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替崇祯父子报仇

初夏的北京城已经开始燥热,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挑担的小贩,看到官员经过也是低着头快步走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息。

到了承天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文官由牛金星率领,一个个都穿着崭新的大顺官服。武官则是李过当先,甲胄鲜明,刀枪如林。

骆修身带着陈演父子来到一处偏僻的角落,那里已经跪着七八个和陈演一样被打断手脚的前朝官员。他们有的是六部侍郎,有的是翰林学士,此时却都狼狈不堪。

“陈阁老也来了?”几个老熟人热情地打招呼,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陈演正要回话,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马蹄声。李自成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承天门外,身后跟着数百亲兵。文武百官纷纷下跪,山呼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自成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最后落在了那群跪着的前朝官员身上。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只虎,”李自成对李过说道,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周围的人都能听见,“你要好生守住北京,不可轻易出城与敌决战。”

“遵旨!”李过抱拳应道,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李自成沉默片刻,突然问道:“祭旗的奸人都带来了吗?”

“已经到齐。”

“好,都砍了!”

这三个字如同惊雷般在陈演耳边炸响。他还没反应过来,突然传来连续三道炮声。背后突然一凉,有人按住了他的肩膀。

“这是要干什么?”陈演惊慌失措地喊道,声音里带着绝望的颤抖。

“杀头啊!”身后传来粗豪的陕西口音,还带着几分戏谑。

陈演还没来得及挣扎,就听见“咔嚓”一声,一个圆滚滚的东西滚到了他的膝前。他低头一看,顿时如坠冰窟。

那是他儿子的头颅。

陈世文的眼睛还睁得大大的,似乎到死都不敢相信这样的结局。

“儿啊”

话音未落,寒光一闪,陈演的人头也已落地。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那件来之不易的蓝色儒服。

李自成冷眼看着这一切。近来为了凑齐军中用度,他已经将这些投降的明朝官员得罪透了。更让他恼火的是,昨夜北京外城还有人贴出了“驱除闯贼,迎回大明皇帝”的告示。

这次祭旗,就是要杀一儆百!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看看,背叛的代价!

“启驾!”

李自成带着永王朱慈照、五皇子朱慈焕等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数万大军在晨光中延绵数里,旌旗猎猎,马蹄如雷。

他此行的目标只有一个——山海关!

据细作回报,吴三桂已经离开山海关南下,鞑子大军也未现踪迹。这正是夺取山海关的最好时机!

只要拿下山海关,就能以此为基地,凭借老营的机动性与鞑子周旋。到那时,天下大局,未尝没有转机!

骆修身看着地上的人头,心中一阵发寒。他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在民间流传的传言:闯王进京之后,要杀尽天下读书人。

这传言,或许不是空穴来风啊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官服,又摸了摸腰间的玉佩。这些曾经代表身份地位的东西,如今却像是催命的符咒。

远处,李自成的大军已经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承天门外只剩下几具无头尸体,和那些被鲜血染红的青石板。

另一边,八旗军马也正浩浩荡荡地前行,延绵不绝。黄、白、红、蓝四色旗帜迎风招展,镶边的旗帜在阳光下更显绚丽。铁骑踏过的地方,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推进。这是清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出征,清军八旗,满洲和蒙古兵种,按照三丁抽调二丁的规矩征兵,加上汉军各部,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军中甲胄鲜明,刀枪如林,战马嘶鸣不断。

多尔衮坐在黄色便轿中,眉头紧锁。这些日子以来,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心头:李自成会不会死守北京?

便轿微微晃动,多尔衮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吴三桂不肯打开关门,让他们绕道而行。战事起后,前有坚城,后有雄关,这可不是什么好局面。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连日来的焦虑让他难以入眠。

虽然和吴三桂已经谈妥借兵之事,但人心难测。多尔衮望着窗外掠过的景色,不由得想起几天前的密信内容。吴三桂态度暧昧,字里行间透着犹豫。这让他不得不多加考虑。

“报!”一声高喊打断了多尔衮的思绪。一名斥候飞马而来,马蹄扬起的尘土还未落定,“耿将军求见!”

多尔衮精神一振,立即让人停轿。“快请!”

耿仲光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他躬身行礼,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王爷!大好消息!闯贼已经出兵了,正在向山海关进发!”

“当真?”多尔衮双眼大睁。

“千真万确!”耿仲光快速道,“不仅如此,还有更重要的消息。崇祯皇帝和太子在逃亡途中遭遇闯军伏击,据报已经船毁人亡”

多尔衮猛地站起身,便轿晃动了几下。“快,宣范文程、洪守畴来见!”

不多时,两人匆匆赶到。听完消息后,范文程面色如常,而洪守畴却是一脸悲戚。

“亨九何必如此?”多尔衮看着洪守畴,语气中带着几分安抚,“大明气数已尽,不如我们一起替崇祯父子报仇如何?”

洪守畴抬手擦了擦眼角,声音有些哽咽:“王爷说得对,现在当以大局为重。”

“依臣之见,”范文程上前一步,拱手道,“此时不可迟疑,应当立即向山海关进军。吴三桂已无退路,必然会投靠我大清。”

洪守畴点头附和:“不错,吴三桂对大明忠心耿耿,若知道闯贼杀害崇祯,必然会倒向我们这边。”

多尔衮负手而立,目光远眺西方。“二位说得有理。传令下去,大军向山海关进发!另外,再派使者去见吴三桂,就说我大清愿与他联手,共讨闯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