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这京城我管不了了

大顺永昌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正午时分。炽热的阳光洒在德胜门外的青石板上,

李过、牛金星、陈永福等人率领文武百官,正在跪迎大顺皇帝李自成归来,众人神色肃穆沉重。战败的消息早已传回京城,全城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远处传来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黄伞开道,骑士护卫,李自成依旧一身蓝色袍褂,戴着一顶雪白的软帽,身上裹着鲜艳的大氅,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而来。只是这般威仪之下,却难掩他满脸的疲惫与污垢。胯下战马也因长途奔波,显得瘦骨嶙峋,马鞍上还沾着斑斑血迹。

当初出征时,李自成带走了六万精锐。如今归来,却只剩不足三万人马。

大部分将士已从东直门、朝阳门入城。只有李自成带着两三千御营将士,选在这午时走德胜门。这是宋献策算出的吉时,说是能避开不详。

李自成看着跪迎的众臣,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长叹一声,一言不发地径直往大顺门而去。

马蹄声渐远,跪着的官员们这才陆续起身。有人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有人叹了口气,更多的人则在窃窃私语。

“皇爷这是怎么了?连句话都不说。”

“你没看见刚才的样子吗?一脸的风尘仆仆,想必是一路急行军。”

“听说朱家余孽和鞑子联手了,正在追赶咱们的大军。”

到了大顺门内,李自成只留下刘宗敏、田见秀、牛金星、宋献策、李过、李岩等心腹,命他们申时入宫议事。其余六政府官员,则被打发回衙门办公。

回到宫中,李自成先是沐浴更衣。温热的水流冲刷着他疲惫的身躯,却洗不去心中的郁结。换上干净的衣袍,用过膳食后,他便小憩片刻。

“皇爷,该醒了。”将近申时,窦氏轻声唤醒了他。这是高皇后从崇祯后宫中为他挑选的妃子,生得明眸皓齿。只是此刻那双美目中,却满是忧色。

李自成睁开眼,看着美丽的窦氏。他知道高皇后选她,是想让她给自己生个儿子。想到这里,他不禁苦笑。三任夫人都未能为他诞下子嗣,偏偏第二任夫人邢氏跟了高杰后,倒是连生了好几个。这大概就是命吧。

“申时到了?”李自成舒展了下身子,活动活动僵硬的筋骨,浑身骨头噼啪作响。

“还有一刻钟。”窦氏轻声答道,“要不要再歇会儿?”

“不必了。取朕的袍服来。”

窦氏取来蓝色袍服,伺候他穿戴整齐。她的动作轻柔细致,生怕碰到李自成身上的伤处。

武英殿东暖阁内,众臣已经等候多时。

刘宗敏因在青龙岭战场上被满洲兵砍伤,只能由人抬进殿来。他的右腿缠着厚厚的绷带,隐约可见渗出的血迹。

“刘将军伤势如何?”李自成关切地问道。他与刘宗敏相识多年,亲如兄弟。

“无妨,额命硬着呢。”刘宗敏摆摆手,脸上露出苦笑,“就是可惜了双喜那孩子。”

提到李双喜,李自成心中一痛。这个养子为救刘宗敏,率御营骑兵冲击敌阵。虽然救出了刘宗敏,自己却战死沙场。想到那个总是笑嘻嘻的少年,如今已经长眠于荒野,李自成的眼眶不禁有些发热。

“京城情形如何?”李自成强压下悲痛,转移话题。

“百姓惶恐,谣言四起。”李过回道,“有人说咱们大军全军覆没,有人说鞑子已经打到城下。末将已经全力布置城防,加强了巡逻,严查造谣生事之人。”

“天津那边呢?”

“朱贼尚在大沽口,正在整顿兵马。”李岩答道,“据探子回报,他们正在演练军队,恐怕不日就要反攻。”

“朱贼引鞑子入关,真是引狼入室!”李自成冷哼一声,拳头不自觉地攥紧。

“探报说,朱贼与鞑子联军已在追来,皆是骑兵,数万之众。”田见秀忧心忡忡,“两日内必到北京城下。是走是守,今日须有定论。”

殿内顿时陷入沉默。

守城,几乎是不可能的。光是粮食问题就难以解决,除非把百姓赶出城去。但李自成有仁义之心,断不会这么做。他还记得当年在长安时,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那种心痛至今难忘。

可若是就此放弃北京,又显得太过怯懦。大顺军一路势如破竹,不过损兵两三万就要退缩,如何服众?更何况,这里可是京都,放弃了就意味着放弃了大半个天下。

“皇爷。”李岩打破沉默,“朱贼来攻倒也罢了,就怕鞑子入主中原啊。”

“此话怎讲?”李自成转头看向他。

“若朱贼重夺北京,他还得继续抵御鞑子,无暇南顾。我大顺可以从容图谋。”李岩分析道,“但若朱贼南迁江南,鞑子必先对付我们。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情况只会更糟。”

李岩心中暗想,鞑子善骑战而拙水战,若能死守北京,未必没有胜算。只是看李自成的态度,似乎已经决意放弃了。

“说得有理。”李自成微微颔首示意,目光望向殿外,“不过这北京,额是管不了了,干脆让这群鞑子去折腾吧。”

李岩无奈地摇了摇头:“那至少要为陕西根本之地做打算。山西、河南都需要重臣坐镇。”

“山西该派谁去?”

“陈永福可堪大任。不过大同司马铭,恐有异心。”李岩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河南呢?”李自成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岩。

李岩心虚地避开他的目光:“中州乃天下腹地,河南府尤为重要。若有侯爷坐镇,当可无失。”

李自成的脸色这才缓和下来。他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宫殿楼阁。这些金碧辉煌的建筑,曾经是他梦寐以求的,如今却要拱手让人。他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殿内众臣都屏住呼吸,等待他的决断。

李自成心中已有计较,只是一时未说破。眼下最重要的,是保存实力,等待时机。