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同向春风各自愁
崇福寺,古柏森严,极为幽静,但在五月还是香火鼎盛的,引来了无数的善男信女。
这源于崇福寺内的丁香花,在北京的各大寺院中,驰名遐迩,就算别的花各有衰败,但丁香却一直长盛。
崇福寺门口的两只石狮子,分列东西方向,孤零零的,显得于当下的热闹有些格格不入。
崇福寺,由南至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阁、毗卢殿、观音殿和藏经楼。
崇福寺内有很多前代留下的碑文,像《无垢净光宝塔颂》,史思明所立,原为歌颂安禄山,后因政治形势变化被多次涂改,被称为“百衲衣”。
此碑文竖排,但却从左至右书写,极为罕见,乃唐代书法家苏灵芝所作。
除了《无垢净光宝塔颂》,还有《悯忠寺藏舍利记》,记载了辽代重修崇福寺及供奉佛舍利的历史;《元代圣旨碑》,以蒙古语直译汉语书写,内容为免除福寿兴元观的赋税徭役;《曹娥碑》,感怀曹娥孝行而绝食殉国。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崇福寺值得一去。
这里补充一下,崇福寺现在还有,只是换了名字,叫法源寺。
清雍正十二年,寺内进行大修,被赐名法源寺。乾隆年间,法源寺又经历了多次修整,乾隆帝亲自赠送了“法海真源”的牌匾。
崇福寺的丁香,又被称为香雪海。
五月,法源寺的丁香早就开了。
紫白二色的花簇沉甸甸地坠在枝头,像一团团凝结的香雾,在古刹的红墙灰瓦间浮动。微风过处,花瓣便簌簌地落,在经年的青石板上铺就一层细雪。
那香气是极清冽的,不似脂粉的甜腻,倒带着几分佛前的檀香,混着殿角铜铃的余韵,在廊柱间萦绕不去。
最老的几株丁香生在悯忠阁前,粗壮的枝干虬曲如龙,树皮皲裂似经卷。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美不胜收的崇福寺。
不过,大煞风景的人来了。崇祯帝和曹化淳,这两个人,一人牵着头骡子,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崇福寺。
远处矗立的浴光老和尚,一眼就看到了崇祯帝和曹化淳,连忙穿过人群,赶上前,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您二位走了一年有余,可算是回来了。”
崇祯帝把骡子一甩:“浴光,可累坏我了。不过,这次华山论剑收获颇大,我成了武林盟主。”
“哦?”浴光老和尚眸中一亮,“咱们里边叙话。”
浴光老和尚叫住其他寺中僧人,把崇祯帝和曹化淳的骡子牵往马厩,自己则带头引路,奔向最北处僻静的藏经阁。
崇祯帝和曹化淳跟在后面,他看到大雄宝殿前新立有一铜马,此马四周围拢了一群善男信女,在其身上下摩挲,于是好奇地问道:“浴光,这群人在铜马身上摸什么呢?”
浴光老和尚回头,微笑着解释道:“这铜马乃是寺里新添之物,抚摸铜马不同部位,能有不同的福运,更可以治愈对应部位的疾病,故而引得众多善男信女纷纷前来抚摸。”
崇祯帝一听,来了兴致,走上前去,围着铜马转了几圈,随意地伸手摸了摸马首,又拍了拍马背。
曹化淳也不甘落后,紧跟在崇祯帝身后,也有模有样地抚摸着铜马。他在抚摸铜马的时候,故意手一偏,碰到了铜马的隐私部位。
曹化淳是太监,他也知道,即使碰到了铜马的隐私部位,自己的现状也无法改变,但还是想图个吉利,为下辈子求个福祉。
曹化淳的手滑过铜马的隐私部位时,感觉到似乎触碰到了另一人,于是抬眼观望,想看一看,到底是谁,跟他不谋而合。
奈何铜马挡住了视线,当曹化淳再次寻找时,只远远看见有一身穿布衣的男子,负着手,头也不回地匆匆往山门方向而去。
曹化淳也没多想,继续又跟着崇祯帝往藏经阁走去。
到了藏经阁,浴光老和尚摆上茶点,看了眼曹化淳,又看了眼崇祯帝,说道:“您这次除了武林盟主,可有其他斩获?”
崇祯帝冲曹化淳一摆手,说道:“你先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