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名声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消除从前萧恒玉经营期间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经过多方打探,她发现酒楼之前生意惨淡的原因,除了地段因素外,萧恒玉的经营策略更是致命伤。
朱雀大街属商住两用区域,周边除了商铺外,还有许多住宅,但因不在主城核心区,居民多是些小商贩、工匠之流,其中也有不少在主城做工却买不起城内宅子的普通百姓,这些人收入有限,衣食住行平日里自然也精打细算些。
可萧恒玉却将这酒楼装点得极为奢华,处处对标城中心地段最好的春风楼,楠木桌椅、鎏金器皿、高价聘请的名厨,一顿饭动辄几两银子,寻常百姓望而却步,富贵人家又嫌位置偏僻,久而久之,门可罗雀也是必然。
同时酒楼的名声也不好,什么账房算错账,小二看人下菜碟之类的事没少发生,久而久之生意就越发差了。
为此,孟昭在接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在酒楼门口竖起一块醒目的木牌,上书"东家易手,重新装修"八个大字,又让伙计们将门面粉刷一新,每日大张旗鼓地进进出出搬运物料,生怕路人不知道这里换了主人。
考虑到原先酒楼的装潢本就精致考究,孟昭并未大动干戈地拆改,而是尽量在软装上下功夫,因为没有危险性,装修期间一直都是大门敞开的,若有好奇的街坊探头张望,不仅不会被驱赶,反倒会让人进来参观,满足一下好奇心。
这日天色骤变,忽然下起了大雨,街上的行人猝不及防,纷纷加快脚步准备回家,一位老汉原本将孙女挡在蓑衣底下,可发现实在不好行走,便将身上穿着的蓑衣披到孙女身上,自己则淋着雨往家赶。
二人走到酒楼附近,透过雨幕,隐约可见酒楼门前站着个年轻伙计,正使劲朝他们招手,看小孙女已经冷得直打哆嗦,他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老爷子,这么大的雨,路都看不清了,万一摔着可怎么办?快进来歇歇脚,等雨小些再走吧。"方才隔着雨听不清,此时才听清小伙计说的什么。
二人浑身湿淋淋的,还往下滴水,跨过门槛后不好意思往里走,伙计见状,从柜台取来两块干净的棉布,一块递给小姑娘,另一块塞到老汉手里:"赶紧擦擦吧,然后烤烤火暖和暖和。"
老汉这才注意到,一楼大堂里生着两个炭炉,一位面容和善的妇人朝他们招手:"站在门口干嘛?快带孩子过来烤烤火!这么小的娃娃,要是染了风寒可怎么好?"
小姑娘怯生生地挪步过去,身上还微微发抖,另一个妇人拿起干爽的棉巾将她裹住:"哎呦,可怜见的,这雨大风急的,蓑衣穿着跟没穿似的。"
老汉这才放下心来,跟着走到炭炉旁,一个正在烤火的汉子抱怨道:"这老天,要下雨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我就是出来打壶油,结果被淋成这样,早知道今晚上就算饿肚子,也不出来了。"
"谁说不是呢!"旁边一位挽着包袱的妇人接话,"我刚从娘家回来,半道上就赶上这场雨,早知道,在我娘那住上一晚多好。"
听着众人的交谈,老汉这才明白,原来在座的也都是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困住,然后被小伙计喊进来的行人。
不一会儿,小伙计从后院拎来两个铜壶,架到炉子上,“烧些热水,大家喝了好暖暖身子。”
窗外的雨势丝毫未减,小伙计见状,又从后厨端出一屉馒头:"这雨下的急,店里也没准备什么吃食,只有些午间剩下的馒头,大家分着垫垫肚子吧。"
早已饥肠辘辘的行人接过馒头,大口吃了起来,有人边吃边感慨:"小兄弟,真是多亏了你,要不然这会儿还在雨里挨淋呢。"
突然,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紧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雷鸣,胆小的立即被吓得缩了缩脖子,"这么大的雷,要是走在路上被劈着,那才叫冤枉呢。"
几位避雨的路人过意不去,从怀里掏出铜钱要递给小伙计:"小兄弟,这些就当是我们买馒头和炭火的钱,总不能白吃白喝你们的。"
小伙计连连摆手后退,"您几位快别为难我了,我们掌柜的早就吩咐过,从这儿路过的都是街坊邻里,能帮衬就多帮衬些,况且我们掌柜的向来说一不二,要是知道我偷偷收银子,非得把我撵走不可,这差事我可舍不得丢!"
众人见小伙计这般坚持,也只好作罢,等到雨势小些,小伙计又从后院取出几个雨伞以及蓑衣,分发给他们。
“这怎么使的,要是让你们掌柜知道你把东西借给别人,骂你怎么办。”
小伙计爽朗一笑:“没事的,你们先拿着用,等回头雨停了从这路过的时候,再把东西送来就成,我们掌柜的若是知道,保准只会夸我机灵,绝不会责备的。”
见小伙计如此诚恳,众人也不再推辞,各自拿了雨具匆匆往家赶,等后来孟昭听说此事后,只好奇问了一句东西送回来没有,
小伙计眉开眼笑地答道:“都送回来了,不仅如此,还多了不少,有个老汉给我带了几个自家腌的咸鸭蛋,还是流心的,可好吃了。”
孟昭轻笑着点头,让他继续看好铺子,此时还不着急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