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伶牙俐齿
曹睿循着声音向内看了一眼,书房正中并无旁人,而在东侧有一小门,那句来自少女的悦耳问候,就是从门后传来的。¨墈¢书/屋^晓_税′惘¢ \冕\废^阅`独`
王肃面露尴尬之色:“陛下,书房内间之人是臣长女,唤作元姬。”
“臣女幼时便能读书,八岁通《诗》《论语》,如今将要十五岁了,她的才学比臣的寻常学生还要好些。因其喜好读书,臣也准了她随时入臣书房。”
曹睿从容点头:“朕看到方才王卿提到书房时犹豫了一下,应是不确定你家女公子是否在书房中吧?”
“陛下圣明。”王肃答道:“臣唤她出来觐见陛下。”
曹睿没有回答,也没阻拦,而是自顾自的坐到了书房中的主位上去了。八名散骑也如同寻常一般分列于屋内两旁。
隐约听到王肃在内里嘱咐了几句后,王肃便领着女儿从内间出来。
“民女王元姬拜见陛下。”王元姬恭敬的大礼参拜。
“平身吧。”曹睿随意的挥了挥手。
王元姬怯生生的站了起来,微微低头,束手站到了自家父亲身后。
王肃面孔生得古板,与其父王朗仿佛,打眼一看就是那种标准的儒者形象。而王元姬却与王肃的风格不同,五官玲珑精致,眉眼柔和,虽未长开,但也能看出是一个美人坯子了。
“既然元姬也如王卿一般博学,就留在此处听朕与你一同说话吧。”曹睿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王卿坐吧。”
“遵旨。”王肃应道。
此时王肃府中的书房之内,曹睿坐在桌案后宛如主人,王肃小心的坐在椅边上,王元姬束手侍立在父亲身侧,而八名散骑在书房两旁。_0.0-小¨税!王. ¨免·废^粤?读′
曹睿缓缓说道:“王卿,朕今日与散骑侍郎们从北宫步行而来,路上和逌问了朕一个问题。”
“子期,与王卿重复一遍。”
“遵旨。”和逌又朝王肃拱了拱手:“王公,在下所问之事乃是与大魏各地刺史相关……”
方才在经过铜驼大街时,和逌问的慌张,可眼下却变得从容了许多。随着和逌逻辑清晰的介绍之后,王肃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又严肃了起来。
曹睿笑道:“朕当时告诉子期此事朕无法解决。王卿有法子解决吗?”
王肃应道:“连陛下都无法,臣亦无法。”
由于不是直接向皇帝提问,和逌的胆子也大了些:“还望王公点拨一二。”
“陛下?”王肃带着询问的目光,朝着皇帝看了一眼。
“由你来说吧,朕歇一歇。”曹睿挥了挥手。
王肃也不再犹豫:“子期,你今日所问之事,一为当今各州刺史缺乏朝廷监察,二为各地刺史掌握行政之权,是也不是?”
“是。在下所问就是这两项。”和逌答道。
王肃又看向了夏侯玄:“我先问太初一句,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夏侯玄不敢怠慢,沉思了许久之后,拱手回复道:“王公,若论及寻常之人,在下相信人性本善。但若论及治政之事,应以法家之道为主、儒家义理为辅。.秒!蟑?洁,暁-税?网· +更?薪~罪¢全*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当以荀子人性本恶来论。”
“今日臣便解惑吧。”王肃轻笑一声,似在对皇帝说话,又紧接着问向夏侯玄:“既然人性本恶,刺史制度又是如何因为人性而逐渐停滞的呢?”
夏侯玄也是博学善识、心思玲珑之人,没耽误很久便开口应道:
“郡县官员贪鄙无能或者治政不善,朝廷派出刺史巡抚地方,以求纠正。刺史只纠错而不能助力,郡县官员长久以来必然生怨,以致刺史巡视效力渐小,朝廷为了避免这种州郡自发的抵抗,便要增加刺史之权。”
“长此以往,刺史愈加权重,官属人员也愈来愈多,最终获得地方实权,成为一种新的治政官属,位居郡县之上。而如今的大魏则是在朝廷的层面之上,承认了刺史权责的变化,故而刺史权力愈发增大。”
王肃笑道:“太初所言是从朝廷与州郡二元的角度来论,但从这一点来说,还能再引申出许多。”
“子期。”王肃又朝着和逌问道:“既然朝廷缺乏巡视刺史之人,那朝廷要再派御史巡视地方吗?御史巡视刺史?”
和逌微微低头,犹豫了许久之后,拱手说道:“王公,在下不知。”
“无妨,”王肃又看向夏侯玄:“太初以为如何?”
曹睿倚在王肃的书椅上,好整以暇的看着王肃与自己的散骑们讲解政治。王肃与和逌、夏侯玄两位年轻人的对话,倒是有几分孔夫子‘循循善诱’的风采了。
只不过曹睿方才瞥见,就在和逌犹豫之时,站在王肃身侧的王元姬似乎也有话要说。
夏侯玄纠结了许久,朝着王肃拱手应道:“王公,在下与和子期一般不知该如何处置。按照在下与王公方才之语,刺史渐渐转为地方行政之官,倘若派了御史
巡视,那便是再多设了一层刺史,说不得还是会转为地方官。但若不派御史,倒也失了监察之意……”
“元姬。”曹睿突然指了指王肃身边侍立之人:“朕看你有话欲说,对此事可有见解?”
王元姬还是有些发怯,小声答道:“朝廷大政,民女不敢置喙。”
“无妨,朕准了。”曹睿道:“夏侯太初之语对还是不对?”
王元姬又抬眼看了看父亲,得到王肃支持的眼神之后,随即答道:
“民女以为这位夏侯侍郎所言甚谬。”
夏侯玄愕然,直直盯着王元姬的面孔。
王元姬鼓起勇气说道:“朝廷制度,民女也略知一二。汉时诸帝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派给宦官与外戚,以致朝纲不振、治政无能,故而刺史监察地方甚为紧要。”
“而如今的大魏有圣君在位,众正盈朝、内外有度,上行下效国事不至荒废。各地刺史也都是忠贞贤能之人,得到天子信重,又何必多此一举,因而纠结呢?”
“民女以为,可以派御史巡视,但不需要再将其如同刺史一般了!”
“哈哈哈哈。”曹睿轻笑了几声之后,又故意板起脸来看向了夏侯玄:“太初!你又有何言语?”
夏侯玄脸色微红,却不知是看王元姬看的,还是因自己之语被王元姬怼回而生了恼怒之感,拱手答道:
“这位女公子,方才王公也与我说了人心本恶之论。若不常设制度监察,岂不让各地刺史渐渐权重而尾大不掉?在下窃以为女公子方才言论不妥!”
王元姬伶牙俐齿了起来,下巴微微扬起一丝弧度,明亮的眼神与夏侯玄对视几瞬:
“大魏自有圣君在朝,治政有能,何须担心这些?”
待王元姬这句话说出口后,非但曹睿继续笑着,就连王肃的嘴角都起了一丝弧度,明显是在强忍着笑意。
当然,屋内站立着的诸位散骑是不敢有半分表情的。他们的位子还没有到这种高度。
“女公子所言有理,但在下并不赞同。”夏侯玄倒也坚持了起来。
王肃笑着打断了二人,伸出了两根手指:“其实子期与太初只想到了一个层面,那就是刺史逐渐侵夺地方之权。但此事并非刺史一事,而是两事。”
“两事?”夏侯玄与和逌同时反问,王元姬也有些不解的看向父亲的侧脸。
王肃缓缓说道:“其一,刺史从巡视机构实际掌握行政之权。其二,还有内外朝轮换之制。”
曹睿坐在书桌后赞同般的说道:“朕等的就是王卿这句话。”
“是。”王肃朝着皇帝拱了拱手,又接着对夏侯玄、和逌二人说道:
“历来都是以忠臣、能臣治理天下,刺史固然权重,但当今天子可以一言贬斥、一言擢升,非复汉时昏庸腐朽之态。如今刺史又往往是从侍中、尚书这种内朝熟悉的官员转任,一时无虞。若出了事端,一纸诏书便可更换刺史。”
“这便是小女方才所说‘圣君在朝’之意了。”
王元姬听得有些呆住了,她方才似乎也没想到这么远。自家父亲怎么这么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