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臣妇求皇后娘娘为孙女赐婚
君昊然打心底里为何项北感到高兴,西秦这一战,若是没有何项北,他这个主帅活不活着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两国大军此刻还在继续纠缠,谁胜谁负都是未知数。
因此,何项北被封护国公,实至名归。
何项北神色如常,恭敬地行礼道:"臣谢主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力。"
皇上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护国公何项北,朕今日就封你为一品镇国大将军,赐京城府邸一座,黄金万两。”
何项北再次叩谢:“臣谢皇上抬爱。”
许尚书和许老夫人相视一眼后,眼中皆有感动的泪光闪动。
他们的外孙真的好优秀,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坐上了让人仰望的护国公,这得是多么大的荣耀。
这份荣耀的背后,外孙又付出了多少艰辛……
紧接着,皇上又封赏了其他有功的将领,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官职升两级,另外再赐予白银奖励。
封赏过后,宫宴才缓缓拉开帷幕。
作为新任护国公,座位是最靠前的一个,紧邻君昊然的位置。
何项北刚刚坐定,伴随着一阵悠扬的乐曲声,舞姬在大殿中央翩翩起舞。
这都是除夕宫宴一贯的环节,随着舞蹈落幕,皇上举起酒杯,说一些和往年大同小异的祝福话语,然后就是大臣们推杯换盏相互敬酒送出祝福。
女眷那边,则是跟着皇后一起,去偏殿用餐。
女子们多数都是官员的夫人,带着一个家里适婚的女儿。
相较于男人那边的推杯换盏,女眷这边就要热闹很多。
那么多妇人凑在一起,除了相互攀比,几乎没有其他。
这也是苏韵婉前世不喜欢这种场合的一个原因之一。
皇后今天也算是高兴,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宴席开始讲几句祝福的话语就会离开,而是一直坐在上首,看着今日除夕宫宴女眷们的节目。
皇后这一举动,完全是为了等待皇上在宫宴结束以前,向文武百官以及家眷们宣布苏韵婉的身份。
可这种情况放在那些女眷眼中,就别有一番意味深长了。
几个关系好的命妇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沈夫人,你说皇后今日为何没有提前离席?”
“我猜呀,皇后应该是在帮太子物色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另一个命妇也跟着附和:“一定是这样的,京城中多少和太子年龄相仿的公子,膝下都好几个孩子了,太子到现在连个侧妃都没有,皇后怎么可能不着急?”
几人的猜测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转头就去提醒自家女儿,一定要在皇后面前表现得好一些,这样才有成为太子妃的机会。
即便不能成为太子正妃,能被选中做个侧妃也是好的。
除了一些想要做太子妃的,还有一大部分冲着何项北发力的。
这么年轻就是一品镇国大将军,还是夏华国开国以来首位国公爷,这份殊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这就是妥妥的朝中新贵,而且是贼贵贼贵的那种。
左都御史家的韩老夫人,觉得自己有诰命在身,和皇后也算能说得上话之人,便自告奋勇做了第一人。
她拉着自家孙女韩佳佳缓缓走到皇后面前,送上一番新年祝福后,才思忖着开了口。
“皇后娘娘,臣妇求皇后娘娘为孙女佳佳赐婚。”
这种请赐婚的事情,在皇后这里并不稀奇。
可今日,看着韩老夫人那张笑得格外谄媚的脸,皇后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她不动声色的挑了挑眉,问道:“不知韩小姐看上了哪位后生,要本宫赐婚啊?”
韩老夫人笑得满脸菊花:“皇后娘娘,臣妇觉得国公爷和我家佳佳十分登对,臣妇恳请皇后娘娘撮合!”
这话一出,皇后气得差点儿将手中酒杯砸到这个老不羞的脸上。
但做为一国之母,皇后已经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她心中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火,可面上却没有丝毫变化,仍旧保持着微笑的模样,但仔细看的话,那笑意却丝毫不达眼底。
“护国公今日是跟着太子一起班师回朝,只是见了一面,韩老夫人恐怕都不晓得护国公是否有家世,就在这里冒冒然跟本宫说,你家孙女与护国公登对。
难道,韩老夫人早就和护国公相识了?”
“皇后娘娘说得极是,第一次见面的人,韩老夫人是如何看出他与你家孙女登对的?”
“是啊韩老夫人,您也不问问护国公是否看上你家孙女,就冒冒然请皇后赐婚,这样不合规矩吧?”
“……”
一时间,大殿上随处都是出言讨伐韩老夫人的声音。
当然,这些人并不是因为立场真的和皇后一致,而是她们也想让自家女儿嫁给护国公。
韩老夫人先发制人,万一皇后真的被她说服,那她们自家的女儿岂不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
皇后才不管这些讨伐韩老夫人的声音是否发自真心。
她的眸光紧紧盯着韩老夫人:“回答本宫的问话。”
韩老夫人先是被皇后丝毫不留情面的质问,又出现那么多讨伐她的声音,刚刚出来请皇后给自家孙女赐婚时候的自信,已经失去了大半。
笑容顿时被僵在脸上,一时间竟不知道要如何作答。
显然的,皇后看她这个样子,已经失去了耐心:“呵呵……本宫问你,你有没有打听过护国公是否有家世?”
见皇后步步紧逼,韩老夫人想装鹌鹑是不可能了。
她只能硬着头皮回答:“回皇后娘娘的话,护国公的情况,想必整个京城的权贵都知晓一些,他在出征以前,随意娶了个乡下妇人为妻!”
皇后手中的酒杯,重重落在面前的桌上。
“哼!你身为命妇,不会连为人的道理都不懂吧?
明明知道护国公已经娶妻,还当众请求赐婚,这是要本宫做那拆人姻缘的恶人不成?”
皇后声音陡然拔高,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韩老夫人脸色煞白,拉着孙女扑通跪下:"皇后娘娘恕罪!老妇糊涂,老妇只是想着......"
因此,何项北被封护国公,实至名归。
何项北神色如常,恭敬地行礼道:"臣谢主隆恩,定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力。"
皇上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说道:“护国公何项北,朕今日就封你为一品镇国大将军,赐京城府邸一座,黄金万两。”
何项北再次叩谢:“臣谢皇上抬爱。”
许尚书和许老夫人相视一眼后,眼中皆有感动的泪光闪动。
他们的外孙真的好优秀,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就坐上了让人仰望的护国公,这得是多么大的荣耀。
这份荣耀的背后,外孙又付出了多少艰辛……
紧接着,皇上又封赏了其他有功的将领,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官职升两级,另外再赐予白银奖励。
封赏过后,宫宴才缓缓拉开帷幕。
作为新任护国公,座位是最靠前的一个,紧邻君昊然的位置。
何项北刚刚坐定,伴随着一阵悠扬的乐曲声,舞姬在大殿中央翩翩起舞。
这都是除夕宫宴一贯的环节,随着舞蹈落幕,皇上举起酒杯,说一些和往年大同小异的祝福话语,然后就是大臣们推杯换盏相互敬酒送出祝福。
女眷那边,则是跟着皇后一起,去偏殿用餐。
女子们多数都是官员的夫人,带着一个家里适婚的女儿。
相较于男人那边的推杯换盏,女眷这边就要热闹很多。
那么多妇人凑在一起,除了相互攀比,几乎没有其他。
这也是苏韵婉前世不喜欢这种场合的一个原因之一。
皇后今天也算是高兴,并没有像往年那样,宴席开始讲几句祝福的话语就会离开,而是一直坐在上首,看着今日除夕宫宴女眷们的节目。
皇后这一举动,完全是为了等待皇上在宫宴结束以前,向文武百官以及家眷们宣布苏韵婉的身份。
可这种情况放在那些女眷眼中,就别有一番意味深长了。
几个关系好的命妇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沈夫人,你说皇后今日为何没有提前离席?”
“我猜呀,皇后应该是在帮太子物色合适的太子妃人选。”
另一个命妇也跟着附和:“一定是这样的,京城中多少和太子年龄相仿的公子,膝下都好几个孩子了,太子到现在连个侧妃都没有,皇后怎么可能不着急?”
几人的猜测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转头就去提醒自家女儿,一定要在皇后面前表现得好一些,这样才有成为太子妃的机会。
即便不能成为太子正妃,能被选中做个侧妃也是好的。
除了一些想要做太子妃的,还有一大部分冲着何项北发力的。
这么年轻就是一品镇国大将军,还是夏华国开国以来首位国公爷,这份殊荣,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
这就是妥妥的朝中新贵,而且是贼贵贼贵的那种。
左都御史家的韩老夫人,觉得自己有诰命在身,和皇后也算能说得上话之人,便自告奋勇做了第一人。
她拉着自家孙女韩佳佳缓缓走到皇后面前,送上一番新年祝福后,才思忖着开了口。
“皇后娘娘,臣妇求皇后娘娘为孙女佳佳赐婚。”
这种请赐婚的事情,在皇后这里并不稀奇。
可今日,看着韩老夫人那张笑得格外谄媚的脸,皇后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她不动声色的挑了挑眉,问道:“不知韩小姐看上了哪位后生,要本宫赐婚啊?”
韩老夫人笑得满脸菊花:“皇后娘娘,臣妇觉得国公爷和我家佳佳十分登对,臣妇恳请皇后娘娘撮合!”
这话一出,皇后气得差点儿将手中酒杯砸到这个老不羞的脸上。
但做为一国之母,皇后已经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她心中已经燃起了熊熊烈火,可面上却没有丝毫变化,仍旧保持着微笑的模样,但仔细看的话,那笑意却丝毫不达眼底。
“护国公今日是跟着太子一起班师回朝,只是见了一面,韩老夫人恐怕都不晓得护国公是否有家世,就在这里冒冒然跟本宫说,你家孙女与护国公登对。
难道,韩老夫人早就和护国公相识了?”
“皇后娘娘说得极是,第一次见面的人,韩老夫人是如何看出他与你家孙女登对的?”
“是啊韩老夫人,您也不问问护国公是否看上你家孙女,就冒冒然请皇后赐婚,这样不合规矩吧?”
“……”
一时间,大殿上随处都是出言讨伐韩老夫人的声音。
当然,这些人并不是因为立场真的和皇后一致,而是她们也想让自家女儿嫁给护国公。
韩老夫人先发制人,万一皇后真的被她说服,那她们自家的女儿岂不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了?
皇后才不管这些讨伐韩老夫人的声音是否发自真心。
她的眸光紧紧盯着韩老夫人:“回答本宫的问话。”
韩老夫人先是被皇后丝毫不留情面的质问,又出现那么多讨伐她的声音,刚刚出来请皇后给自家孙女赐婚时候的自信,已经失去了大半。
笑容顿时被僵在脸上,一时间竟不知道要如何作答。
显然的,皇后看她这个样子,已经失去了耐心:“呵呵……本宫问你,你有没有打听过护国公是否有家世?”
见皇后步步紧逼,韩老夫人想装鹌鹑是不可能了。
她只能硬着头皮回答:“回皇后娘娘的话,护国公的情况,想必整个京城的权贵都知晓一些,他在出征以前,随意娶了个乡下妇人为妻!”
皇后手中的酒杯,重重落在面前的桌上。
“哼!你身为命妇,不会连为人的道理都不懂吧?
明明知道护国公已经娶妻,还当众请求赐婚,这是要本宫做那拆人姻缘的恶人不成?”
皇后声音陡然拔高,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韩老夫人脸色煞白,拉着孙女扑通跪下:"皇后娘娘恕罪!老妇糊涂,老妇只是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