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御龙篇.19—笔记代号:阿尔法.4【CodeAlpha】

提到园区的安保,我对新来的机械师持保守意见,当然我并不是对机械工程学和新能源动力也能侃侃而谈的大能。只是我们团队的新成员卡洛琳.雷克斯小姐对古生物方面的知识着实是匮乏......我不是有什么指责的意思,因为她确实有些在防御构造工事与安保网络上的独特且有效的见解。

不过,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找个时间,给这位没有任何基础生物学相关常识的年轻人好好补补相关知识,毕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前无古人的计划,而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她居然一直将那些奇妙的生物一律称作“大蜥蜴”。

简直是荒谬至极!二者的祖先类群起码在三叠纪之前就早已分化,在分类学上隶属两大不同的演化支,这么笼统地一概而论简直是无理到了极端。我想在她完成当下手头上的构造工作后,应该让廖星找个时间与她谈谈,掌握着哪怕是一点相关的常识,或许在关键时刻都能救人一命。

九月四日星期三小雨转阴

廖星拜托我给黎明蜥做的的检查出现了,答案是我们的小朋友并没有生病或者水土不服,而是单纯的发情了。先前我们没有确定它的性别,现在大家都知道了,我们有一位渴求女朋友的年轻小伙子。

作为兔蜥科的物种,黎明蜥在发情期展现出的现象相当有趣。它表现得更有活力,经过温度检测,原本是变温动物的它的体温比周遭环境上升了10~12度,并且下巴展现出了格外醒目的黑色。

根据廖星所描述的在沙漠中收集到的这一物种栖息地,加上我在显微镜下的观察,这种特殊结构的颜色在鳞片上以特定角度可以反射太阳光照中的紫外线。或许在一只雌性黎明蜥的眼中,这些黑色的鳞片可能像彩虹般绚烂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情况我至今没搞清楚:它的鳞片缝隙中多了一些类似原始羽毛的衍生物,相当原始,乃至大致看上去和哺乳动物的毛发极为相似。这很有意思,但目前来说我不能确定这些发情期用来装饰自己展示物,还是前段时间在野外生活因为营养不良而脱落的毛发重新长出。总之这些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些原始的毛发也印证了前辈们的一些猜想,介于我们园区内早期的兽脚类物种——腔骨龙身上也有类似的组织,这表明羽毛(或者说羽毛的雏形)可能广泛存在于鸟跖类主龙这一物种演化的基干物种上。我将黎明蜥(aurosauria)分类为恐龙形态类下的一支物种。

考虑到这个物种灵巧的骨骼与灵活的身体协调能力,或许它在演化树的位置更接近翼龙。当然,我还没有对那些来自北美的“双型齿翼龙”(注:它们极有可能是什么新的物种,遗憾的是,灾变侵袭过的地区损失了大量宝贵的生物标本,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残存这一物种的化石标本。因为手头没有资料来对比,本以严谨的态度,请允许我暂时这么称呼它们。)作进一步研究,等将手头上这一批资料撰写完成后我想我回去的。

不论如何,关于黎明蜥的研究让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下关于兽脚类动物的研究小结。

在整个中生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非鸟类兽脚类恐龙以无可置疑的优势占据了陆地顶级掠食者的位置。在六千六百万年那场毁灭了整个爬虫王朝的灾难后,目前为止,这儿将是这个星球上上再一次行走如此庞大的食肉野兽的唯一地点。

在我儿时,我就对这些食肉爬虫类抱有格外的爱好,或许这是每个在灾变前出生的孩子们共有童年之梦吧。

先从三叠纪的兽脚类开始吧,我们园区之前有二十一条腔骨龙,在前段时间的发情期过后,总共有五对腔骨龙先后展现出了筑巢行为。

我们已经将那些腔骨龙全部隔离到单独的笼舍中去,让它们安下心来筑巢。而最开始孵化的那窝腔骨龙此刻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天,老天呐。昨天我去观察时居然听见了自蛋壳中发出的细微尖叫,我想过不了多久,可能就是这个晚上,这个星球上将迎来六千多万年来首批新生的非鸟类恐龙!!我一定要去见证它们破壳的瞬间!!!

这些蛋的母亲也展现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腔骨龙求偶标准似乎并不青睐选择最强壮的异性作为配偶。这批蛋的父母在产蛋之前都展现出了营养不良的状态,如果没有我们团队的细心调养,我恐怕它们会将产下来的蛋直接吃掉,就如同母鸡那样。

如果说“克劳”和“邦妮”的怀孕可以被解释成偶然现象的话。青壮群体的腔骨龙中的雌性头目,“二娘”——廖这么称呼它。在这次发情期过后仍然保持了单身,这就很不同寻常了。

要知道,在很多当代群居的食肉动物中只有头领及优势个体才有资格生下后代。狼,狮子和班鬣狗都是如此,但这些腔骨龙并不是这样....当前我想到的合理解释就是这些腔骨龙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大群体,因此在择偶上有相对自由的权利,但为什么身为头目的“二娘”不组建家庭呢?

在我看来,那只“三胖”——也是廖起的名字。它是个相当合适的目标,年轻力壮的雄性在很多物种都备受青睐,并且它也朝‘二娘’展现过求偶姿态,但出乎我的意外,“二娘”居然拒绝了。或许需要更多的观察才能解答我疑惑。

接下来是侏罗纪的兽脚类,我们有一对西鸟形龙与一头雄性食蜥王龙。

西鸟形龙(hesperornithoides),这种产自侏罗纪晚期,北美莫里逊组的小型兽脚类被先前的研究者们归于名为伤齿龙科(troodontidae)下的一支物种。

作为一种兽脚类恐龙,它们有着格外漂亮的黑白色羽毛,它们和今天的鸟类一样要花费许多时间在清理与梳理这些羽毛上。基于这点我在它们的笼舍中设置了一个小型活水池,不仅可以用来饮水还能作为洗浴地点,而事实证明它们确实很喜欢这个设计。它们会轮流来到水池中,同鸟儿那样用嘴啄起水珠,并将它们用前肢扬到身上,简直是太有趣了。

【西鸟形龙参考】

尽管它们拥有艳丽的羽毛,但真正吸引我的是它们惊人的认知能力。

在早期学术言论中,中生代的爬虫类被认为是缓慢,笨重和残忍的冷血野兽,这些观点直到后来小型兽脚类的发掘与在中国辽西出土的羽毛物种研究后才有所改观。但令人气恼的是,在先进灾变过后大量前人留下数据遗失环境下,中生代动物冷血论居然又死灰复燃了!

并且这次他们还以“前人资料有误”与“佐证材料”缺失这样同渔夫靴子一样拙劣的借口来掩盖他们不愿意把资金花在这样研究上的真正目的,但凡真的有人愿意把他们在豪华酒庄与马场所处一个月的花销放在这些真正应该被注意的事情上,古生物学也不会发生如此大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