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御龙篇.4—笔记代号:阿尔法.2【CodeAlpha】
四月二十日星期四雷雨
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达尔克小姐。我们的兽医竟然在两周内就给园区内的脊椎动物全部检查完毕了!尽管我不喜欢她挂在嘴边的那套宗教词汇,但毋庸置疑的是,她属于科学那部分的知识与坚韧不拔的品行正是我们团队所需要的。不过至于预先准备的说服计划完全是多此一举,现在达尔克沉溺在那两只亚成年剑龙和蜥脚类幼崽身上,似乎忘了自己只挂着“考察”的名号了。
这检查期间,我们还就关于蜥脚类蛋孵化的问题产生了争执。达尔克居然想给它们的孵化箱内安置翻蛋器,这真是荒唐透顶!我不否认现代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鸟类,而大部分鸟类都有翻蛋行为。但蜥脚类不一样,我是说,看看那些圆形的卵,再想想它们同海龟一样的繁殖方式,对龟鳖类来说贸然翻蛋可能会压死胚胎!
那些蛋对于我们来说弥足珍贵,不仅是它们能为我们提供关于这些动物生长发育的详细信息。更重要的是它们来自那头我们没办法收集的成年双腔龙,那遮天蔽日的身影令我永生难忘,在鲸类消亡的今天,当它们成年之时就将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脊椎动物!
说到双腔龙,廖今天和我汇报了关于原蜥脚类的状况。那些原蜥脚类,我称之为“惊喜廖氏龙(liaosaurustemeritas)”(毕竟是廖先发现的那一批动物,作为这次前无古人的行动的发起者。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值得被铭记。)在行为训练中表现地相当具有侵略性。廖甚至用“凶猛”来称呼这种动物,而我也必须承认,刚释放出来不久就将三座木制遮阳棚报废的动物确实值得以最高注意力的警戒来隔离观察。
廖所提到那只雄性阿尔法个体,喉囊呈显眼亮蓝色的lm-03,他称之为“蓝玉”。在进行行为训练的时候突然发动了攻击。所幸通电栅栏足够牢固,并没有发生冲突事件。廖对行为训练的效果感到疑惑,他已经与廖氏龙相处了近一个月,但这些动物表现出的攻击欲和警惕性仍然非常高。
我告诉他这并不奇怪,野生动物本身就是难以驯服的。在动物园和保护区里的那些动物经过了多代驯养也难湮灭野性。据我所知就算现在野外灭绝的斑马,在圈养环境下咬伤人的事情也屡见不鲜,更别提这些来自史前的野兽了。
从幼崽抚养来进行行为训练会更安全一些,但令我烦躁的是,我根本没有养育这些动物的经验。那些幼崽是同爬虫类一样按照先天的本能行动?还是像一些鸟类一样需要双亲的引导与互动?我对此一无所知,虽然我的终极目标就是用这些再现物种代替那些在灾变中灭绝的生物空缺出来的位置,重构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但现在看来这条路还有很长很长。
或许我们应当计划新的饲养方式?但现在看来恐怕廖没有这么多精力,更何况入驻我们机构的再现物种只会越来越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人手是个大问题,虽然现在用芯片和无人机来代替人工操作是展示业的常见操作。这或许保密性更高也更方便,但我不认为将这些动物当成物品对待是安全的,生命会在限制中找到出路,或许伤痕累累,但它们会找到的,这是自然从来不变的真理。
此外,尽管廖表示他已经学会了基础野外求生知识,但除了他做出的菜肴以外,在其他方面的水平我不敢恭维。我们需要一位户外专家,不仅仅是在野外生活,他最好还能来带我们在野生环境下追踪那些动物;园区的设施已经老旧,除了海莲娜的系统架设外,我们还需要一位工程师来规划设施和场地;面对那些动辄数吨的巨兽来说仅有栅栏和麻醉枪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安保......缺的职位实在是太多了,恐怕募集人员的计划到下次行动也不一定能完成。
另外,在古植物学这方面我几乎快要无能为力了。这是和史前动物完全不一样的区域,岩层中的痕迹告诉我们植物在这千百万年间随着土壤和其中的生物一起演化,相互共生几乎密不可分。它们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影响了环境,影响了动物和真菌,是一门我并不了解的,充满生命奥秘的学科。但可悲的是研究这方面的人也几乎与古植物的处境一样了。我虽认识一位顶级的植物学者,但我不知道怎么去邀请她.....哪怕是面对她。唉,看在老天的份上,希望海莲娜关于古植物方面的数据库储存足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