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暗藏玄机


宇文恪闻言,心中暗自揣摩钱元昭话中的深意,面上却不动声色,恭敬地回应:“臣代表乾朝,恭贺陛下登基,愿大燕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此时,一旁的郑锦,这位老而弥坚的朝中重臣,眼神锐利如鹰,毫不避讳地直言道:“恭亲王殿下,乾朝此次出兵相助,我大燕上下皆感念不已。然则,江南之地自古便是鱼米之乡,建州更是古都重地,百姓安居乐业,实不宜有外军长期驻扎。老夫斗胆,恳请大将军即刻下令,贵军撤离建州城,于城外观音山扎营休整。所需粮草辎重,我大燕自会妥善安排,每日派人送达贵军营地。”

宇文恪心中一凛,虽知郑锦所言在理,但乾军远离本土,长期驻扎于外,实乃兵家大忌。加之郑锦言辞间透露出的急切与坚定,让他不禁暗自警惕,生怕被卸磨杀驴。然而,面对这位老谋深算的老臣,宇文恪只能强压下心中不适,客气地回应:“郑阁老所言极是,我大军自当遵从大燕朝廷的安排,即刻撤离建州城,于观音山扎营。”

郑锦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似乎对宇文恪的识时务感到满意。他接着说道:“如今各地虎贲营正源源不断向建州集结,我大燕军力日益增强,局势已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彻底肃清逆贼,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钱元昭亦适时补充道:“朕已颁下诏令,命水师总督孟北鸣即刻率军北上,前来建州助阵。届时,朕打算让孟北鸣的水师承担护送贵军返回北方的重任,以免诸位将士饱受车马劳顿之苦。”

此言一出,无疑如同悬于头顶的利剑,既是莫大的威胁,也等同于一记清脆响亮的逐客令。在场的乾军将领们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不悦与无奈交织于眉宇之间。他们心中暗自发牢骚,这分明是在迫不及待地催促他们撤离建州,不愿让他们在此地久留。

“哼……”舒克什忍不住冷哼一声,正欲开口反驳,却被宇文恪那冷峻如冰的眼神生生制止,只得悻悻地闭上了嘴巴。

孟北鸣麾下的大燕水师,乃是乾朝上下最为忌惮的军事力量。钱元昭搬出孟北鸣的水师来威胁宇文恪,这无疑触动了乾军的敏感神经。

宇文恪心中虽有不悦,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他缓缓说道:“多谢陛下与郑阁老的周到安排,本王感激不尽。只是,逆贼黎王与刘奎尚且下落不明,你们还需抓紧时间清剿余孽及其同党,以防死灰复燃。我们乾军一旦撤离,这建州的安危,可就靠你们自己了。”

宇文恪谈笑风生荣辱不惊,既表达了对大燕朝廷安排的感谢,又善意提醒了钱元昭与郑锦,逆贼尚未根除,大燕的局势依旧不稳。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皆暗暗点头,心中对宇文恪的智谋与城府更加敬畏。

“孟都督北上建州尚需时日,恭亲王何不借此良机,漫步江南,细细品味这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郑锦心中虽有几分歉意,却仍故作热忱地提议道,言语间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郑阁老所言极是。江南风光无限好, 初春时节绿意饶。 烟柳垂丝轻拂水, 桃花笑靥映霞霄。”

钱元昭望着窗外那如诗如画的江南景色,不禁脱口而出,将眼前的初春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那轻柔的柳丝仿佛在低语,桃花的笑颜在朝霞中更加明媚,整个江南仿佛被一层淡淡的春意所笼罩,让人沉醉不已。

“陛下真是文采飞扬,令人钦佩。既然如此,本王便恭敬不如从命,趁着这几日闲暇,好好领略一番江南的风土人情。”宇文恪笑容满面,欣然应允。

“好。朕派人带你四处转转,看看建州的蓝湾河,吴州古城……”

“多谢陛下好意。绿水都统余乐便是你们江南人,本王让他带着看看就行。”宇文恪道。

……

乾军大军屯驻于观音山巍峨的山脚下,一顶顶帐篷排列地井然有序。每日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的照耀,燕军便准时将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送达至乾军营地,确保了乾军的后勤无忧。

与此同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虎贲军,也被安排在观音山周边扎下营寨。他们的军营,与乾军的营地遥相呼应,却又保持着微妙的距离,形成了一种东西包夹的战略态势。虎贲军的到来,无疑为建州增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娘的,真是窝囊!”舒克什在大营中暴跳如雷。

“都统大人。钱元昭卸磨杀驴,正好给我们一个口实,为以后开战多了个借口。”

“笑话,咱们打他们还需要什么借口吗?”

“等着瞧吧,这是他们咎由自取。”

……

坐落于皇宫之畔的六部府署,在新帝登基的首日便迎来了重大的变革。随着一道道圣旨的颁布,朝廷的主要官员纷纷走马上任。户部尚书一职,由勤勉能干的侍郎郭可盈接掌;工部尚书则由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裴俊担当;顾炎以其深厚的学识与礼仪修养,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而兵部尚书这一要职,则落在了老谋深算的郑锦肩上,他再次回到了这个他曾辉煌掌舵的位置。此外,赵铭凭借其卓越的行政才能,被委以吏部尚书的重任;李舜乾,则以其对律法的深刻理解和公正无私,成为了刑部尚书的人选。

郑锦回归兵部尚书之位,不仅是对他过往功绩的认可,更是他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在他的举荐下,两位年轻的将领脱颖而出。王孝武,以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过人的胆识谋略,被举荐为建州守备,负责守卫这座至关重要的城池;而唐鹏,同样以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智慧决策,被任命为瓜州都督,肩负起抵御外敌的重任。这两位将领,不仅忠诚可靠,更是防御乾朝侵扰、确保北疆安宁的绝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