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御龙篇.18—笔记代号:阿尔法.3【CodeAlpha】
八月三十一日星期六天气晴转多云
新一批的补给品到了,老天哪,鬼知道没有咖啡的这几天我是怎么撑过来的。总之,这一个月的时间在日常的研究与相处中过得真快,在这个月底,我还是按照惯例对岛上的情况做个总结罢。
经过新素材的补充建设,海莲娜的监控网络终于是覆盖了整座小岛,动作捕捉,微型无人机与陷阱式摄像头已经覆盖了整座岛屿上需要观测的各处角落,我想这下就不会出现再有什么休眠设施再次启动而没有被观测到的情况了。当然,私人空间除外。
以及我要提一嘴,给这台无人机设计逻辑功能的家伙没有做好功课,如果说往起居室装监控还可以说是为了检测啮齿动物的活动轨迹,但往厕所里面装.....就多少有点恶趣味了。
但必须承认的是,这台超级人工智能的处理能力简直出乎了我的形象,它在一分钟内就彻底链接并更新了岛上所有电子设备的共享网络,且在能源充足的情况下能24小时不间断运作。
这不仅让我们生活上起居无忧,还帮我们节省了照顾动物很多繁琐的步骤,饲喂,维护栅栏,清理排泄物等等,这工作地确实有效到堪称完美,让我们得以全身心放到再现物种的工作上去。
经过我的考核,这段时间廖星的学术知识长进不小,但还有仍待进步的地方。比如关于虚骨龙类和坚尾龙类这种相当基础的问题都能困扰他好长一段时间,更别提我要求的那些解剖学上的特征记忆了。但总的来看,他目前确实已经做到最好了,他从小没有这样系统了解训练与经验。
或许我不应该这么苛刻地要求他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么多知识,但现在时间对我们,对这些再现物种来说确实宝贵无比。
以及,他对那些动物似乎确实有种非同一般的亲和力。穿着相同衣服,同样都是拿着引导棒并给予食物的人类靠近,那些动物总能认出那个是廖星,那个是其他人。不仅是中华龙鸟和西鸟形龙这种智力表现卓越的小型兽脚类,哪怕是理论上认知力相对低下的剑龙与乌尔禾龙都是如此......或许,这世界上真存在天赋这种东西吧。
我们的兽医,简.达尔克是值得表彰的,她为维护园区内动物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她还年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可以取消每周日上午的礼拜来做些有意义的研究;减少打扰廖星并拉着他去请教与交流的频率以及少一些对英国菜的挑剔;多一些和尝试中华菜一样的勇气......总之,我还是将更多的篇幅来描写些当前古生物病理学我所了解到的吧。
关于白垩纪义县组伤齿龙类身上携带的病毒,经过海莲娜与达尔克的研究与处理诞生了有效灭活疫苗。我将其称之为“真兽血热”,这种病毒的结构相当原始,用我在达尔克那儿的电子显微镜下亲眼所见来说,它看起来更接近一团乱糟糟的蛋白质。
然而在面对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时,它们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延展开来夺取红细胞的控制权,在被巨噬细胞或白细胞反应过来之前散播大量蛋白片段流入血管循环之中,进行大规模增殖。
但感谢现代科技,我们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足以在它们攻克细胞之前应对这些入侵者,而疫苗更是双重保障。
以及,在伤齿龙类的身上还检测到一种特化的噬菌体,专门对付被这种病毒攻占的细胞。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就好像每种演化而来的存在在自然平衡中都能够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一样,只要确定了这种噬菌体对人体无害(它们确实对哺乳动物无害——九月二日补充),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病毒的原始天敌来对付它们了。
那些伤齿龙类现在被转移到了新的笼舍以进行进一步观察,而它们被一同带回到现代的蛋则由达尔克负责安置了在孵化室。这三只伤齿龙类群体包括一只亚成体与两只有生育能力的成年个体。
经过我用眼镜的透视功能与对它们形态上的观察,成年的身体形态与前辈们留下的,在原产地同一时间段发现那些伤齿龙类都很难对上,但那只亚成年的骨骼形态与记录里出土的寐龙(meilong)正模简直一模一样,在新的化石标本被发现之前(如果当下还有什么地方在发掘活动的话)。我想用寐龙来称呼我们这些来自古中华的小朋友们是最合适的。
提到动物管理,不得不涉及到的一点当属接触这些动物。对于中华龙鸟,双型齿翼龙与西鸟形龙这样的小型动物来说,在消毒做好的情况下近身接触问题不大,面对些体格不小,但性格相对来说较为温顺的动物,比如迈摩尔甲龙和剑龙时只要把握好安全距离也能够与其接触。
但更多的是困难,不仅仅是廖氏龙,其他的大型物种的接触难度也相当巨大。作为与禽龙类关系相当接近的物种,性情敏感的锦州龙前足上的指钉在面临威胁也足以化作具有震慑力的武器,真令人惊讶....那些鸟脚类恐龙,它们甚至会直起身体,同马那样试图用前蹄踢打踩踏让它们感到不安的对象。
我们的三种大型食肉动物都不是好惹的主儿,目前也只有廖星有过在无防护措施(如果不算上海莲娜辅助的话)下成功近距离接触食蜥王龙的经验.....以及我们园区当前体型最大的动物——来自白垩纪早期,义县组的辽宁巨龙,尽管能看着这么庞大动物如此顺利地适应当地环境令人难以置信且心情愉悦,但这些庞大的动物相当活跃,一头每天至少要吃掉八十千克食物,而我们足足有六头成年动物!
老天啊,它们自鼻腔中发出的低嗥足以将园区另一侧的动物们吓得惊慌失措,即便对人类没有敌意,我也不觉得靠近这群体重加起来超过六十吨的移动肉山是多么明智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