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睁开眼睛做大梦

张碧柳躺在粘粘湿湿的枕头上,睁开眼睛做大梦……

以前,张碧柳挺看不惯那些碰上一点芝麻大的事就哭的女人,认为她们的眼泪如此不值钱,觉得她们的能力不行,怎么碰到事就哭呢?

太没用了。

张碧柳一直认为那些爱嚎嚎嚷嚷的女人,自控能力太差。

一点小事而已,有啥好哭的?

完全没点抑制情绪的细胞。

可这回,张碧柳自己流泪,她才深深体会到,流泪,并不是毫无能力的表现,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是一种情绪的渲泄,有助于缓解情绪。

也是,有谁看见正在大哭着的人去上吊自杀?

没有吧!

那些上吊自杀的人,都是暗暗沉沉,静静默默,悄无声息地不知怎么就吊死了!

由此表明,适当渲泄情绪对一个人的人生很有好处。

老憋在心里,就算不死,也会憋出病来啊。

这次张碧柳自己流泪,才深深体会到,有些时候,流了泪是连自己本身也不知道的。

悲伤过度而流泪,自身会不知觉;

高兴过度而流泪,有可能自身也会不知觉;

激动过度而流泪,也有可能会不知觉。

故流泪在很多时候,是一种好的现象。

世上的任何事情,都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

万事万物,有好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坏的一面。

好比阳光,它有光芒的一面,也有阴影的一面。

如此看来,张碧柳经受此次从寺院自寻烦恼而回来的事,有坏的一面,更有好的一面。

最起码,她比以前更成熟了。

傍晚,那个邻居介绍给张碧柳的对象又打电话来了。

张碧柳实在是提不起恋爱或结婚的兴趣。

那小伙子姓皮,叫皮誉。

张碧柳和那个介绍人以及父母,去过那个皮誉家三次。

他的家庭条件是还可以,只等女方如意就可结婚。

他家建了一座二层的楼房,厨房很大,比城中心那些住商品房人家的客厅大多了。

厨房里垒有好几个灶台。

这可能是他们家老人的意思。

老人一般都喜欢厨房大,好自个家里做酒席嘛。

皮誉家兄弟姐妹多,家里有什么大事或者喜事,如果总是去外面订酒席的话,太铺张浪费,不合算,还不如在自个家做酒席,这样省钱省工。

亲戚来回也方便,家里场地又大。

张碧柳用毒蛇杀死前夫孙弘业时,孩子才六岁,七岁不到,是个男孩,跟鸠摩罗什一样聪明。

本来,张碧柳想自个带孩子的,她还想让自家小孩从小就学佛。

说不定也能出个小鸠摩罗什。

鸠摩罗出生在古代西域的龟兹国。

他是东晋时后秦的一位高僧,是一位着名的译经家。

代表作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等。

其父名叫鸠摩罗炎,母亲叫耆婆,他属父母名字互合,叫鸠摩罗什,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

鸠摩罗什七岁就已出名。

鸠摩罗什七岁时,跟他母亲耆婆去当地的寺院拜佛。

他的母亲在上香时,小鸠摩罗什看见烧香的那个香炉鼎,觉得好玩,于是就用一只手把那个几千斤重的香炉鼎举起来了。

尔后,他把鼎放下,围着那香炉鼎转圈儿,觉得很奇怪,这么大的鼎,自己这么小,居然只用一只手就顶起来了。

于是,他又用一只手去举鼎,没能举动。

再接着用双手去举鼎,那香炉鼎还是纹丝不动。

鸠摩罗什觉得不可思议,那时他才七岁,还不懂得下面这个道理:

若然心里面没事,不着于相,那么再重的物品都能举起;

若然心里着了相,那么就流落于俗,怎么用力都举不起鼎。

通过这件事情,鸠摩罗什就跟着母亲出家了。

后来鸠摩罗什与玄奘,以及真谛,并称为佛教着名的三大翻译家。

后来又有义净,又说为不空,并称为四大译经师。

正因为张碧柳自己修行还未见有任何成果,她想提前把自家的男孩子培养成鸠摩罗什第二。

张碧柳的小男孩才六岁多,比鸠摩罗什出名时还小一点,学佛正合适。

如果找师父对孩子用心培养,精加指导,完全有可能成为佛教栋梁之材。

必要时还可以让孩子也出家。

她倒是高瞻远瞩。

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孩子被男方父母抢走,藏起来了。

由于是张碧柳自己用毒蛇毒死了前夫,所以,她在孩子方面让了步。

就让孩子在孙家生活。

现如今,莫说打算带着孩子一起学佛,就算是见孩子一面都很麻烦。

路途遥远,来回劳累啊。

她父母亲跟着哥哥和弟弟过,现在张碧柳是一个人过。

故而,她一个人才有那么多休闲时间学佛。

张碧柳一边赚钱,一边学佛,日子过得好不自在。

除了没把孩子培养成小鸠摩罗什这事非常遗憾。她还一直想法补救呢!

还没等到她想法补救,眼看孩子不知不觉就长大了。

所以,张碧柳不想结婚啊,她心心念念要修行,想证得佛果。

张碧柳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出家。

她可不敢跟父母亲实话实说,老人年纪大了,只想张碧柳过得安定,不愿张碧柳折腾。

张碧柳也知道,如果自己执意要出家,父母亲是会答应的。

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答应的。

但张碧柳手头上的事都还没有处理干净,暂时是出不了家。

可皮誉不懂这些啊,人家小伙子还从未结过婚,早就跨入大龄青年行列,这回见了张碧柳,急急地只想把婚事办了。

只有张碧柳自己心里知道,她与人再结婚是不可能的。

她与任何人再结婚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她一直想专心事佛。

她想抛开世俗间的一切,到深山高岭,去修行悟道,去跟阿弥陀佛亲近。

故,张碧柳对出家人都有一种亲近感。

她总感觉自己以后也会成为出家人队伍中的一员。

就算那个皮誉再认为张碧柳与众不同,再怎么打电话联系,他们俩的事还是告吹。

本来张碧柳认为接下来所有的事都会很简单,只要店铺租给了别人,或者干脆把开店的东西一收,自己潇潇洒洒地去修行,一切ok。

谁曾想,就算是抛下一切去修行,也还是有烦恼啊,这次在龙泽寺看见红荷师父和女居士住在一起的龌龊事,是张碧柳前所未有过的烦恼。

她觉得人真是活得累,不去修行很可怜,去修行也有烦恼,这人生咋就这么没劲儿……

这正是:

无波古井乃生活,

有劲无劲个人琢。

一切事来心态决,

烦心未断苦瓜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