且哥嫂马上就要来了,万一康康是出了大问题怎么办?

好在只是嘴馋吃多了。婆婆不像她,家里搁了那么多零嘴。

这会儿康康只好‘哦’了一声,把食盒放到旁边去。眼不见为净!要不然他总是忍不住动嘴。

结果正好放在了颜颜跟前,颜颜赶紧端到爸爸那边去。别诱惑她,她的自制力也不太好!每次舞蹈课前过秤,她都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

等到九点,两集电视剧放完,方敏就张罗着让孩子们去洗漱。

这屋里有两个盥洗室、两个厕所。外头一个,还有一个在主卧。外头的就四个孩子排队使用。

把他们都打发上床了,方敏再把地板都拖干净,然后自己也洗洗睡。

至于畅畅,他回来没多久就上床睡了。

他们看完第二集电视剧就睡了,小偏院那边可不是。

方明华两口子很快感受到电视机在房间里的不方便。一个个要看到晚上说再见才舍得走啊。坐了三天火车跟不累似的。那平时估计更是要看到这个时候。

方父笑道:“那你抱出来放到中间吃饭那屋吧。”

如今电视稀罕,都这样。

之前的八仙桌搬过来正房了。估计要把折叠的桌板都翻出来,弄成大圆桌才坐得下。

方明华点头,“我明天早上就抱出来。天线没问题吧?”

万一天线没这么长就麻烦了。

“没有问题。之前是我嫌离得近了有点吵,西屋原本没住人。后来韩平和明成住着,他们两个也是要看到‘再见’的。自然不会嫌晚。你们看的时候小声点就行。”

他们二老才50出头,还没到会耳背的年纪。

方家人那么多,今晚韩平和明成都没有出来看电视。小别胜新婚呢,还看什么电视啊?

隔壁的邻居也没有过来看。估计有人少看了两集连续剧会心欠欠的。电视机搬出来,坐的人能多些。明晚应该就又来了。

接下来三天,明成就算是出公差。他开车带着方明华两口子、来打工的六个人,以及他的老婆、孩子,韩平的老婆、孩子游览首都的各处景点。

方明澈的旧相机借给他们用,胶卷买了一卷新的36张。平均一人3张!

怎么安排这些人,方明澈和明峰哥也商量过。如果他们自己做生意,那就适量借些本钱给他们。

如果想打工,就再说。明峰哥那里已经请了四个人,主要他们两口子也都在忙活。那七个雇工就还有三个名额。但这些人恐怕不会想去收破烂。

但方明澈只收会开车、学语言快的。至少要是讲普通话流利的。他肯定是择优录用。

开车可以教,学得快的先去考驾照。普通话自己跟着收音机、电视里头练习。

哪怕留在首都吃住不花钱。但既然出来了,肯定是想多挣钱的。而且,他们估计也没那么厚脸皮一直白吃白住。

1982年1月24号过年,离现在还有三个月。肯定得尽快上岗,过年才能有百来块钱傍身。大家来首都的路费单边都是30块钱,肯定不光是为了来耍的。

三天游玩之后,就让明成在附近那个小学借场地教他们开车。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到时候凭自己的水平被挑选,怪不得别人。

开不了车,如果长得好、嘴巴会说,也能去大栅栏或者西单看柜台。哦,对了,如果想去上海,倒是也可以安排。但前提是有这个资质。

什么都不行,回头就去打杂吧。倒也不至于让人白跑一趟,但那个收入差距就大了。不过有一条,安排了工作就自己找地方搬出去住。

过了几天是周日,方明澈便又过来了。

他私下问父母,方母道:“倒是都挺机灵的。眼里有活儿,什么都在帮着做。没给我们添什么麻烦,还省了不少事儿。我看学车,也个个都很认真。你大哥学得也是格外认真。你准备安排他做什么啊?”

她最关心的自然是自家大儿子、大儿媳的生计了。倒是不担心,既然小儿子把人喊来了,亲哥嫂肯定是要安排好的。不然三个侄儿、侄女就得他一直贴补了。

方明澈道:“我没准备安排大哥、大嫂做什么。是爸说的,让他们来做小餐饮生意。大不了回头本钱我借给他们。”

亲兄弟,还是不要一个是老板,一个是雇工了。

袁淑芬从旁边走过来,忍不住问道:“老二,让我们去做什么生意啊?”

她这几天也在琢磨,小叔子这里有什么活儿适合他们两口子干的。

方明澈言简意赅地道:“问爸。”

方父正想开口,看到其他人也闻讯过来,便等人都走到跟前才道:“我这几个月到处寻摸,我一开始觉得你俩去火车站附近开个小车摊卖面条、抄手挺不错的。反正淑芬你做的面食还可以。那个本钱要不了多少,应该跟明澈当初摆大碗茶摊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